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文
摘 要:對軍民融合發展狀況進行分析,結合海上軍民融合的特點,進行工作的深度研究,旨在通過軍民融合方案的分析,實現海上經濟建設以及國防建設的穩定發展,逐漸形成軍民一體的海上理論支撐體系,實現社會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海上;軍民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E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3-0197-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軍民融合的重要性,在軍事以及經濟發展中,需要堅持富國與強軍的相互統一、強調統一領導、明確頂層設計,并積極深化國防科技中的工業改革,為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提供支持。因此,在海上軍民融合政策完善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堅持習近平的指導思想,針對海上軍事的基本特點,強調軍民融合的價值,提高綜合國力,從而為軍民共建的政策完善提供參考。
1 軍民融合發展積極推進的必要性
1.1 軍民融合使推動國家發展的必然選擇
社會發展中,應該正確處理經濟發展以及安全之間的協調關系。我國處于向強發展的關鍵時期,正面臨著外部制約、發展阻力以及安全壓力等多種問題,因此,應該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強調國防發展的重要價值。通過軍民融合政策的完善,推動社會的深度發展,在富國以及強軍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發展與安全發展的有效統籌,有效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1.2 軍民融合明確國際科技與軍事競爭優勢
在新時期發展中,世界中的主要國家逐漸加入到戰略投入的背景下,同時投入到軍事能力以及產業能力提升的競爭中,我國在科學及發展的同時應該將軍民融合作為重點,積極、主動的爭取戰略發展創新,整合國家的科技資源以及軍事力量,為軍民協同發展提供有效支持[1]。
1.3 軍民融合實現國家政治體系現代化發展
在現階軍民融合中,仍然存在著制度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浪費國家資源,導致管理效能逐漸降低。因此,在軍民融合發展中,應該加強跨軍地、跨部門的綜合治理,推動社會經濟建設以及國防建設的協調性發展,提高綜合國力。
2 軍民融合發展存在的限制性問題
2.1 國民經濟動員理念相對滯后
在軍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存在著忽視國民經濟質量效益建設以及信息化建設的問題,無法滿足軍需物品的儲備需求,影響國民經濟動員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發現,在這種國民思想相對單一的狀況下,無法實現軍民融合政策的推進,為國民經濟動員認知理念的提升帶來限制[2]。
2.2 軍民融合內容缺少執行性
在現階段國民經濟動員背景下,由于一些部門缺少相應的制度保障價值,導致軍民結合內容沒有得到有效貫徹。例如,在一些平戰、軍民的銜接相對松散,一些日常的活動落實內容并不突出,從而影響軍民融合發展的有效性。因此,在軍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應該積極強調國民經濟動員的價值性,通過相關政策方針的有效執行,實現軍民融合政策的穩定落實,并逐漸提高社會發展中的經濟水平以及軍事水平。
2.3 軍民融合中動員人才匱乏
通過對當前世界軍事變革狀況的分析,我軍人才隊伍建設與新世紀的軍隊建立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地方軍隊的人才培養規模不足、參與軍隊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足以及軍隊引進地方人才的渠道較少,這些現象的出現都為軍民融合的政策完善帶來限制。因此,在軍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應該積極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以便滿足軍民融合發展的基本需求[3]。
3 海上方向軍民融合發展的積極推進策略
3.1 強調海洋領域的基礎建設
在海上方向發展中,海洋領域的基礎建設作為項目中的重點,應該明確國防建設的基本要求,按照軍民融合的特點,實現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創新,逐漸提高項目的統籌以及任務的規劃,滿足信息化、技術化海上方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需求。因此,在航洋領域基礎項目建立中,需要結合海洋領域基礎建設狀況,在項目統籌職工應該做到:第一,結合海上戰場建設的特點,將其融入到國家經濟發展之中,積極促進沿海經濟的發展、基礎項目的建設以及海上戰場的統籌,通過多種基礎項目的建設及創新,實現對國防基礎設施建設與國家生產力的統一融合,推動軍民融合的穩定發展。第二,在海洋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也應該強調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體化、動態化以及創新化,實現對周邊熱點海洋以及重要航道事件的準確掌握,提高基礎設施事件的感知能力。第三,積極建立軍民兼容通信網絡體系,結合軍地共建、信息共享的協調機制,進行通信傳輸渠道以及信息資源的整合,強調網絡系統運用的信息兼容性,為軍民融合信息的處理提供支持。第四,構建海上目標聯合監視的管理體系。結合海上目標聯合的具體情報,將綜合集成、整合軍隊以及交通管理等作為重點,通過海上監管力量的有效整合,實現軍民兼容信息系統的構建,通過情報新的實時傳輸,展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性,并未海山維權維穩、海洋資源保護以及交通安全維護提供有效性的保護機制。第五,積極建立國家聯合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機制。例如,在軍民融合的背景下,為實現海上方向基礎設施建立的有效性,應該整合軍民水下探測技術,積極加強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傳輸以及信息的采集,建立綜合性、豐富性的水下作戰體系,滿足海上方向軍民融合工作的保護需求[4]。
3.2 積極建立軍民融合一體化的綜合保障體系
