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彬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80-02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日顯突出,如何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擺在我們每一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面前的一個大課題。課程資源對于達成教學目標、豐富與拓展教材知識、促進師生發展和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堂好的道德與法治課,不僅要看教師嚴謹的教學設計、嚴密的邏輯分析、深入淺出的演講口才等等,還要看教師是否圍繞課標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地開發課程資源。下面,我依據自己課堂教學實踐,想談談開發課程資源方面的點滴體會。
一、開發課程資源不能冷落教材
新編教材每一課都配有豐富的活動案例和圖片,這些案例和圖片新穎、鮮活、精巧,都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教材圖文并茂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使它在呈現形式上更活潑、生動,更在于它在教學組織中起著示范和開闊思路的作用,它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學習和人格健全的一種示范,也是師生對話的“話題”。同時,教材也是經過專家、學者、經驗相當豐富的一線名師依據課程標準精心編寫出來的,是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上和課程安排上的體現,也應該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平臺。用好文本教材的前提是熟悉新教材,把握好新教材,尤其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理解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準確地理解教學目標,把握好重點和難點及教材中的師生活動的設計安排,在此基礎上科學地構建課堂教學的知識結構,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方法能力、價值觀的培養,這應該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立腳點。
二、開發課程資源應合理擴充教材
新課程理念下,“教材”僅是“教學素材”之一。所以要求我們既不能拋棄教材、冷落教材,也不能走進唯教材論,而是要辯證地對待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這就要求老師樹立“大教材”觀,確立“用教材教”的理念。這就意味著教師還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動地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在教材與現實的變化中尋求動態的平衡。如何用好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呢?教師要盡量發掘和利用貼近學生與現實生活的素材,從這些課程資源中挖掘出更加豐富的內容,并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組合、改造與創造性加工,從而使教材的開發與利用落實到教學的層面上,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使學生從生活中受到相應的教育。
三、深度開發利用學生資源
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提出了學生是教學資源而且必須進行深度開發的資源的觀點。學生在課堂活動和教學情境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及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等,無論是以言語方式表達,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互動生成的、能夠推進教學進行的課程資源,主要是學生的各種狀態和表現。道德與法治課是人文學科,從其本質上看,道德與法治課的研究對象是人,課程要具有凸現其張揚人文精神的學科特質。與其他學科相比,關注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成性資源就顯得極為重要。教學設計時要注重考慮學生這一課程資源眾所皆知,學生是課堂教學中最有潛在價值的主體性因素,具有內生性、生成性和鮮活性,是特殊的課程資源。如果缺失了學生這一重要課程資源,課堂教學就失去了根本。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差異)是課程資源。學生由于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家庭,又受到不同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在生活經驗、興趣、思維方式上呈現多樣性,存在較大差異。從邏輯上講,差異可能導致兩種情況:沖突與共享。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能會因為差異而形成對立,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促使其向著有利于教學的方向轉化。師生、生生共享差異,在差異中豐富和發展自己,將差異看成是教學資源則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對學生不同思維方式加以發揮和引導。在一定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鼓勵學生從不同視角用多種思維方式研討問題,充分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四、合理開發利用媒體資源
媒體資源的利用為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我們身邊的生活是天天改變的,而教材的修訂不能日日更新,因此,道德與法治課需要教師創設、挖掘、使用鮮活的課程資源,使更貼近學生、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也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學生的視野,從而形成學生思維或思想上的興奮點和疑點,他們關注這些熱點問題并渴望對此得到某種方式的解答和說明。中學生喜歡新奇、刺激,同時,他們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養成的時候,他們渴望像成人一樣去了解、認識周圍的世界,而時政熱點正好符合了他們的需求。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可以讓學生逐步養成關注、了解、認識、參與社會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那么,怎樣才能選好最恰當最有用的媒體資源呢?我認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如何選擇恰當的媒體資源需要把握“五個為什么”:(1)教材的設計意圖是什么?(2)我應該設計什么內容?(3)用什么形式呈現?(4)讓學生從中思考什么問題?(5)學生能感悟出什么道理?
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網絡資源異常豐富,這的確給我們獲取資源帶來了方便。但資源的運用一定要服從于教學的需要,而不是多多益善。面對各種各樣的資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廣泛瀏覽,精心選擇。課件能在一定程度增強知識的直觀性、趣味性,但一節課選用太多、太亂的課件,過于追求形式,華而不實,反而弱化了教學目標,不能直到點睛的作用。
總之,課程資源的利用應該做到為教學服務,不求花樣繁多,但求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