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BL是“項目式學習(Project?鄄based Learning)”的簡稱,是國際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熱點。翻譯工作坊這一概念是由 Gentzler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一書中首次提出,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譯者一起從事翻譯活動的工作坊”。本文梳理了目前國內外對PBL、翻譯工作坊及不同的翻譯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發現以PBL為基礎,將其與翻譯工作坊相結合,關注獨立學院本科翻譯專業學生語言、信息挖掘、專題知識、翻譯服務、跨文化視角和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翻譯能力,構建基于PBL的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不論是作為翻譯研究的一部分,或作為提高職業翻譯能力的一種嘗試,抑或是作為翻譯教學法的一種探索,都十分有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 PBL理論 翻譯工作坊
【課題項目】1.2017-2018年度甘肅省高等院校外語教學研究專項課題項目《獨立學院基于PBL的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應用研究》(GSSKB17-10);2.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2017年校級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漢英翻譯中的邏輯轉換問題研究——以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網頁翻譯為例》(2017006KA)。
【中圖分類號】H05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44-02
1.引言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各個領域逐步與國際接軌,翻譯作為國際交流中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愈顯突出。2006 年,教育部首批復旦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河北師范大學三所高校試辦翻譯本科專業。獨立學院兼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性,所培養的人才既要具備高等教育人才最基本的知識和素養,又要具備未來就業的職業崗位群所要求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自2012年起,獨立學院也開始開設翻譯專業。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作為甘肅省首批獨立學院,也是甘肅省首個且唯一一個獲得教育部批準,允許開設英語翻譯本科專業的院校,于2013年開始招收第一批翻譯專業學生,目前已有兩屆畢業生。
然而,獨立學院翻譯專業的建設并非一帆風順,由于獨立學院的辦學條件、生源、師資、教學機制等方面都不及公辦高校,對翻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尚處于摸索階段。這種特殊性決定了翻譯專業在獨立學院的建設應根據社會需求,結合其自身作為應用型高校的定位,因地制宜,利用優勢創建特色,積極構建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促進翻譯專業在獨立學院的長足發展。
2.理論研究
2.1 PBL研究綜述
PBL 以真實項目為語言學習的依托,既注重過程又注重產出,鼓勵學習者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了解、分析、內省并最終按要求順利自主或集體完成相關任務。PBL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主要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學習是一種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PBL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下,能夠充分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借助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等人的幫助,通過協作式學習主動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知識和能力。
PBL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被引入外語教學和二語習得的理論和實踐,國外PBL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BL對二語學習環境的實證研究。其中,實證研究大多采用定性方法。國內對PBL的研究主要關注PBL在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實施,對PBL在大學英語學習環境下的實施研究非常有限。但是,國內外將PBL用于翻譯能力培養研究的目前甚少。
2.2 翻譯工作坊研究綜述
翻譯工作坊這一概念是由Gentzler(1993)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一書中首次提出,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譯者一起從事翻譯活動的工作坊”。 其后,Mackenizie(1998)提出,翻譯工作坊教學可以通過“質量導向的合作翻譯”訓練來實施。 學生組成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翻譯任務,教師不再是絕對權威,而是成為小組一員,扮演組織者、指導者、評論者的角色。目前,在國外翻譯工作坊已進入課程設置。例如,美國的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的比較文學專業就設置翻譯工作坊課程,要求學生組隊合作將古典詩詞或當代作家的詩作翻譯成美式英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的翻譯課程也采用翻譯工作坊的模式授課。
國內對于翻譯工作坊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在國內,“翻譯工作坊”這一概念是由張?。?003)在《電腦愛好者》發表的《借雞下蛋——開一家翻譯連鎖店》一文中首次提及,之后肖紅(2005)在登載于《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的《“翻譯作坊”在翻譯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中首次詳細闡述。目前已涉及商務、醫學、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出版等多個學科領域。將翻譯工作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典型范例是華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進行的翻譯精品課程建設,將傳統翻譯課堂轉變為翻譯工作坊式的互動式、討論式教學,“在教學內容上以漢英對比為經,以各種不同類型的文本為緯,讓學生在討論與互動中提高翻譯能力和英語水平?!?/p>
