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男主人公林肯6E與數百名伙伴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當中,他們生活幸福,閑散舒適,只是長年難見天日。按照這個世界管理者的說法,外面的世界已因核戰而被徹底污染,沒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
這個世界的生活雖好,但居民們到底還是向往自由,因此大家每天都在等待一個機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人會被隨機抽取選中,前往外界一個未被污染的地方:The Island ……
事實上,《逃離克隆島》的原名就是The Island(直譯為“島”);而這一概念在影片中的意義,就是所謂的“天堂島”。
一天,林肯6E無意中發現一只來自外界的昆蟲,于是他認定外面的世界并非全被污染。他追蹤到這一世界的中心地帶,竟發現那里的醫生正對被選中者實施手術,摘取其器官并移植給他人! 聯想到自己經常做的一個夢(那是他殘余的真實記憶),林肯6E終于明白了:自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其實他們都是被克隆出來的克隆人!他們存在的意義只是為本體提供活體器官!而他們的身世記憶和外界情形,都是在催眠狀態下通過心理暗示強行灌輸給他們的!所謂“天堂島”,根本就不存在;所謂“天堂”,其實是地獄!
而此時,林肯6E的女友喬丹2D剛剛被選中前往“天堂島”!為了拯救自己和女友,也為了拯救更多的同伴,林肯6E帶著喬丹2D逃離這里,走進了也許更復雜、更可怕的現實世界……
《逃離克隆島》號稱是根據同名科幻小說所改編,但卻被控告剽竊經典科幻電影《復制人》(The Clonus Horror,1979)。《復制人》的故事與此類似:也是為了獲取稀缺器官,秘密培養出一群克隆人,而其中一名克隆人逃走并受到追捕。《復制人》的制片人列舉出90處涉嫌抄襲之處,要求紐約法院禁止《逃離克隆島》上映發行,同時還要求獲得一定數額賠償和《逃離克隆島》的部分票房收益。
對于如何賠償我們不清楚,但這收益實在是沒有什么可分的。事實上這部由夢工廠和華納兩大電影公司合拍,由著名動作片導演邁克爾·貝執導,投資1.2億的大制作,第一周票房竟然只有區區1210萬美元。有關專家分析,該片之所以會遭遇慘敗,或許與導演和演員影響力不夠有關;當然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克隆題材的科幻片似乎一直不為觀眾所青睞,即便是當年阿諾德·施瓦辛格的力作《第六日》也同樣未受歡迎。不過筆者堅持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在劇本和制作上存在問題。
有關克隆技術的討論似乎總伴隨著道德爭議,孰是孰非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影片中那名管理者的辯白也不無道理,他聲稱:假如沒有對這些克隆人器官的利用,那么人類的許多頑癥就無法攻克與治愈,也就會有更多的人死去。這不禁讓我們想起美國作家羅賓·科克的小說《昏迷》(Coma;1978年拍攝了同名電影),在結尾處那名盜取人體器官的醫生也曾辯稱:“倘使達·芬奇不挖掘尸體進行解剖,倘使哥白尼屈從于教會的法律和教堂的教規,我們今天將會處于什么時代?”
但是,他們都忽略了一點:人——他們的試驗對象都是活生生的人。假如這些克隆人已成長為有思想、有意識的人,那就誰都無權決定他們的生死。
是的,沒有天堂島。但是在人們的心底,還是有一處幻想中的天堂,一個尊重生命規則秩序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