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摘 要: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不斷推進,各項建設工程中對于河沙的需求逐漸增長,導致河沙的濫采亂挖現象明顯,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本文基于建立河砂長效管理機制的必要性進行探討,思考河砂長效管理機制建立的途徑,從多方面分析完善河砂長效管理機制。
關鍵詞:河砂;長效管理;機制;途徑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4-0127-02
河沙作為水資源的主要載體,河沙如無長期治理機制,會給河道防洪工作帶來危險,甚至引發多種社會問題,基于對于河道的合理治理工作,以提升河道采砂治理的力度提升為目標,探索河道治理的有效機制,通過良性的管理發展模式,在高效管理的工作理念下,實現治理工作轉型,形成創新發展的制度規范,從多種措施方案入手,保證良性制度管理的實施。
1 河道采砂管理概況
(1)當前隨著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擴大,河沙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在經濟效益的作用下,許多城市出現了超出許可范圍的采砂情況,據了解,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濫采河沙的情況,部分地方的河道甚至有超范圍、超深度的采砂情況發生,當前的砂廠中,部分責任人尚未取得采砂的許可證,黑砂廠存在數量也不容忽視,同時河砂外運時,相關的征費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導致河沙存在數量續保,費用少交甚至欠交的情況[1]。
(2)當前河道工程設施遭到嚴重的破壞,作為主要河道、護堤防護工程的河砂,一旦過度開采、遭到破壞,會導致河堤的沖刷以及河岸的毀壞,導致抽根坍塌的情況發生,汛期出現洪水后,容易造成災情的發生,如果河道下的河砂部分采集嚴重,嚴重會導致橋梁的橋基外露,甚至會引起橋梁被洪水沖垮的情況發生,如果河道長期采砂,會導致河沙密集區被車輛毀壞的路基出現坍塌,導致地下的水位下降,造成多種水利設施的閑置廢棄,造成機井、揚水站等地的水源無法得到保證。
(3)生態環境受到威脅,河砂作為生態環境中重要的組成內容,一旦出現被掠奪性的開采情況,容易導致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導致生態的健康發生出現狀況,有些地區因為河砂的長期挖采,多年形成的河堤植物在不良的土壤環境中無法生長,植被長勢受到破壞,某些地區因為毀樹挖砂,造成護堤的林木毀于一旦長勢無存,有些大堤因為延伸建設,導致土地變成無法使用的廢墟,涵養水資源的地質基礎受到影響后消失,河道長期缺水甚至出現斷流的情況,導致水位下降[2]。
(4)長期無序的采砂甚至會引起多種社會問題的產生,導致多種天災人禍發生,采砂者在利益的驅使下,作出種種違法行為,打架斗毆的事情時有發生,信訪的案件數量增長,因為無法對此類事件進行及時調查解決,引起社會的動蕩不安,導致社會的秩序受到影響。同時如果砂坑沒有及時被回填,可能會在出現洪水的季節出現淹死人的情況,因為采砂帶來的問題,始終是社會問題中值得重視的一項內容,以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及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為目標要求,實現經濟利益基礎之上,強化河道的相關管理工作[3]。
2 河道采砂管理的有效機制
基于實際情況中河砂治理的種種關鍵問題,以標本兼治為指導理念,進行長期有效的治理方案的探索,在認識治理管理機制的規律的基礎上,探尋建立長期河道管理機制的有效方案[4]。
2.1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體系內容
如果要實現河道的采砂管理良性循環,應該以實際治理的制度為基準根據現實河道的情況進行嚴格的整頓,從強化河道砂資源管理的相關規范性內容入手,對實際的采砂經營的秩序進行約束,有關政府進行事項通告的發布,對河沙的采集控制進行明示,嚴厲打擊有關的違法采砂行為,根據實際的采砂管理的需要,對禁采區及空采區做好明確規定,如果有違法規范的行為發生,通過嚴厲的管理方案進行懲罰,形成良好的河砂管理秩序,保證河道良好的發展形勢及狀況。
2.2 科學規劃為基礎管理采砂工作
