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有一條紅線一以貫之的,無法正確反映多元利益相關方對于人才培養的差異化需求,這就使得區塊鏈理念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學徒制改革同樣適應。改革的策略主要有去中心化、保持開放性等,還要基于學徒的學習能力和所適應的學習模式等展開多種形式的調研。
[關鍵詞] 區塊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學徒制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5. 081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05- 0207- 04
0? ? ? 引? ? 言
在高級學徒制改革條件下,以“學校人”為基本特征的高職學生在身份上必須向為以“企業人”(或“社會人”)為基本特征的高級學徒轉換。企業(或社會)對人才需求會因其行業不同、企業實際情況不同等使其對高級學徒的培養目標也存在差異。這就使得區塊鏈理念對于基于學徒制改革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策略同樣適應。
1? ? ? 去中心化策略
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有一條紅線一以貫之的。這根紅線就是:國家將高職人才培養戰略轉化為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再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不同行業進行定義,再將不同行業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專業進行定位。這樣,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實際上只有一個中心,即“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以這個中心為原點的輻射圈,即“培養不同行業不同專業不同方向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種人才培養目標理念存在一個缺陷,即無法正確反映特定企業、不同企業文化、不同項目人才需求甚至是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等對于人才培養的差異化需求。
英國高級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目標理念則不同,采用的是項目制,這些項目有可能是根據國家戰略立項的,也有可能是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區人才需求立項的,還有可能是政府部門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由企業申請立項的,總之是各種情形都有,體現的是政府、行業或相關企業等多元利益相關方對人才培養在梯次、文化、不同崗位等方面的特定需求,其人才培養目標也因此而千差萬別。
我們認為,在我國高職院校實施高級現代學徒制改革,人才培養目標也需要參照英國高級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目標理念,進行去中心化改革,體現多元利益相關方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性。基本的改革思路是以項目制為基礎對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策略做如下調整:
(1)打破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由政府部門“一元制定”的格局。國家制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反映的是國家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能力需求。但是,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他們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能力需求與國家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能力需求不是一個東西。國家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能力需求代表著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但并不一定切合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實際。不同行業之間或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因其發展水平、程度和面臨的具體問題及發展的實際情況不同,對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會不一樣。這樣,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由政府部門“一元制定”就是不合理的,行業和企業應該視具體情況在部分具體項目中占據主導地位。
(2)打破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由高職院校主導進行演繹的格局。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只是高職人才的培養者而非需求者。高職人才的需求者是國家、行業和企業。從根本上講,能了解人才需求特征的只能是需求者本身而非培養者,所以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由高職院校主導對國家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演繹其實是不合理的。能夠對國家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演繹的主導方應該是國家、行業和企業。這種演繹也會因為不同項目、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和企業等帶上差異性。不管存在什么樣的差異,打破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由高職院校主導進行演繹都是必要的和合理的。
(3)應該重視高職院校和相關研究機構在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制定過程中的作用。高職院校雖然并不完全了解行業和企業對于人才培養的能力需求,但掌握著人才培養的各種關鍵性資源,如教師、場地和設備等,且熟諳人才培養規律,對于人才培養過程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相關研究機構對于行業和業內企業的整體發展狀況、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等有著深入的研究,可以為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提供動態的引導,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選擇和培養規律有著不同的思考維度和不一樣的深度,是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應該重視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在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中占據一席之地。
2? ? ? 開放性策略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基本上是由高職院校內部的事,只要不違反政策,社會各界幾乎沒有發言席。這種狀況是存在問題的,因為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畢業之后馬上就要進入社會,面向社會就業,尤其是,其中絕大部分高職學生是面向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就業,這決定高職人才需要與社會各界磨合與對接,必須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尤其是企業。社會各界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中沒有發言席,也就無法表達自己的訴求。
在區塊鏈學徒制改革理念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開放性策略,即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對社會公眾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勢,一是要能容許社會多方參與,使社會公眾具有評議和參與完善的能力,即制定群體多元化的策略,二是指定工作要體現一種動態性和可變性,使之能隨著時代、行業、企業和就業崗位等的發展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改革的操作性措施,總的來說,是要著眼于打破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具體指標制定的壟斷現狀,組建由政府和行業協會二元主導,“政、校、企、行、研”五方組成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研究和制定的松散式專家團隊,建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柔性對接機制,允許社會各界通過某種制度性渠道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工作表達觀點。具體的操作辦法如下:
(1)強調二元主導。高職人才培養工作應該具有前瞻性,既能服從和體現國家戰略的發展,又能反映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強調政府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和制定的主導作用,是要強調國家戰略在企業發展中的實現,強調政府對于行業和企業發展的方向性引導作用,使高職教育服從于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同時,強調行業協會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和制定的主導作用,是要使高職人才培養工作具有一種前瞻性,能反映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和未來幾十年內的人才需求,克服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急功近利和短視性。
(2)強調五方參與。由政府和行業協會二元主導并不意味著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和制定主要是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研究和制定專家團隊的各成員之間應該是相對民主的,能針對各個具體項目和問題召開圓桌會議,聽取各方聲音。政府的主導作用應該是政策性的,審議式的,是在各方意見發生沖突時的最終決定權,行業協會的主導作用則應該是執行性的,提議式的,是為了協助政府部門開展工作和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的。為人才培養目標模式解析圖。
(3)強調專家團隊的“松散式”。這主要是針對項目式學徒培養工作,是指各學徒培養項目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家團隊不是固定的,也未必都要有“政、校、企、行、研”五方的參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保證項目的利益相關方參與就行了。要建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柔性對接機制,如項目制對接、梯次性對接、行業差異性對接等,使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專家團隊的成員隨著項目的不同動態調整,靈活掌握,關注實效。
(4)強調能聽取社會各界的聲音。建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工作公議平臺(簡稱“議吧”)。允許社會各界通過議吧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工作表達觀點,發表議論,使動態專家團隊能從公議中吸收養分,反映各方的訴求。
3? ? ? 需要思考的其他策略
在高級現代學徒制改革條件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得是否合理,還有一個重要的評價主體——學徒。這個群體不具備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的參與能力,但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卻最具有發言權,因為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直接作用的對象是學徒,它的實效性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學徒的能力發展,影響到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以,為了提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要關注對學徒的調研。這個調研可以分為三個維度。
(1)能力發展狀況調研。這是指學徒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情況。這項研究應該借助某種機制,讓學徒通過網絡平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建構,包括畢業后的就業去向、工作崗位、主要職責、在學校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適應工作能力和基于自身工作崗位的發展情況等,如有工作變動,還應將變動后的職業發展情況進行建構。總之是要從學徒一生的角度進行建構,并將其職業生涯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相關聯,形成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的可靠依據。
(2)普泛性學習模式調研。高職學生并不是中小學教育的成功者,之所以不成功,個人的學習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們能適應的學習模式或許與中小學學習模式存在沖突。要對高職學徒的普泛性學習模式進行調研,主要是要思考如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學習模式的問題,并以此作為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的另一個重要依據。
(3)個性差異對職業的影響研究。學生進入高職院校之后,許多個性已經形成,這些個性會對職業發展構成影響。要關注這一方面的調研,通過心理測試和職業發展潛力測試等,基于學生的既成個性因素和興趣等考慮其高職三年間的職業發展方向。在這一方面,要關注測試平臺和測試機制的建立。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冠湘,龔麗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高等教育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7):1-4,17.
[2]郭瑤.基于中英差異的我國高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目標改革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33):1-3.
[3]孫忠民,張明成.從契約理念視角探析現代學徒制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8(7):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