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我們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同各方一道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為世界共同發展增添新動力?!痹谥袊囊I和推動下,“一帶一路”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已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有力促進了包容性增長,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互利共贏、包容性增長的世界發展大勢
2018年8月,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游戲,只要各國有意愿,我們都歡迎。這番講話清晰地闡發了“一帶一路”秉承的開放合作、平等協商、共同發展和互利共贏的包容性增長理念,有力地回應了國際上個別國家的擔心和疑慮。
1.“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包容性增長理念。“包容性增長”是2007 年亞洲開發銀行提出的理念,核心要求是崇尚公平正義,打破壟斷,創造平等,縮小區域差距,尋求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等平衡、協調、可持續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 年達沃斯論壇年會演講中提出,要用“四大對策”解決“三大矛盾”,實現包容性增長,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針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治理滯后和發展失衡三大矛盾,提出以創新驅動增強活力,以協同聯動促進開放,以公正平等實現共贏,以和合包容推動普惠的“四大對策”,其核心就是推進包容性增長?!耙粠б宦贰背h提倡公平、合理、均衡地分享世界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成果,提倡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反對保護主義,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
2. “一帶一路”推進包容性增長的魅力指數在上升。近年來,“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大,取得豐碩成果,實現多方共贏,目前已有122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合作協議。2018 年,就有50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簽署文件總數達到 170 多個。在2019年1月10日的“一帶一路”巴黎論壇第二屆會議上,數百名法國聽眾表現出誠懇的善意和熱情。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已超過6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800多億美元,為沿線國家創造了24萬多個工作崗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2018年訪華時就呼吁“整個歐洲”都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英國、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紛紛釋放參與合作的信息,“一帶一路”全球影響力和感召力正在持續增強。
3.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出現的錯誤論調折射出某些西方國家復雜矛盾的心態。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就不時有諸如 “地緣政治擴張論”“新殖民主義論”“新馬歇爾計劃論”“規則破壞論”“經濟掠奪論”“債權帝國主義論”等五花八門的論調出現。這些質疑更多地將“一帶一路”倡議與規則、債權等西方國家慣常的思維結合起來,折射出某些西方國家對維護自身全球事務主導權、話語權的一種焦慮。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逆全球化思潮不斷抬頭,對自由貿易、多邊貿易形成巨大沖擊。10多年來,G20 成員國推出的保護主義政策就有3500 多項,其中80%以上還在實行中。有些西方國家自己不愿意做,又不愿意讓其他國家成功。從本質上看,一些人和勢力無視中國對包容性增長的貢獻,刻意曲解、抹黑中國倡導的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目的就是制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立和矛盾,阻礙中國與沿線各國的協同發展。
二、“一帶一路”是中國踐行包容性增長理念、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平臺
1.“一帶一路”倡議以包容性增長打造新型經濟全球化。一是遵循了開放包容原則?!耙粠б宦贰睓M跨亞歐非,沿線國家存在巨大差異,在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發展現狀等方面具有多樣性。目前,“一帶一路”6大經濟走廊沿線的64個國家,就有8個為最不發達國家、16個為非WTO成員國,24個國家的發展指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帶一路”對其平等開放、一視同仁、求同存異。
二是遵循了差異協同原則。“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促進由差異向協同發展。2014年6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上指出:“正像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我們也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采用同一種發展模式。”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區是尊重差異、互通有無、協同合作的重要載體。中國在24個沿線國家在建合作區82家,累計投資約29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稅收超過20億美元。2018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創歷史新高。
三是遵循了合作共贏原則?!耙粠б宦贰币浴罢邷贤?、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五大抓手,促進企業、市場和社會參與區域、國家和全球間的資源優化配置,努力消除傳統經濟全球化的“貧困陷阱”和貧富差距,實現包容性增長。目前,中非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從“大寫意”進入到了“工筆畫”階段。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提出了600億美元支持額度的“八大行動”計劃,共有28個非洲國家在峰會上簽署合作文件,加上先前簽署的國家,總數達37國,即將在非洲大陸實現全覆蓋。
