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99,下到剛會走”,都被它的魅力俘獲。這么旺的人氣和口碑,還能有誰,當然是小豬佩奇!
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定檔大年初一。
眾所周知,春節檔與合家歡影片最相配,更何況是人氣爆棚、全民都愛的小豬佩奇?
2019開年第一個銀幕爆款,妥了。



說起來,《小豬佩奇》真正引進到中國也只有3年時間。目前推出182集,每集只有5分鐘。畫風簡單清新,劇情也輕松自然。說白了,就是一窩小豬的日常生活。但憑借簡單可愛的畫風,生動有趣的故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只粉紅小豬與她的家人朋友們迅速風靡全球,成為大家關注度最高的動畫之一。不僅幼童喜歡看,家長喜歡看,更有大批的少男少女沉浸在佩奇的歡笑里無法自拔,一邊喊著看最后一集,一邊繼續二刷三刷……
其實,這么高的流量和口碑并不光靠賣萌,更重要的是,這部動畫片一直在傳遞非凡的快樂與深遠的意義。
在《小豬佩奇》背后,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所知的高超技能!
比如,它的誕生過程——
這部動畫片的創意,是源于英國團隊,很多的動畫創作人員不能時常陪在孩子身旁,于是創造了小豬佩奇的形象,用來陪伴自己的孩子。
這是一份凝結愛意與陪伴的禮物。
另外,《小豬佩奇》溫馨的色調和鮮明的畫風,活潑可愛的童聲配樂都經過精心設計。
尤其經典的是粉+藍配色,既便于孩童接受又高級耐看,還引發了一陣時尚流行。
還有動畫里的角色設置——
無論是佩奇、喬治,還是他們的朋友,每個小動物都有鮮明逼真的形象與性格,正是現實世界孩子們的真實寫照。
從內容上看,《小豬佩奇》畫風簡單、故事短小精悍,但它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
故事圍繞小豬佩奇與家人、朋友的愉快經歷展開,全家人在一起踢球、郊游、做飯,甚至孩子氣地踩水坑……無論做什么都那么幸福。
這樣正確又善意的相處之道,任何年齡層都易于接受,而且會有所收獲。
對孩子來說,它既有天真童趣又有溫馨親情,還有適當的挫折和挑戰,有利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對于家長來說,它寓教于樂,又能從中學到很多育兒方法;而對于年輕人來說,簡單有趣的故事既能減壓,又可以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因此,《小豬佩奇》改變了當下幼兒向動畫片的傳統,開辟了一條“寓教于樂”的新路,兼具趣味與教育意義,是當之無愧的合家歡精品。
這次,小豬佩奇首登中國大銀幕,更加強了合家歡的特點。
海報熱情鮮艷的中國紅,透出濃濃年味。佩奇、喬治換上了唐裝,俏皮可愛,“東道主”熊貓雙胞胎,一臉開心地喜迎貴客。
四只萌物齊換過年新衣,憨態可掬,可愛度爆表。
再看片名,《小豬佩奇過大年》。
很簡單吧?
其實是一語雙關!
今年剛好是十二生肖中的豬年,當“國際”佩奇遇上中國傳統節日,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各種中國風元素已經讓我大開腦洞——
國寶熊貓、唐裝、精致的小盤扣……
佩奇這次會交上新朋友嗎?想和他們一起玩耍!
選擇在春節這樣舉足輕重又闔家歡樂的節日上映,《小豬佩奇過大年》帶來的是更多的快樂和溫情。
某種程度上,它就像是一份送給中國家庭的專屬禮物,讓一家人能夠放下所有煩惱和疲憊,盡情享受“簡單快樂”、“溫暖陪伴”的氛圍。

湯圓、餃子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里。除夕清晨,湯圓和餃子興高采烈地穿著好準備去爺爺奶奶家,卻看到正在家里打掃的爸爸媽媽,原來爸爸媽媽忘記告訴他們一個秘密——姥姥姥爺從南方過來陪湯圓、餃子一家過春節。為了逗孩子們開心,爸爸講起了小豬佩奇在兒童節的故事。想念孩子們的爺爺奶奶提早結束了三亞的旅程,趕回了北方。奶奶抵達后為孩子們講述了小豬佩奇在兒童節的第二天遇到的意想不到的事情。爺爺奶奶的到來為家中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大家一起體驗了傳統的中國習俗——掛中國結、剪窗花、貼春聯、發紅包等。他們和佩奇喬治一樣,每經歷一件事情,就會讓他們更加熱愛彼此,熱愛家人,熱愛生活。
《小豬佩奇過大年》的導演張大鵬和他的創作團隊透露,為了讓佩奇能夠來中國,他們與片方反復地溝通、交流甚至battle。一字一句地翻譯,每一個細節都反復琢磨,只不過為了讓英國人認識到,什么是春節。而這個問題,不僅英國人需要被說服,我們的年輕人也會迷惘:年要怎么過?
怎樣剪出好看的窗花?
怎樣包出好吃的餃子?
餃子餡里藏一顆棗,誰能吃到?
在電影的預告片里,可以看到很多春節已經丟掉的東西。童年經歷過的甜蜜與如今生活里的煩惱,都會在這部電影里交匯。在闔家歡樂的春節喜慶中,在孩子的歡笑聲中,回憶童年,傳遞年俗。




《小豬佩奇》2015年進入中國,火得一塌糊涂——少兒頻道收視檔穩居第一;網絡平臺點播量達到每月10億次;授權出版圖書累積銷量達到1000萬冊;IP授權,僅在2017年全球銷售額接近80億人民幣……
《小豬佩奇》的內容主要是面對學齡前兒童,但它營養豐富,幽默老少咸宜,有種英式的幽默與諷刺。同時它又有兩面性——孩子看到了歡樂,而大人則看到了自省。除了娛樂性,《小豬佩奇》風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得體的家庭教育。
一個充滿耐心、認真負責的豬媽媽;一個有著很多想法,卻成為笑點擔當的豬爸爸;姐弟之間每天嬉笑打鬧;朋友之間日常游戲玩耍;最親的家人和睦有愛,最好的朋友就在身邊。佩奇這樣一個四歲小豬的家庭,用溫馨和睦打動了全世界所有人。且不說孩子受到了啟蒙,就連父母都能從中重溫很多道理。還記得佩奇學自行車那一集,她和朋友們一起騎車,發現只有自己騎的是輔助自行車。你看,小孩子最不甘心別人說她“小”了。于是佩奇讓豬爸爸給她拆掉輔助輪。
豬爸爸有些擔心,但沒有阻止,也只是問——
你確定你可以嗎?
佩奇點頭。
一上手果然摔跤。
這時豬爸爸卻沒有直接扶起她,而是再次問道——
你需要幫助嗎?
這兩次詢問太意味深長。父母的心態總是習慣了你需要、你應該、你別、你聽我的……但比起讓孩子聽話,其實更重要的是聽聽孩子的話。佩奇爸爸簡單的詢問,給佩奇帶來的是尊重,是理解,是成長。這種故事,在《小豬佩奇》里比比皆是。比如當佩奇和喬治滿身是泥地回到家中,豬爸爸沒有責怪他們。在問清緣由后,他拉著豬媽媽和孩子一起跳泥坑。
《小豬佩奇》使人快樂的秘訣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他們總能用愛和智慧去化解,向我們展現出一個家庭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