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薇 范平平 王惠媛 崔昊
摘 要:目的:分析中藥注射劑所致不良反應(ADR)的發生特點,為臨床的合理安全用藥提供依據。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大連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庫771例中藥注射劑ADR報告進行匯總,從患者性別及年齡、ADR發生時間、所涉及的器官/系統、藥品種類及轉歸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結果:771例ADR報告中,男性368例(47.7%),女性403例(52.3%)。嬰幼兒及少兒患者(<10歲)占1.7%,中老年患者(>50歲)占75.7%。引發 ADR 例數最多的藥品為舒血寧注射液(129例),中藥注射劑引發的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為常見(38.1%)。結論:臨床應加強中藥注射劑ADR的監測工作,減少和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保障安全用藥。
關鍵詞:中藥注射劑;藥品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R2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4-0194-02
中藥注射劑是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采用現代科學技術與方法,從中藥或天然藥物的單方或復方中提取有效物質制成的無菌溶液、混懸液或臨用前配成溶液的滅菌粉末供注入體內的制劑[1]。中藥注射劑與傳統的中藥劑型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優點,但是中藥注射劑直接進入患者的血液、皮下肌肉或組織,且成分比較復雜,各種配伍關系尚未明確等因素,會導致患者在應用中藥注射劑時易發生ADR。因此,對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進行研究分析,對促進臨床中藥注射劑的合理應用,降低或避免ADR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6~2017年大連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通過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上報的ADR報告。
1.2 方法
對771例中藥注射劑ADR報告按照患者性別、年齡、ADR發生時間、所累及的器官/系統、不良反應名稱、藥品種類以及轉歸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患者性別、年齡情況
771例ADR的患者中,男性368例,占比47.7%;女性403例,占比52.3%。年齡1歲~94歲,平均年齡為59.4歲。<10歲的嬰幼兒及少兒患者13例,占比1.7%;>50歲中老年患者584例,占比75.7%。發生ADR患者的性別、年齡分布見表1所示。
2.2 ADR的發生時間
ADR發生時間在用藥后30min以內的248例,占比32.2%;發生時間在用藥后30min~24h的362例,占比47.0%;發生時間在用藥后24~72h的89例,占比11.5%;發生時間在用藥后>72h的72例,占比9.3%。
2.3 ADR報告中累及的器官/系統及ADR名稱
771例ADR報告中,累及皮膚及其附件的損害最為多見,占比39.8%,主要表現為皮疹、瘙癢、斑丘疹、局部腫脹等。呼吸系統損害也較多見,表2所示。
2.4 ADR排名前10位的藥品
771例ADR報告中共涉及44個品種,發生例次居前10位的藥品共引發ADR509例,占比66.0%,見表3所示。
2.5 ADR報告的類別及轉歸情況
ADR報告類別可分為:一般報告493例,占比63.9%;新的一般報告249例,占比32.3%;嚴重報告19例,占比2.5%;新的嚴重報告10例,占比1.3%。嚴重報告(包括新的嚴重報告)涉及的藥品包括:喜炎平注射液4例、參麥注射液4例、刺五加注射液3例、舒血寧注射液2例、香丹注射液2例、疏血通注射液2例、丹參注射液2例、紅花注射液2例、參附注射液1例、參芪扶正注射液1例,注射用紅花黃色素1例,大株紅景天注射液1例,燈盞花注射液1例、苦碟子注射液1例、清開靈注射液1例、生脈注射液1例。ADR發生后所有患者均及時停藥,治愈454例,占比58.9%;好轉316例,占比41.0%;死亡1例,占比0.1%。
3 討論
中藥注射劑由于制備工藝條件和制劑質量標準的制約等因素,不同廠家生產的中藥注射劑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導致中藥注射劑有效成分減少,易引起藥品不良反應。
3.1 患者的性別及年齡因素
由表1可見,在性別分布中女性略高于男性,可能女性患者對藥物更為敏感,ADR的發生更易被發現[2]。從年齡分布來看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較高,主要集中在50~79歲,尤其是60~69歲的老年患者發生ADR比例較高,這可能與這個年齡段就診患者較多,用藥人數多有關。老年人組織器官功能退化,肝臟的代謝功能以及腎臟的排泄功能減退,用藥種類多與中藥注射劑聯合應用,增加了ADR發生的概率。
3.2 ADR與用藥時間的相關性
771例ADR報告中,從首次用藥10min到7d后都有ADR發生。發生在24h以內的610例,占比79.1%,可見中藥注射劑致ADR大多發生在用藥當天,尤其在用藥后10min~2h內,中藥注射劑所致的胸悶、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多在此期間發生。故用藥前應詢問有無過敏史,過敏體質患者應慎用或禁用,特殊人群老人、兒童、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應減慢滴速,如發現異常立即停藥并采取積極救治措施。
3.3 ADR累及的器官/系統及ADR名稱
771例中藥注射劑所致的ADR累及了皮膚及其附件、呼吸系統、全身癥狀、神經系統等多個器官/系統,其中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為多見,其次呼吸系統損害也較多見,這是因為中藥注射劑多為蛋白質、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質,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應性,增加了ADR發生概率[3]。患者會因體質的差異和疾病狀態而對某些藥物耐受性差或超敏,進而出現過敏反應。中藥注射劑中的賦型劑(或助溶劑)等輔料亦可誘發過敏反應的發生[4]。
3.4 ADR發生例次較多的藥品
分析ADR報告前10位的藥品,引發ADR前3位的是舒血寧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與疏血通注射液屬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具有活血祛瘀、疏通經絡等功效。舒血寧注射液化學成分較為復雜,除有效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和白果總內酯外,還有蛋白質、多肽、酚酸類、揮發油等致敏物質,這些物質一旦進入血液,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當再次接觸抗原即發生過敏反應[5]。疏血通注射液屬于動物類復方制劑,成分多樣較為復雜。參麥注射液主要成分為紅參、麥冬,輔料為聚山梨酯80,含有鞣質、多肽、蛋白質、色素等多種成分,其中有些成分本身就是致敏物質[6]。這種中藥注射劑成分的復雜性,導致其中很多未知成分的藥理藥效學特點不明確,極易引起ADR的發生。
3.5 防范措施
藥監部門應加強中藥注射劑的監管,督促藥品生產企業改進工藝,控制中藥材質量,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控制藥品質量。臨床使用要本著“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靜滴”的用藥原則,避免超劑量和長期連續用藥。用藥前應了解藥物的適應癥、禁忌癥以及配伍禁忌,根據患者的病理生理特點、病情及體質合理選用。中藥注射劑嚴禁混合配伍,謹慎聯合用藥,同時靜脈滴注中藥注射劑和西藥時,兩組藥物之間用氯化鈉注射液沖管。老人及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中藥注射劑應加強監測,用藥過程中應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用藥反應,若發現異常,立即停藥采取相應的救治措施。臨床靜脈滴注中藥注射劑的過程中應加強不良反應的防范意識,切實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趙新先.中藥注射劑學[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
[2] 符方梁,張歐.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分析[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6):733-734.
[3] 劉光金,劉耀龍,張紅梅,李院玲.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研究進展探討及預防對策[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1):81-84.
[4] 呂玲,昝樹杰,鄭文科,張俊華.中藥注射劑致變態反應特征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9):4048-4052.
[5] 柳琳,于淑艷,鐘憲鵬.舒血寧注射液不良反應[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2):334-335.
[6] 何芳芳.154例參麥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海峽藥學,2018(1):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