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夢華,程 璐,鄭 嬌,徐 慧,唐苗苗,陳必良,張建芳
(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陜西 西安 710032)
胎兒腦脊液過多、中樞神經系統異常會導致側腦室增寬,胎兒染色體異常、病毒感染也可能會有側腦室增寬的表現,側腦室增寬是提示胎兒染色體異常的軟指標之一。正常側腦室體部寬度小于10mm,平均7mm,側腦室寬度大于10mm稱為側腦室增寬。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多建議將側腦室寬度分為輕度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寬10~12mm),中度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寬12.1~14.9mm)和重度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寬≥15mm)[1]。本文對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47例超聲篩查提示側腦室增寬的胎兒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探討側腦室增寬與染色體異常間的關系。
收集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超聲篩查提示側腦室增寬病例147例,年齡18~46歲,孕周17~30周,部分伴有胎兒心血管、泌尿系統結構異常等檢查指征。經產前咨詢后進行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
用B型超聲波儀進行胎盤定位,選擇不會損傷胎盤和胎兒的進針途徑,無菌抽取羊水30mL后,一部分離心進行體外細胞培養。當細胞生長旺盛,一定數量細胞處于活躍分裂的細胞中期時,加入適量秋水仙堿使細胞有絲分裂抑制在分裂中期。之后用胰酶消化收獲細胞,并經低滲處理、細胞固定后制片進行G顯帶核型分析。
根據胎兒側腦室分為:側腦室寬度10~12mm為輕度側腦室增寬,12.1~14.9mm為中度側腦室增寬,≥15mm為重度側腦室增寬。按產前超聲篩查結果分為:側腦室寬度≥10mm且不包含其他超聲檢查異常的為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寬度≥10mm且包含如超聲軟指標異常、羊水量異常等其他超聲檢查異常的為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
共收集超聲篩查提示胎兒側腦室增寬病例147例,其中輕度側腦室增寬最多,為123例,占總數83.67%;中度側腦室增寬14例;重度側腦室增寬10例。孤立性側腦室增寬94例,占總數63.95%,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53例,占總數36.05%。輕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75例,占總數51.02%,輕度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48例,占總數32.65%,中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12例,占總數8.16%,中度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2例,占總數1.36%,重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7例,占總數4.76%,重度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3例,占總數2.04%,見表1。
表1 147例胎兒側腦室寬度分布[n(%)]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fetal lateral ventriculomegaly[n(%)]

側腦室寬度輕度側腦室增寬中度側腦室增寬重度側腦室增寬總計孤立性側腦室增寬75(51.02)12(8.16)7(4.76)94(63.95)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48(32.65)2(1.36)3(2.04)53(36.05)總計123(83.67)14(9.52)10(6.80)147(100.00)
在53例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中,合并超聲異常最多的為心血管系統異常,共計20例,其中心室強光點最常見,共11例。其次是神經系統異常和臍帶異常。神經系統異常中最常見的是胼胝體缺失或形態異常,共4例,臍帶異常中最常見的是單臍動脈,共4例,見表2。

表2 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伴發異常類型
147例腦室增寬胎兒中,異常核型共21例(占總數的14.29%)。異常核型中數目異常共13例,占異常總數61.90%,其中9例為21三體;結構異常共8例,占異常總數38.10%,包括4例染色體易位、3例染色體片段缺失和1例染色體片段重復。21例異常核型病例的超聲篩查中,輕度側腦室增寬有20例(占輕度側腦室增寬病例總數的16.26%),中度側腦室增寬有1例(占中度側腦室增寬病例總數的7.14%),孤立性側腦室增寬有9例(占孤立性側腦室增寬病例總數的9.57%),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有12例(占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病例總數的22.64%)。9例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均為輕度側腦室增寬,其中5例是21三體,見表3。

表3 側腦室增寬胎兒染色體異常核型分布
在產前超聲檢查中,側腦室寬度和形態是重要的篩查內容,相比第三、第四腦室,側腦室更易被觀察[2]。有研究提供了側腦室寬度的正常范圍,通常側腦室寬度≥10mm被認為是異常的[3]。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建議將側腦室寬度分為輕度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寬10~12mm),中度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寬12.1~14.9mm)和重度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寬≥15mm)[1]。輕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可以是一個正常的生理變化,也可能是腦室內壓增高、原發性神經元丟失、宮內感染或染色體異常導致的腦發育異常的病理表現[2]。重度側腦室增寬也稱為腦積水,當腦脊液過多積聚于腦室系統中,側腦室系統擴張,壓力升高,超聲檢查時表現為腦室增寬。
研究表明,輕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在臨床較為常見,常為臨床產前診斷帶來困難[2]。本研究共收集超聲篩查提示胎兒側腦室增寬病例147例,輕度孤立性側腦室共75例,占總數51.02%。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中,合并超聲異常最多的為心血管系統異常,其中心室強光點最常見,共11例。有文獻顯示,先天性心臟病是目前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占活產兒的0.80%~1.10%,居各種出生缺陷發病率首位[4]。
側腦室增寬是提示胎兒染色體異常的軟指標之一。本研究21例異常核型病例的超聲篩查中,除1例中度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其余有9例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和11例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均為輕度側腦室增寬。McKechnie等[5]研究表明,孤立性側腦室增寬胎兒異常核型檢出率為3%~10%,21三體綜合征最常見。本研究中孤立性側腦室增寬胎兒異常核型檢出率為9.57%(9/94),且9例異常核型中5例為21三體,與McKechnie等研究基本一致。研究表明,超聲軟指標對染色體異常有提示意義,且多個指標同時出現提示染色體異常的發生風險增加[4]。輕度側腦室增寬作為超聲軟指標,提示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發生風險增加,尤其是21三體[3,6]。本研究中,輕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的染色體異常比例為9/75(12.00%),5例為21三體,輕度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胎兒的染色體異常比例為11/48(22.92%),3例為21三體,輕度非孤立性側腦室增寬胎兒異常核型檢出率明顯高于輕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胎兒,且輕度非孤立性與孤立性側腦室增寬胎兒21三體的檢出率均較高,與前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胎兒側腦室增寬染色體異常檢出率較高,是產前診斷的重要指征。臨床上輕度側腦室增寬發生率較高,輕度孤立性側腦室增寬存在染色體異常的風險,而輕度側腦室增寬合并其他超聲軟指標異常時,染色體異常率顯著升高。中重度側腦室增寬發生率較低,但仍存在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因此當產前超聲篩查提示胎兒側腦室增寬時,有必要對胎兒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