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有
遼沈戰役是解放東北的最后一役。這場規模巨大的戰略決戰,激戰52天,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遼沈戰役紀念館,就建立在這場戰役的主戰場——遼寧省錦州市。紀念館館名由葉劍英元帥題寫,紀念館占地面積18.8萬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8600平方米,展出照片、文物、文獻、文摘、圖表、沙盤、繪畫、雕塑、景觀復原等文物史料和輔助展品。館藏藏品總計19915件,其中一級文物25件、二級文物275件。
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決戰。東北人民解放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作戰方針,率先在東北戰場發起遼沈戰役,揭開了全國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三大戰役的序幕。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的52天里,我人民解放軍經過攻克錦州,和平解放長春;舉行遼西會戰,圍殲國民黨軍西進兵團;攻占沈陽、營口,解放東北全境三個階段,殲滅國民黨軍47萬余人,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偉大勝利。
遼沈戰役紀念館戰史館位于一層,分為東北戰局和遼沈戰役兩個專題陳列,對重要戰役戰斗如夏季攻勢,塔山阻擊戰,彰武、新立屯防御戰等作了重點陳列。展覽巧妙運用幻影成像、場景復原等手段,將國共交戰雙方高級將領軍事指揮和戰場激烈交鋒的情景交替演示,場面宏大,震撼人心。
東北解放戰爭中,東北地區共參軍160萬人,出動民工313萬人,擔架20萬副,交納糧食450萬噸。百萬青年參軍上戰場,男女老少送公糧、縫軍衣、做軍鞋、照顧傷病員。百萬民工冒著槍林彈雨架橋鋪路、運送物資、搶運傷員,軍隊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
支前館位于下一層,展示了東北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奪取戰爭的勝利,積極動員起來,努力發展生產,從各個方面支援戰爭的壯麗圖景。
“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在遼沈戰役和整個東北解放戰爭中,5萬余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長眠在白山黑水,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他們的英名和功績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勇前進。
英烈館位于下二層,陳列了東北人民解放軍各縱隊戰績、英模人物和模范集體、東北解放戰爭犧牲的烈士名錄,重點展示了50位著名烈士的生平和事跡。
《攻克錦州》全景畫館是我國第一座全景畫館,于1989年10月對外開放,為圓柱形密閉堡壘式建筑。畫面高16.1米,周長122.24米,地面塑型達1000平方米,通過繪畫、塑型、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真實再現了遼沈戰役的關鍵性戰役——攻克錦州的宏大戰爭場景。巨大的環形畫面首尾相接,與地面塑型巧妙連接,渾然一體,現代燈光、音響技術與錄音解說合成,將戰爭氣氛渲染得更加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