2.3 翻譯教學模式研究綜述
2.3.1 傳統翻譯教學模式
豪絲(House)對傳統翻譯教學模式有如下描述:“翻譯課程的老師,常常是一位說目的語的人,發給學生一個篇子,這種篇子中滿是陷阱,然后,由學生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翻譯出來,在以后的課上,全班同學逐句討論,最后,老師給出一個‘正確譯文 ”。在德利爾(Jean Delisle)看來,這是一種“教學翻譯”(Teaching Translation),是外語教學的一種工具,依附并為外語教學服務。
2.3.2 對比翻譯教學模式
對比翻譯教學模式將翻譯教學建立在源語與譯語的對比之上,包括語言層面的對比和文化層面的對比,通過比較兩種語言及各自承載的文化差異來講授翻譯。
2.3.3 建構主義翻譯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起源于二十世紀認知心理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成為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作為廣義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自主學習。該模式特別強調教師對學生每一次成功與進步的評價在促進學生獲得所學課程積極體驗方面的重要意義和引導作用。建構主義不再把翻譯視為簡單的由源語到目的語的靜態文本轉換過程,而是涉及諸多因素的動態過程,將重心轉移到“培養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具有自我分析和評價能力、善于學習的終身學習者”。
2.3.4 實踐翻譯教學模式
實踐翻譯教學模式是一種將翻譯教學與翻譯實踐相結合,依托學校專業平臺,以校內實訓基地為基礎,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為補充,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實踐環境,在實際環境中教授翻譯,將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直接導向就業、服務市場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探討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強調了翻譯的實用性特征。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突出了翻譯的服務作用,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擴展了翻譯教學的空間,使教學內容更多樣化、實用化。
2.3.5 媒體和網絡翻譯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于校園網絡數字化資源平臺的多媒體與網絡翻譯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國內外翻譯教學領域在多媒體網絡與翻譯教學結合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瑞士日內瓦大學翻譯學院的翻譯教學課程就包括信息系統運用、數據庫和因特網等信息技術課程。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于1999年成立了“機器翻譯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也把“電腦與翻譯”定為必修課。首都師范大學的封一函副教授嘗試了在教室網絡中實行交互式翻譯教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也已研制出我國第一部電子口譯教材。
3.結語
一方面,2011 年教育部《關于公布2011年度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本??茖I結果的通知》的文件正式批準2 所獨立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2012 年開始招收翻譯專業本科學生。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24所獨立學院開設翻譯本科專業。但目前國內學者對獨立院校翻譯教學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英語專業教學中的翻譯教學模塊,將翻譯作為一個獨立專業的研究鮮有涉及。少數以翻譯本科專業教學為研究對象的學者,研究內容多集中于探討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材、師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數國內學者對“翻譯工作坊”的定位只是一種教學方式,而非教學模式,李明,仲偉合(2010)曾指出“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翻譯工作坊為學生提供大量高強度翻譯訓練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在翻譯中學習翻譯、‘在合作中學習翻譯、‘在討論中學習翻譯的方式,不斷提高翻譯能力和譯者能力,并通過課內外的交互學習環境,去感悟、領會和把握翻譯的真諦,為他們日后獨立從事翻譯活動、實施翻譯項目、承接翻譯任務打下基礎。” 基于對愛荷華大學的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調查及梳理,呂亮球(2014)提出了英語專業本科翻譯工作坊的具體操作程序。
本研究將以項目式學習(project?鄄based learning,簡稱PBL)為基礎,將項目式學習(PBL)與翻譯工作坊相結合,關注獨立學院本科翻譯專業學生語言、信息挖掘、專題知識、翻譯服務、跨文化視角和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翻譯能力,構建基于PBL的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本研究不論是作為翻譯研究的一部分,或作為提高職業翻譯能力的一種嘗試,抑或是作為翻譯教學法的一種探索,都十分有意義。本研究不僅能為筆譯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提供理論指導,同時對獨立學院等此類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構建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從而為市場和社會輸送更多的優秀專業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 2002(11):19-21.
[2]張春柏,吳波.從翻譯課堂到翻譯工作坊[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2):70-73.
[3]曹明倫.從教學視角看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1-8
[4]劉和平.翻譯教學方法論思考[J].中國翻譯,2004(5):39-44.
[5]劉宓慶.翻譯教學: 理論與務實[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作者簡介:
杜焱(1988.11-),女,漢族,甘肅省武威市人,碩士研究生,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