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莉,顧海燕,陳玲英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科,浙江 寧波 315800)
為確保胎兒健康成長,妊娠期婦女體內(nèi)鈣質(zhì)大量轉(zhuǎn)移至胎兒體內(nèi),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胎兒從母體吸收而來的鈣質(zhì)在30g左右[1]。除鈣質(zhì)向胎兒轉(zhuǎn)移外,妊娠期婦女還存在腎濾過功能增強,這導致其尿鈣排出率上升,此時如妊娠婦女未及時補充鈣等礦物質(zhì),其骨密度將大幅降低,嚴重者甚至可能發(fā)生骨質(zhì)疏松[2-3]。受經(jīng)濟水平及飲食習慣的影響,我國女性妊娠期飲食結(jié)構(gòu)普遍存在問題,妊娠女性礦物質(zhì)補充情況堪憂[4]。為分析妊娠期婦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變化趨勢及骨代謝情況,并為臨床妊娠期骨質(zhì)疏松防治提供理論基礎,本文選取在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醫(yī)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妊娠婦女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醫(yī)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婦女200例(妊娠組),納入標準:①在我院接受全程產(chǎn)檢;②年齡≥20歲,≤35歲;③單胎妊娠;④孕婦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合并癥或并發(fā)癥;②有骨折史、肝腎疾病、骨代謝疾病等。同時選取健康婦女150例作為對照組。
選用美國好樂杰Hologic SAHARA超聲骨密度儀檢測200例妊娠婦女在早孕期(10周)、中孕期(25周)和晚孕期(36周)BMD動態(tài)變化水平,檢測部位取研究對象右手前臂橈骨、尺骨的中遠端,對照組檢測時間間隔、檢測方法、部位等與妊娠組保持一致。選用邁瑞醫(yī)療BS-4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鈣、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操作參照說明書內(nèi)容進行;選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兩組研究對象的骨鈣素(BGP)水平,試劑盒由北京奧維亞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選用堿性苦味酸法檢測兩組研究對象的尿鈣/尿肌酐(creatinine index,Cr)水平,試劑盒由北京雷根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研究對象的尿脫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水平,試劑盒由上海紀寧實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相關操作參照對應說明書。以上指標與BMD同時進行測定。
根據(jù)本研究測得的BMD水平與健康年輕人的數(shù)據(jù)兩者之間的標準差(SD),定出以下4項指標:正常,即BMD在年輕人平均值的1SD內(nèi)(-1~+1SD);低BMD,即BMD低于年輕人平均值的1~2.5SD(-2.5~-1SD);骨質(zhì)疏松癥,即BMD低于年輕人平均值2.5SD(低于-2.5SD);嚴重骨質(zhì)疏松癥,即BMD低于年輕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處或多處骨質(zhì)疏松性骨折。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χ±S)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χ±S)

組別例數(shù)(n)年齡(歲)BMI(kg/m2)妊娠組20027.02±5.2923.03±2.71對照組15026.89±4.1122.78±3.00t0.250.82P>0.05>0.05
妊娠組晚孕期BMD低于中孕期、早孕期水平及對照組(t值分別為11.16、12.40、11.69,均P<0.05);對照組和妊娠組各孕期血清鈣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BMD及血清鈣濃度比較(χ±S)
妊娠組晚孕期血清ALP、尿鈣/Cr及尿DPD/Cr明顯高于早孕期、中孕期水平及對照組(ALP:t值分別為24.15、16.12、25.12;尿鈣/Cr:t值分別為28.04、9.20、33.71;尿DPD/Cr:t值分別為27.64、19.26、34.32,均P<0.05),而血清BGP明顯低于中孕期、早孕期水平及對照組(t值分別為9.03、15.86、17.19,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骨代謝指標比較(χ±S)