以規劃為基礎,通過科學的方式,對河道的采砂工作進行管理,從而為科學采砂提供保證。規劃是實現事情良性發展的基礎,在進行采砂工作安排時,首要工作是對整個工作的系統及流程進行統籌規劃,形成良性采砂工作的方案目標,通過組織專門的工作研究小組,對整個城市中的河砂資源的分布及儲存情況進行明確,在不對防洪安全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做好各項基礎設施的保護工作,防止因為采砂造成對于河堤、橋梁、道路、居民住所的影響,兼顧生態環境及經濟建設,保證整體規劃在管理范圍之內,提供河砂的良好治理及開發利用的依據。
2.3 嚴控采砂許可、優化采砂的流程
采砂工作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規劃,對已經批準的砂石資源進行開發開采,對于沒有通過應用方案進行砂石開采的地點進行取締,根據相關的政策規定,通過多種方案進行河道砂質的管理,通過水利部門的組織,形成砂石開采的許可認證,通過深度開發的方式審核認證,沒有取得認證的單位不得擅自進行開發管理,如果超過有效的期限應該進行取締處理。
2.4 強化監督管理工作
成立聯合執法的機構,通過隊伍的加強,對超越批準的采砂機構進行治理,嚴格控制采砂的范圍及采砂的數量,保證整體工作的方式不會對河道造成相關破壞,對違反制度采砂的活動進行整治,同時按照相關的處罰條例依法進行處罰,對于拒絕執行的機構進行許可執照的吊銷,如果在河沙的禁區有違法采集河沙的情況發生,應該按照法律規定嚴肅進行處理,保證整個河砂資源不會出現破壞,如果有對水利工程造成嚴重破壞的情況發生,應該對其責任人進行處理,追究其刑事責任。
2.5 強化工程措施、保證良好的河道治理方案實施
因為河道挖采導致的河砂損失嚴重造成的河堤破壞的情況發生,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進行河道安全的有效管理,同時根據相關的河砂資源的保護規定,進行河砂的有效資源保護規定的制定,按照相關計劃,實施分度治理的措施安排,對河砂進行攔截,對地下的水資源進行涵養,將生態環境進行良性改善,對地下水的平衡進行維持,自從綜合治理規劃開展以來,我國已經建設多種河道工程,形成良好的河道保護態勢。
3 河砂長效管理機制實施效果
自河砂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以來,形成了良好的治理環境氛圍,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河道治理相關工作的知識宣教,深化對于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加強治理的法律環境氛圍的營造,形成良好的宣傳效果,同時通過多項平臺活動強化河道管理的秩序,形成法律規范的內容形式,突出河道規范管理的重要作用。對整個工作的系統及流程進行統籌規劃,形成良性采砂工作的方案目標,成立專門的組織工作研究小組,明確了整個城市中的河砂資源的分布及儲存情況。促進了地下水的平衡維持,以及生態環境的良性改善。
自河砂管理機制建設以來,我國在原有的河砂規范治理基礎之上,推動了整個建設過程的完成,通過對于黨委、政府工作的指導,促進工作責任到位、工作思想明確,不斷落實責任,推動工作效果強化。完善了各項政策制度,形成了良好治理效果,完成目標考核任務。
但是以后的河砂治理工作仍是任重而道遠的,需要通過責任的嚴格落實,促進工作水平的提升,加強監督管理的力度,強化良好秩序的維護,改進各項執法內容,從而促進監督管理效果的提升。
4 結語
隨著當前的經濟建設加快,我國的河砂采集的工程在此背景下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應該以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要求,在經濟利益保證的基礎之上,強化河道的相關管理工作,同時建立起相關的管理機制,形成良性的管理發展模式,將管理的工作理念進行合理轉型,改變相關的管理機制,形成創新發展的制度規范,同時從多種組織方案入手,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體系內容、以規劃為基礎,應用科學的方式、組織論證活動,形成科學輔助采砂政策、嚴控采砂許可,對采砂的流程進行優化,保證良好的河道治理方案實施。
參考文獻
[1] 杜曉寧.河道采砂危害分析與管理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4(4):52-53.
[2] 韓惠山,秦立斌,魏英華.建立河道采砂管理長效機制的初步探索[J].山東水利,2007(9):50-51+54.
[3] 廣東省水利廳.關于進一步完善省管河道河砂開采權招標工作和采砂現場管理的意見[J].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報,2012(6):23-25.
[4] 陳潔釗.亂采濫挖河砂的危害及管理對策探討[J].人民珠江,2001(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