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1.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 102206;2.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 100191)
頭顱血腫是新生兒產傷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多發生于經陰分娩的新生兒,其預后良好,3~4周后多能自行吸收[1]。但也可發生嚴重貧血、膽紅素腦病及繼發感染后顱骨骨膜炎等嚴重的并發癥,需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有研究證實,初產、頭盆不稱、急產或滯產、早產、巨大兒、臀先露及器械助產是新生兒發生頭顱血腫的危險因素[2]。但有關新生兒頭顱血腫與圍生期相關因素,如產程、胎膜早破、羊水糞染、胎心減速及生后Apgar評分的相關性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病例分析方法,調查單中心醫療機構中產科經陰分娩的新生兒頭顱血腫的發生率,通過病例對照研究分析頭顱血腫的發生與產程時間、胎膜早破、羊水糞染、胎心減速及生后Apgar低評分等的相關性,探討新生兒頭顱血腫發生的高危因素。
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間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產科經陰分娩的所有足月單胎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胎齡≥37周經陰分娩的單胎新生兒。排除標準:所有雙胎新生兒,患有染色體疾病及有明顯出生缺陷的新生兒。
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收集本院經陰分娩的所有足月單胎新生兒的臨床資料,內容包括:分娩方式、產程時間,是否胎膜早破,是否羊水糞染,胎心監護情況,新生兒生后Apgar評分等。所有搜集的數據資料均錄入EXCEL表格,并與原始數據進行核對,保證數據資料的真實性。
所有頭顱血腫由新生兒科醫生診斷,診斷標準參照《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3]。將發生頭顱血腫的新生兒作為頭顱血腫組,按照1∶2的比例選取219名新生兒為對照組進行病例對照研究。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運用χ2檢驗和t檢驗分別對定性資料和定量資料進行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的方法分析危險因素,計算OR值和95%可信區間(CI),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院經陰分娩出生2 492名足月單胎新生兒,其中121名發生頭顱血腫,發生率是4.86%,其中經陰分娩產鉗助產頭顱血腫新生兒發生率高達12.97%,未用產鉗助產頭顱血腫新生兒發生率為3.9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在121例頭顱血腫新生兒中,發生單側頭顱血腫有112名,占92.56%,雙側頭顱血腫有9名,占7.44%;血腫長徑≥5cm有76名,占62.81%,長徑<5cm有45名,占37.19%;其中4例新生兒合并有其他產傷,3例合并新生兒窒息,3例伴有面神經麻痹,1例伴有鎖骨骨折。
與對照組比較,頭顱血腫組胎膜早破、羊水糞染、胎心減速發生率較高,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頭顱血腫組新生兒生后1分鐘和5分鐘Apgar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間第一、第二產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兒頭顱血腫發生率的比較結果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ephalohematoma among neonates delivered by different modes

分娩方式總數(n)產傷例數(n)發生率(%)χ2P經陰分娩(產鉗助產)2393112.9713.33<0.05經陰分娩(未用產鉗)2 253903.99總計2 4921214.86
表2頭顱血腫組與對照組圍生期相關因素的比較結果[χ±S,n(%)]
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natal factors between cephalohematom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χ±S,n(%)]

因素頭顱血腫組(n=121)對照組(n=219)t/χ2P產程 第一產程(小時)7.23±3.877.36±3. 69-0.31>0.05 第二產程(分鐘)58.71±41.1550.43±41.081.78>0.05胎膜早破31(25.62)32(14.61)6.26<0.05羊水糞染28(23.14)32(14.61)3.90<0.05胎心減速23(19.01)15(6.85)11.61<0.05Apgar評分 1分鐘9.69±0.879.95±0.36-3.93<0.05 5分鐘9.90±0.409.99±0.10-3.21<0.05
將產程、產鉗助產、胎膜早破、羊水糞染、胎心減速、生后1分鐘和5分鐘Apgar評分納入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羊水糞染、胎心減速、1分鐘和5分鐘Apgar低評分均與頭顱血腫的發生相關(P≤0.05),而產程時間與頭顱血腫的發生無關(P>0.05),見表3。