將妊娠組孕婦各孕期BMD與血清鈣、骨代謝指標進行相關分析,結(jié)果顯示:晚孕期孕婦BMD與對照組血清ALP、尿鈣/Cr及尿DPD/Cr呈負相關(r分別為-0.46、-0.42和-0.43,均P<0.05),與BGP呈正相關(r=0.38,P<0.05);早孕期、中孕期BMD與對照組血清鈣、骨代謝指標無相關性(均P>0.05)。
超聲骨密度檢測以其無創(chuàng)、無輻射的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新生兒、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的BMD檢測工作[5]。既往研究表明,妊娠期女性普遍存在BMD下降的情況[6],但對于BMD下降的具體時間,臨床上還存有一定爭議。本研究中,妊娠組晚孕期BMD為(0.45±0.07)g/cm2,低于中孕期、早孕期水平及對照組,表明晚孕期是妊娠期女性BMD下降的主要時間,其原因可能與胎兒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隨著孕周增加而逐步上升有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40%以上孕36周以上婦女存在骨質(zhì)丟失的情況,10%婦女伴不同程度的骨質(zhì)疏松[7],這也表明晚孕期是BMD下降的主要時期,這與本組研究結(jié)果相似。為應對這一情況,臨床需加強孕期保健,囑咐孕婦積極補充鈣及其他礦物質(zhì),適當補充維生素D,改善骨量,避免骨質(zhì)疏松,并保障胎兒的正常發(fā)育。妊娠期女性整體激素水平增高,成骨細胞活性增強,對鈣質(zhì)的吸收能力上升,并促進骨鹽的沉積[8]。此外,孕婦這一時期的細胞外液容積上升,誘使尿鈣排出率增高,加之部分鈣質(zhì)流向胎兒,孕婦整體血鈣水平維持在一個特殊的微平衡范圍內(nèi)[9]。本研究中,對照組和妊娠組各孕期血清鈣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孕婦血鈣的微平衡有關。
ALP是廣泛存在于肝臟、骨骼的一種酶,其確切的生理功能尚不明確,但其與骨鈣化之間聯(lián)系密切[10]。臨床研究表明,成骨細胞內(nèi)的ALP可通過合成磷酸來作用于鈣質(zhì),并形成磷酸鈣沉積于骨內(nèi)[11]。ALP還可對磷酸酯形成水解效應,并以此降低磷酸酯對骨鹽形成的抑制效應,增強機體成骨能力[12]。本研究中,妊娠組晚孕期血清ALP明顯高于中孕期、早孕期水平及對照組,表明晚孕期女性代償性成骨需求增強,對鈣質(zhì)需求上升,這可能與胎兒晚孕期成骨需求增加有關。BGP是成骨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其是骨形成、骨代謝平衡的重要檢測指標[13]。本研究中,妊娠組晚孕期血清BGP為(4.12±1.82)g/L,明顯低于中孕期、早孕期水平及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高激素水平導致孕婦對BGP拮抗增強,腎臟對BGP分解率、濾過率上升有關。尿鈣/Cr則是臨床常用的對骨吸收檢測指標[14]。本組研究中,妊娠組晚孕期時尿鈣/Cr明顯高于中孕期、早孕期水平及對照組,表明骨吸收存在于整個孕期,并且隨著孕周增加而增強。DPD是骨Ⅰ型膠原分子間的交聯(lián)產(chǎn)物,該物質(zhì)可從膠原鏈游離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并通過泌尿系統(tǒng)排出。DPD僅存在于骨與牙質(zhì)內(nèi),是一項具有高特異性的骨吸收檢測指標[15]。本組研究中,妊娠組晚孕期女性尿DPD/Cr明顯高于中孕期、早孕期水平及對照組,這也表明隨著孕周增加,孕婦骨吸收率上升。隨后的相關性研究表明,孕婦晚孕期BMD與血清ALP、尿鈣/Cr及尿DPD/Cr呈負相關,與BGP呈正相關,提示骨形成及骨吸收是孕期女性BMD的重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通過分組實驗,選用超聲對研究對象BMD進行檢測分析,并選用放射免疫法、堿性苦味酸法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等對研究對象BGP、尿鈣/Cr、DPD/Cr等指標進行檢測,并將結(jié)果導入SPSS 19.0軟件進行了數(shù)量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妊娠期婦女BMD明顯下降,并與孕周、骨代謝平衡等有關。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綜上所述,妊娠期婦女BMD有所降低,尤其晚孕期下降明顯,與骨代謝指標有一定相關性,臨床需加以重視,并積極通過補充鈣及其他礦物質(zhì)、維生素D等孕期保健方案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