在海上方向軍民融合發展中,應該結合海上軍民力量的特點,建設強大性的綜合保障機制。對于海上綜合保障機制而言,其中的航道測量、碼頭等均為軍民通用的。在研究中可以發現,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遠洋航運集團中,綜合運力達到8168萬載重的經營船隊達到了1082艘,占世界首位。這些經營船隊作為我國海軍向遠洋發展的重要資源,可以推動海上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在現階段軍民融合的發展背景下,為了實現海上綜合保障體系的構建,應該結合民用海運資源的特點,進行現役力量主體的明確,充分保障軍民融合的綜合國力。例如,在軍民融合的發展背景下,海上方向的軍民融合可以針對利益較好的海域以及沿海友好國家港口,結合商業招標、整齊合作以及自籌自建的方案,進行兵力駐屯,促進經濟發展,并為綜合性海外保障體系的完善提供支持。而且,在一體化的綜合保障體系完善中,也應該明確責任主體。在海洋資源開發及利用的過程中,海洋權益紛爭呈現出頻發狀態,這種狀況充分體現出海上維權管理的必要性,結合海上維權特點,可以將維權主體基本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海軍,作為海上作戰力量,是海上維權的重要組成;第二,海警,是海上執法力量以及準軍事力量;第三,民用船隊。如商船隊、漁船隊等。在海上執法力量分析中,海警的的宣示主權、海上執法等權利明顯優于海軍,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也具有靈活性的特點。通過責任主體的明確,可以滿足綜合保障體系的創設需求,并為海上任務的執行以及海上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實現海上方向軍民融合背景下的經濟發展[5]。
3.3 實現軍民融合積極推進中的人才培養
伴隨海上軍民融合的經濟推進,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實現軍事力量的項目創設,應該明確軍民融合的戰略性發展內容,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進行軍民融合政策的改善。通常狀況下,應該做到:第一,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在軍民融合積極推進中,應該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思想,進行全面性、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通過“三個面向”內容的提出,進行軍隊院校建設方案的改革,明確人才培養的指導方向。而且,在軍民融合的政策管理中,應該著重強調信息化專項以及軍事戰斗的價值,通過培養目標模型的創設,確定人才培養有效性,推動海上軍民融合政策的穩定創新。第二,強調人才培養的層次性。在軍民融合的發展狀況下,為了滿足經濟以及軍事行業的發展需求,需要按照《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以及《“十三五”科技軍民融合發展專項規劃》政策,進行軍民融合深度的項目統籌,為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提供支持。例如,在軍、地雙方的發展中,需要結合國家安全以及發展戰略體系,進行領導以及科學項目的統籌,強調國民教育以及軍事教育的統合性。在項目融合以及創新發展中,應該積極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降低人才培養成本,縮短人才培養周期,積極推動海上軍民融合的項目創新。第三,在軍民融合政策狀況下,應該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穩定拓展,針對部門多系統、多層次的人才需求,建立完善性的培養方案。例如,在軍民融合的人才培養中,為了滿足海上軍民融合發展的基本需求,應該直接選拔或招錄地方院校的游戲畢業生,通過雙學籍聯合人才培養以及產業政策的融合,提高軍民融合的價值性,實現海上軍民融合背景下管理體系的最終價值[6]。
3.4 加強軍民融合中科技協同政策的創新
伴隨海洋領域科技形式的創新,通過海洋勘測、水下運載等技術的綜合運用,為海上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但是,我國海洋科技與發展強國相比,仍然存在著發展技術水平不高以及對新興海洋產業支撐不足的問題。因此,在海洋科技軍民融合創新中,應該通過海洋科技的創新,進行軍地科技資源、軍民協同創新機制的整合,實現軍民科技項目的優化,通過軍民融合以及創新鏈的項目延伸,逐漸形成經濟增長點,提高軍民融合的戰斗力。又如,在海洋科技軍民協同創新中,應該將強化企業主體的技術形式,積極推動海洋產業走出去的發展理念,通過與發展平臺的融合,進行創新體系的構建。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軍民融合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應該將社會經濟發展以及軍事力量的強調作為重點,按照現代軍民融合的指導方案,進行軍民融合的政策創新,推動社會經濟以及戰略強國體系的創新,以便充分滿足軍民融合的發展需求。在軍民融合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海上方向軍民融合的特點,通過海洋領域基礎設施的建設、軍民一體化綜合保障系統的建設或以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明確等,進行軍民融合方案的推進,轉變以往軍民融合中存在的限制性問題,充分滿足現代社會中經濟發展與軍事發展的統一需求,為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提供支持,實現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費連,王文華.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軍民融合發展[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6(05):26-28.
[2] 朱義勇.融合民用衛星通信加強我海軍通信能力的思考[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6,13(01):50-54.
[3] 路秀儒.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全面提升戰區海防建設質量效益[J].國防,2015(11):19-20.
[4] 何濟武.堅持從國家戰略高度推進國防海運軍民融合發展[J].國防,2015(09):33-34.
[5] 王兵,李大同,鞠衍馨.某院應用軍民融合助力衛勤保障力生成的做法與體會[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22(08):732-733+736.
[6] 王兵,鄭衛平,姜志高,等.軍民融合海上應急醫學救援模式構建[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20(0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