李勝基
【人物簡介】宋有濤,男,197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遼寧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為污染控制技術與環境管理。近年來,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5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獲得遼寧省自然科學獎3項,發表SCI論文60余篇,他引800余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先后榮獲“遼寧省優秀專家”“教育部科技司優秀科研管理人才”等稱號,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才、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清清河水慢慢地流,請把我心中話兒全帶走,寄語那遠方朋友……”在許多人的兒時記憶中,家鄉的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穿梭,孩子們夏日里游泳、釣魚,冬日里滑冰、玩陀螺,條條河流里都藏有揮之不去的一抹鄉愁。后來,許多清水河受到污染變成了臭水河,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如今,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一環。尤其是遼寧,不僅印發了《遼寧省重污染河流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還以改善河流水質為目標,以工業污水、農業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水治理為重點,全面落實河長制,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這場水環境治理攻堅戰中,作為一名“環保先鋒”,宋有濤在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領域潛心鉆研,其研發的技術如今已讓遼寧的兩條“母親河”——太子河、渾河的生態環境狀況大為改觀。
翻開宋有濤的簡歷,相信每個人都會為他點贊: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獲得日本的碩士、博士學位,在美國進行博士后科研,32歲被評為教授,33歲擔任遼寧大學科研處處長,38歲擔任遼寧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不為名利,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是宋有濤對自己的一貫要求。“我就是想做點事,帶著我的團隊,做點有挑戰、有意義的事”,是他接受采訪時提及最多的一句話。
追逐夢想
宋有濤出國留學10年。畢業時,國外很多公司開出的薪酬誘人至極,身邊很多同學選擇留在國外發展,可宋有濤選擇回國工作,“國外的工資固然高,生活條件也不錯,但卻沒有歸屬感和成就感,這不是我追求的夢。我想用所學知識為祖國做些事情”。
2005年,宋有濤沿著父親的足跡,來到遼寧大學工作,次年開始擔任科研處處長,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骨干力量。他在科研處工作的6年間,遼寧大學科研經費翻了兩番。
2011年,宋有濤轉崗到環境學院擔任院長,這也使得他的學術方向從瘋牛病防治轉到生態環境保護。憑著“調整的是崗位,不變的是責任”這一信念,磨劍四年,宋有濤從30萬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主持人實現“華麗轉身”,成為1.17億元國家重大水污染治理科技專項的課題組長,填補了遼寧大學工科科研的“致命短板”。2018年,宋有濤帶領遼寧大學環境學院一路披荊斬棘,成功申請到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授權點,實現了遼寧大學工科博士點零的突破和環境學科三代人40年的夢想,也為遼寧生態環境領域高端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平臺。
到遼寧大學工作至今已有14個年頭了,宋有濤也從“濤哥”“小宋老師”變成了“宋教授”“宋院長”“老宋”。稱呼在變,職務也在變,始終不變的是宋有濤那不圖名利卻敢做善成的做事風格。在環境學院,記者看到了由宋有濤作詞的院歌《追逐夢想》:“……懷抱共同的夢想,追逐明日的陽光,即使一路荊棘坎坷,也改變不了年輕的信仰……我不知道這夢有多好,只知道那執著讓我忘不掉,那汗水澆注的輝煌就是永恒。”學生們感言:“這首院歌,就是‘老宋的人生寫照。他是個執著的筑夢人!”每每聽到這一評價,“老宋”幸福而自豪之情便溢于言表:“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我們大家都是追夢者,也是筑夢人。”
為了綠水青山
水專項是大飛機、載人航天等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民口)之一,圍繞“三河三湖一江一庫”重點流域,旨在通過關鍵技術研發和工程示范,建立適于我國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管理的技術體系。
宋有濤在主持預算經費達1.17億元的“太子河流域山區段河流生態修復與功能提升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水專項課題過程中,從2014年開始,帶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遼寧大學等5家科研單位、200多人的科研隊伍,不僅查閱了國內外大量相關資料,還風雨無阻地常年奔波于河流兩岸、崇山峻嶺之間,對太子河流域山區段相關區域和河流水系的狀況及變化、周邊生態系統、主要污染源等進行監測分析,既規劃好產業布局,又充分考慮到成本與收益,研發出太子河上游脆弱生態系統生境維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中游城區段河流生境改善與水質提升、礦區水陸交錯帶污染阻控與生態修復等3套關鍵技術,構建了太子河流域山區段生態建設與管理平臺并實現業務化運行,為我國其他北方河流水質提升與生態修復提供了知識理論與技術實踐支撐。
在主持水專項的研究期間,宋有濤把院長辦公地點設在了水專項辦公室,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工作日,一有時間他就到這里跟師生研討,好幾次累得心絞痛發作。大家心疼宋有濤,勸他多休息,可他總是淡然應對:“沒關系,挺一挺就過去了。科研工作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夸大和松懈。我們遼寧大學這個‘地方隊帶領‘國家隊做這么大的項目,必須更加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我很享受大家一起工作的過程。”
傾力培養人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從教十余載,宋有濤堅持把一名學者、教育工作者能做的事情做好,努力做到極致,“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作為老師,就要先成為什么樣的人才,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在解惑答疑的同時,宋有濤更注重于傳道,引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創新創業,樹立遠大抱負,發揚“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精神,勇于擔當,始終保持報效祖國的激情和開拓進取的氣魄。近年來,他培養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下百名,其中指導本科生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金獎1項、二等獎1項,指導研究生發表SCI論文40余篇,獲專利10余項。另外,由遼寧大學環境學院學生組建的社會實踐團隊還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市級榮譽獎項。“我愿意成為能改變你們人生的那個人”,每次上第一節課,他都對學生如是說。
耕耘杏壇育桃李,潛心科研道路長。據說,宋有濤是遼寧大學理工科教授中詩詞寫得最好的,雖未出版過詩集,但也寫過百余首。他寫過一首《青玉案·元旦》用來明志——
昨年東風雄關度。波瀾闊、胸藍圖。山河重飭心花怒。傾城欲報,知遇難求,等閑少白頭。
十年酣酣人睡卻,一朝夢醒解千愁。縱是冰刀也無阻。怎比廉頗,效得相如,不把使命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