中國約400多家企業投資60多億美元在非洲建設了25個經貿合作區,雇傭當地員工4.1萬多名,產值約189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收9億美元?!耙粠б宦贰背h正積極與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精準對接,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包容性增長。
2.中國借助“一帶一路”平臺向世界發出共贏發展、利益共享、包容性增長的時代召喚。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在G20杭州峰會上,中國提出了“恢復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的建議。在2017 年達沃斯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促進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共贏發展、利益共享,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權,反對國強必霸、一家獨大、贏者通吃;主張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促進發展動能轉換,開辟增長新源泉;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塑造發展新空間;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匯聚多方發展的合力;倡導并建立全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聯盟。2018年11月,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包容普惠、互利共贏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間正道。”“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其中有58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超過1000多家企業參展,占參展企業總數近1/3?!耙粠б宦贰弊鳛槊嫦蚴澜绲暮甏蟪h,已經成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分享中國改革發展機遇、促進并引領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的重要平臺。
三、“一帶一路”建設對推進包容性增長作出巨大貢獻
“一帶一路”倡議開辟了中國改革開放新領域和對外合作新模式,為構建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新的公共產品,有力推動了沿線國家的包容性增長。
1.“一帶一路”為包容性增長創造了區域合作新模式?!耙粠б宦贰苯ㄔO按照利益、責任和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通過多邊和雙邊國際合作,建立了開放、均衡、包容、普惠的區域合作平臺。通過“五通”推進協調統籌全方位務實合作,在成果上實現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積極推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制定愿景規劃、提出重大倡議等一系列區域合作。在“一帶一路”大區域框架下有相對集中的小區域合作,在區域發展中就建立了6大經濟走廊,涉及人口約 44 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 63%。在選擇項目時不僅注重“高大上”,也不忽視“小而美”。比如,巴基斯坦的薩希瓦爾電站建成后,可以解決1000萬人的用電。蒙內鐵路通車后,為肯尼亞提供了幾萬個就業崗位。 “一帶一路”在推動區域和國家間包容性增長中,彰顯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擔當。
2.“一帶一路”為推進包容性增長提供了新的公共產品。目前全球公共產品不足的矛盾制約著部分國家和區域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針對國際金融組織對發展中國家支持不夠,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乏等問題,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與多邊開發銀行搭建資金融通平臺。亞投行成為按照國際高標準運行的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正式運行3年多來,成員從建立時的57個增加到93個。2018年貸款額達33億多美元,帶動了165億美元的投資,涵蓋交通、能源等多個領域。在“絲路明珠”工程中,中國企業在 24 個沿線國家建立合作區 82 家,投資達 290 億美元。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到2027年“一帶一路”建設總投資將達1.3萬億美元,覆蓋45億多人口,占全球GDP的近60%。 “一帶一路”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全球投資和貿易自由化提供了公共產品。中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貿協定,涵蓋38%的對外貿易額,目前正與28個國家商談13個新的自貿協定。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總額達8.3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3%,建立了沿線國家包容性增長的公共產品供應新格局。
3.“一帶一路”以包容性增長完善了新的國際治理體系。一是拓寬了全球治理新空間?!耙粠б宦贰苯ㄔO將沿線國家鏈接起來,激發了巨大的潛力和活力,為全球治理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為全球治理貢獻了新理念。“一帶一路”不斷增信釋疑,使包容性增長理念逐步成為國際共識,“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已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成果文件,堅定了國際社會開放包容、協同合作、共擔風險的決心。三是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動力。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坎坷,社會心態和發展思路偏向于保守。中國直面經濟全球化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樣性、差異性和互補性轉化為包容性增長的活力、動力和合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德國前總統霍斯特·科勒評價,“一帶一路”倡議非常符合時機,是更好的經濟全球化標桿。中國發揮貿易和投資大國優勢,以開放的胸懷持續向世界釋放發展正能量。英國財政部前副大臣利亞姆·伯恩也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將是未來 10 年經濟全球化的最重要推動力??梢云诖磳⒂诮衲?月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為包容性增長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增添新的更大動力。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尹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