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艦 張穎 梁智深 黃瑤 凌圣東
【摘要】國家“雙一流”建設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出具體的任務和要求,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是全國各大高校爭創“雙一流”的重點培養方向,加大高校創新型人才的扶持、培養力度,增強高校的綜合教學、科研能力,對全國各大高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雙一流” 創新人才 培養機制
【基金項目】廣西科協課題項目B類重點資助課題“廣西高校科研層次架構優化及學科交叉優勢互補體系研究”(編號:桂科協2017 ZB-12)。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29-01
1.引言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拉開了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序幕,所謂“雙一流”建設,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在“雙一流”建設具體內容中,明確指出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大建設內容。對于全國各大高校而言,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全面提高高校的師資力量水平、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提高學生就業層次、增強高校競爭優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構建“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合理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及實踐價值。
2.高校現有創新人才培養體制分析
國外一流學科大學對與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豐富的經驗,首先,國外一流學科大學十分重視高校創新思維的培養,通常學生在第一年要在哲學、政治、經濟三大學科進行同時培養和學習,掌握各學科的基本工具及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能力;其次,國外重視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為出發點,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討課模式,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并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科研活動,配套相應的科研費用資助;再者,國外一流大學大力倡導理論結合實踐,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融會貫通,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國內由于創新培養教育開展的時間較短,其課程體系普遍側重于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在教學體系方面,國內創新教育主要側重于緩解就業壓力,通過各種創新大賽增加學生的就業資本,而并未在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在師資力量配備方面,中國的側重點主要集中在理論教學上,對于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師資力量捉襟見肘,不能有效的實現優秀創新人才的培養。
3.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機制構建
“雙一流”建設重點提出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主張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大力推進個性化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國際視野、科學精神和創業意識、創造能力。合理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比例,引導高校畢業生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將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導向正確、科學有效、簡明清晰的評價體系,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健康成長。
根據“雙一流”建設特色要求,高校構建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機制要重點改良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高校學科布局,培養多學科交叉型創新人才
高校學科布局的合理性是制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瓶頸問題,目前國內各大高校普遍側重學科內部單一化知識體系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受多學科知識儲備制約,坐井觀天,不能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體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各大高校必須合理優化學科布局,任一學科學生要綜合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實現不同學科間的知識交叉互補,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及技術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
(2)增加培養教師投入,強化創新培養力度
高校創新培養教師人數的局限性導致學生接受創新培養意識體系及思想的寬度和廣度受到嚴重制約,絕大多數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僅處于啟蒙階段。因此,我國各大高校應重視創新能力培養教師的投入,增加創新能力培養教師占全校任課教師的比重,全面帶動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由創新意識啟蒙、創新能力培養以及最后主動創新能力形成的轉變。此外,高校還要重視創新培養教師自身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視角,保證學生接觸到全國乃至全世界最新的創新模式及方向。
(3)加強工程創新實踐,拓展高校學生創新視野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我國現有各大高校,其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已遠遠高出其他國外各大高校,但其創新能力卻遠不及國外大學生,這是因為我國大學生普遍未能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因此,全國各大高校應注重加強大學生的工程創新實踐,擴充教學過程中的實踐部分,引入新的工程創新實踐技術與設備,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應用理論知識體系,在應用過程中實現創新。此外,高校還應在本校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工程實踐,加強本校學生與其他全國各大高校以及國外高校學生的交流與創新合作,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結語
“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與實踐能夠大幅度提高全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真正意義上增強學生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領域的水平,為我國各行各業輸送高質量的創新人才,改良企業人力資源格局,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帶動企業經濟發展,全面實現我國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
參考文獻:
[1]張曉鵬.美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6, (3):7-12.
[2]李娜.印度高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策略探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3,(4):75-79.
作者簡介:
王海艦(1987-),男,漢族,遼寧鐵嶺人,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