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光紅
【摘要】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養成是學校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書寫是學生的成長技能之一,對學生當前的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如今,有些學校注重教學內容,輕視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造成學生不良的書寫習慣。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農村中學不良書寫習慣形成的原因以及提出了良好書寫習慣養成建議。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 不良書寫習慣現狀 建議
【課題】六盤水基礎教育教學課題成果《農村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探索》,編號:16305。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55-02
如今,各個學校都迫于升學壓力,不得不強化教學內容,而輕視了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養成。農村中學校也是如此。農村學校對學生的課業成績看重,加快教學節奏,與之相對應的是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斷加重,加之家長對學生書寫習慣培育的忽視等因素,使得農村中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致使學生學習的質量也在下降。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書寫姿勢不規范等都是現如今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簡要分析了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一、學前教育的缺失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寫作姿勢日千奇百怪。[1]一手寫字,一手放衣兜;書寫時駝背,頭低得很低;寫作手左右肩高低不平;握筆姿勢不正確……現如今他們都已是中學生了,這樣的寫作姿勢以及寫作習慣是怎么形成的呢,一部分原因是學前教育的缺失。這些孩子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他們基本也是在農村的幼兒園就讀,而農村幼兒園的教學要求并不是很高,老師一般強調孩子能認出多少字,能背出多少詩等來衡量孩子的聰慧程度,基本忽視了對良好寫作習慣養成的忽視。學生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上了小學之后也沒有正確地糾正,所以現在多數中學生缺乏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學習負擔重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學生除了書寫姿勢不正確之外,還存在著字跡潦草,書寫不規范等問題。農村學校的班級老師迫于學習壓力,著重強調學生學業內容,強調成績的提高與否,機械化地給學生做題、講題,而將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給忽視了。學生自身就有懶惰心理,自己也沒有自覺意識,沒有學校的引導、家長的監督,良好的書寫習慣無法養成。
一個學生如果擁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會給這個學生的終生發展帶來影響。[2]所以農村中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很有必要。我們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學生加強認知
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對孩子自身的發展和影響是終生的,所以要讓孩子自身了解到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必要性。可以在學校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或者開展書寫比賽、開展優秀書寫展覽、在學校張貼相關正確書寫姿勢的畫報等,學生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加強自身的認知,讓孩子切身體會到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正確書寫的積極性。
(二)學校加強引導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營地,老師的作用不容推卻。一個壞習慣的糾正不是一個簡單且短期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的奮戰,所以老師要不厭其煩地幫助學生。在我們的書寫過程中可適當性的讓學生記住一些書寫口訣:“眼睛離書本一尺遠,胸部離 書桌一拳遠,手指離筆尖一寸遠。”學生在書寫時不時地背誦這些口訣,就可以不斷地強化自己的糾正行為,而達到目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寫作習慣的罪證,可以設置一些獎勵與懲罰的措施,表現優秀的給予實際的獎勵,糾正現象不明顯的可以實施懲罰措施,比如罰寫。這樣的懲罰多次之后,學生就會慢慢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了。老師也可以在課后讓學生臨摹字帖,在提高書寫審美的同事也能糾正孩子的不良書寫習慣。
(三)家長配合
教育從來都是家長和學校相互配合、相互支撐的過程。雖然農村的家長普遍上文化水平不高,將重點基本都集中在孩子成績的提高與否上,但是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只要學校和家長解釋清楚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相信家長也會認識到,并配合老師和學校的工作。學校可以通過開家長會的形式,專門向家長表明學校將與家長一起培育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在家長認識重要性后,家長可對學校做配合工作,讓學生在家中學習和寫作的時候,家長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
我們明白,讓養成農村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糾正一個壞習慣是一個漫長的斗爭過程。學校和家長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擁有足夠的耐心。要正確引導,嚴格糾正,耐心督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參考文獻:
[1]許冰環.農村學生不良書寫習慣及應對策略[J].教育,2017,(31):48.
[2]趙安華.淺談小學數學書寫習慣的培養[J].科學咨詢,2015,(4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