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良 曾小旭
摘 要: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管理在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對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分析,并闡述了軌道交通行業所適用的知識庫類型。在此基礎上,對交流型知識庫的特點、建設原則、建和和優化措施進行系統闡述和研究,為同類型企業建設交流型知識庫提供借鑒。
關鍵詞:交流型;知識庫;研究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3-0226-02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互聯網等高科技設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信息社會是智能化、知識化的社會,知識已成為企業獲取效益的主要手段。首先,每一個現代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知識資源的開發和有效運用,都應善于運用信息網絡,把握世界范圍內的新知識、新信息、新動向,充分利用全人類所創造的知識寶庫和精神財富,加快自身的發展。其次,開發知識資源,還必須高度重視企業員工的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和潛在能力的挖掘。每一個現代企業,必須著力培育員工,提高他們的科學知識水平,使之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知識型勞動者,并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在才能。再次,開發知識資源,還應該高度重視“外腦”的利用。由于當代管理影響因素復雜多變,企業領導人僅憑個人的知識和能力,難以有效地解決重大的戰略與管理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借助于眾多專家的知識和智慧,促進企業的有效發展。
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是衡量一個城市發達程度的重要參考項目,世界范圍內交通行業已達成一個共識: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另外,軌道交通行業由于其專業復雜、系統龐大等特點,掌握大量的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有效的知識積累和管理尤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卓越的知識管理,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庫是很多企業進行知識管理初期依托的主要載體,通過知識庫的建立可以有序的實現知識的逐步分類積累,培養企業和員工自主進行知識管理的氛圍和意識,對于企業快速進入知識管理軌道意義重大。知識庫的形式有很多種,按照其體現形式可分為文檔型、視頻型、數據庫型、交流型,針對不同的組織形式和特點,不同類型的知識庫具備不同的適應性,企業可以因地制宜的選擇。本文著重研究交流型知識庫在軌道交通行業的建設模式和思路。
1 交流型知識庫的特點和適用范圍
交流型知識庫通常按照信息化平臺的形式建設,除具備普通知識庫知識積累的功能外,應同時具有系統用戶可以在系統內互相交流、技術探討等特點,有助于在系統內形成學術討論的氛圍。該類型知識庫系統,一般適用于技術研究型企業或組織。
交流型知識庫知識積累完成后,用戶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存在的疑問和見解直接向知識提供者發出,在系統內進行學術討論同時展現在知識庫系統中,起到對已有知識資源進行答疑和解析的作用,有利于知識資源的管理和優化。
2 知識庫建設制度及原則的確定
知識管理是一項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在大型組織內進行知識庫建設,需要在知識庫創建之初即確定相關的實施方案和建設原則,對知識庫建設的組織形式、知識積累措施、知識庫的長期規劃等進行明確,以確保知識庫持續健康有序發展。交流型知識庫建設模式及原則可確定如下:
(1)確定了一種恰當的建立形式—技術討論:活躍氣氛、便于交流。(2)確定了一種清晰的框架結構—根據專業知識劃分版塊:便于歸類和查閱。(3)確定了知識庫的責任主體—團隊組織者直接負責對應版塊:便于管理。(4)確定了一種可行的發展模式—“先計劃后放開”:便于快速健康發展。
3 系統安全性軟件及硬件準備
軌道交通行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領域,知識管理過程中必然涉及保密、企業核心技術等重要知識資料,因此,知識庫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十分重要。
知識庫系統的硬件支撐,必須采用專用的服務器,針對組織的用戶數量和知識規模,可選用不同等級的專用服務器。服務器應具備較高的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可以確保系統訪問過程中的穩定性和知識系統的容量。