表3新生兒頭顱血腫危險因素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 3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cephalohematoma
為了排除混雜因素的影響,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自變量進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產鉗助產、胎膜早破、1分鐘Apgar低評分是發生頭顱血腫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4。
表4新生兒頭顱血腫危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 4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cephalohematoma
國外文獻報道,新生兒頭顱血腫在活產兒中的發生率為1%~2%,器械助產中頭顱血腫的發生率可增加1倍以上[4]。我國近年來有關頭顱血腫發生率的大樣本研究甚少,2005年項穗英等報道頭顱血腫在所有活產兒的發生率為2.8%[5]。在本研究中,經陰分娩未使用產鉗助產者頭顱血腫發生率為3.99%,產鉗助產者頭顱血腫發生率高達12.76%,均高于國內外報道[5-6]。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①本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是經陰分娩的足月單胎新生兒,未包括雙胞胎及剖宮產出生的新生兒;②在本院新生兒科醫生負責所有新生兒出生后查體,同時承擔母嬰同室的新生兒日常查房,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頭顱血腫的漏診。產鉗助產分娩的新生兒頭顱血腫發生率明顯高于未用產鉗者,這也證實了產鉗助產是新生兒頭顱血腫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研究新生兒發生頭顱血腫的相關因素,本資料比較了頭顱血腫組與對照組的圍生期特點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頭顱血腫組胎膜早破、胎心減速、羊水糞染發生率較高,而新生兒生后1分鐘和5分鐘Apgar評分較低,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已有研究顯示,胎膜早破或新生兒窒息的新生兒更易發生新生兒產傷[6]。本研究中也發現頭顱血腫最常見的合并癥是新生兒窒息。羊水糞染、胎心減速、生后Apgar低評分是可能發生胎兒宮內窘迫或生后窒息的表現之一。由此進一步證實胎膜早破、胎心減速、羊水糞染、生后1分鐘和5分鐘Apgar低評分可能與新生兒發生頭顱血腫相關。
已有研究證實,器械助產、產程延長均是發生頭顱血腫的危險因素[2]。本研究也發現經陰分娩中使用產鉗助產新生兒頭顱血腫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未使用產鉗助產的新生兒。進一步的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產鉗助產是頭顱血腫發生的最主要的風險因素之一。但本研究中發現產程延長與頭顱血腫的發生無關,其原因可能在于本院產鉗助產使用率高,在發現產程異常時及時給予了陰道助產。本研究還證實,胎膜早破是新生兒發生頭顱血腫的危險因素,經Logistic回歸分析證實胎膜早破與頭顱血腫的發生明顯相關,這與以往研究[6]相同。其原因可能與胎膜早破使羊水量減少,造成擠壓時羊水緩沖力減少有關。本研究通過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羊水糞染、胎心減速、生后Apgar低評分與新生兒頭顱血腫的發生均有關;但進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新生兒生后1分鐘Apgar低評分是發生頭顱血腫的危險因素,而胎心減速、羊水糞染不是新生兒發生頭顱血腫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推測Apgar低評分與頭顱血腫有關可能主要是由新生兒窒息所致,而出現胎心減速、羊水糞染的新生兒生后不一定會發生新生兒窒息,其雖與頭顱血腫的發生有關,但不是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對于可能發生胎兒宮內窘迫或生后窒息的新生兒需重點關注,其可能是發生頭顱血腫的高危人群。
綜上所述,本院新生兒頭顱血腫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國內外以往報道的水平,提示對新生兒頭顱血腫需進一步關注,盡量避免和減少其發生。此外證實了產鉗助產、胎膜早破、1分鐘Apgar低評分是新生兒發生頭顱血腫的高危因素。因此做好分娩評估,密切監測產程,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可減少胎兒宮內窘迫和生后窒息的發生,對減少新生兒頭顱血腫的發生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還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是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對照組樣本量有限,且有些信息尚不完善,比如接生人員的信息等。有些研究已證實接生人員工作經驗與新生兒產傷的發生相關[7]。因此,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為預防和減少新生兒頭顱血腫的發生提供更為全面客觀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