交流型知識庫系統的軟件系統,應選用較為成熟的平臺建設軟件,后臺系統應具有較好的擴展功能和接口通用性,便于系統的功能擴展和其他管理模塊間的關聯。知識庫管理的軟件設計思路和管理過程應與其他管理過程一致,分為策劃、實施、評價、改進四個過程。
4 知識資源的積累、分類和分級
4.1 知識積累采用先計劃后開放的原則
交流型知識庫建設初期,為盡快使知識資源達到一定規模增強知識庫自身的實用性,應執行詳細的知識資料積累計劃,對組織內的子機構提出知識資料積累的質量、數量、范圍提出針對性要求和計劃。知識資源積累到一定規模后,交流型知識庫首先具備的知識查詢和調用功能,知識資源的實用性逐步體現處理啊,用戶可以逐步養成利用知識庫解決問題的知識管理習慣。
在組織內知識管理氛圍形成后,用戶適用知識庫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步提升。此時,可以考慮開放知識庫的知識積累功能,不再計劃執行知識積累,用戶可以在知識的提交積累和學術討論等知識管理活動中,收獲知識資源的精髓,得到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迅速提升。用戶知識管理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
4.2 知識資源的分類管理
交流型知識庫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須對知識資源進行分類,以便對知識資源進行分類和查詢。按照通常是知識資源的分類,一般分為顯性知識和隱形知識。知識庫資源的分類可以按照以上原則進行分類,首先對不同專業類別的顯性知識進行篩選和歸納,然后建立機制和制度,引導用戶將自身掌握的隱形知識體現在知識庫系統中,使知識庫系統的實用性達到最優。
4.3 知識資源的分級和員工主動性的提升
根據知識類別和質量的不同,需要對知識資源進行分級,以在知識系統中更容易被識別和應用。針對知識分級的必要性,應建立相應機制,在系統內對提供優質知識資源的用戶進行獎勵和權限提升,以提高用戶使用知識庫進行知識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知識庫建設的優化提升
交流型知識庫進行知識積累和分類、分級工作,就基本完成了知識庫建設的初級階段,應適時采取措施對知識庫系統進行優化升級。
5.1 建設原則
(1)建設目的:以促進知識系統健康發展為原則。為保證知識系統的質量,第一階段目標完成以后,不再以知識資料的數量作為衡量知識系統建設的主要指標。(2)建設目標:以真正發揮知識系統的作用為原則。知識系統不是“花瓶”,要將知識系統建設成為知識管理的有力工具,逐步具備查詢、自學、技術交流等綜合功能,成為員工傳播知識、分享知識、交流知識的平臺,使知識系統成為員工日常工作中習慣運用的工具。(3)建設工作:以充分調動用戶積極性為原則。知識系統應建設成為一個服務平臺,因此必須讓用戶共享工作的成果,同時又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使用戶與知識庫共同成長。
5.2 擴展知識庫的內容,強化知識庫的功能
除了初級知識庫建設階段提交的文本知識資料以外,拓展以下內容:
(1)工作職責、業務流程等業務知識;(2)工作計劃、工作進展、工作總結等原創性工作成果;(3)各級各類產品項目、科技項目的相關資料;(4)本部門取得的科技成果資料:專利/論文/標準;(5)新員工應掌握的基礎知識;(6)影音知識資料;(7)應求知識資料。
5.3 全面升級知識系統,完善知識系統功能,提高員工參與積極性
(1)瀏覽和下載權限設置。所有資料不設權限,只要賬號擁有足夠的積分,即可自由瀏覽和下載。(2)資料的價值評價方式。管理員初評+系統根據瀏覽量和下載量、投票評分自動修訂。(3)激勵政策問題。制定積分和用戶組升級制度,達到一定的用戶組并累積一定的積分可進行物質獎勵,包括績效獎勵和同等價值的實物獎勵。
5.4 制定具體措施,規范員工參與知識系統的活動。
(1)制定系統加分政策,包括:
①發布1項知識資料(無附件):加1分。②發布1項非精華資料:加3分。③每1項資料被定為精華:一星加10分、二星加20分、三星加30分。④回復1次:加0-5分,具體分值由發帖人評定。⑤合理化建議:一般建議加10分,重要建議加20分。
(2)制定系統減分政策,包括:
①下載資料:按照資料被評定分值的20%進行扣除,最低扣1分。②回復被刪(無意義或知識有誤導性的):減5分。③惡意回復:減10-30分。④不按規范提交資料:減10分。
參考文獻
[1] 修海.基于知識管理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J].企業技術創新,2008(12):54-56.
[2] 建中,荊玲玲,陸軍.知識管理促進技術創新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力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11):191-194.
[3] 陳明,馮俊文.現代項目管理在企業知識管理中的作用[J].軟科學,2003(3):55-56.
[4] 劉智硯.淺談在項目管理中知識的傳播與開發[J].市場論壇,2006(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