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甜 楊亞強
【摘要】通過對特級教師的成長歷程分析,發現特級教師的六個共性。對師范生培養的啟示有: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培養奉獻精神;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教育,提高終身學習能力;強化實訓環節,提升從教能力。
【關鍵詞】級教師 教師專業發展 師范生培養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資助(17BY093),寶雞文理學院資助項目(17JGZD19,YJ18JGZD02)。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96-02
自1978年特級教師制度設立以來,特級教師就以其專業性和先進性成為全國中小學優秀教師的代表,追求他們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典范。是所有師范生及在職教師的目標和不斷。總結我國特級教師對教育的見解、分析他們的成長因素,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首先,這些優秀教師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及長期教學積累的寶貴的教學經驗都是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財富,其次從這些特級教師的成長歷程可以為現任教師或預備教師提供經驗。雖然這些特級教師的成長之路不能復制,但對他們專業發展的共同因素分析卻能夠切實幫助提高師范生的教育。這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一、特級教師成長共性
美國學者格拉特霍恩通過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深入研究,將影響專業成長的因素梳理為與教師個人、與教師工作情境和促進教師成長的特殊介入活動相關的因素[1]。我國王榮德教授認為特級教師成長的條件規律,包括個人素質,組織培養和社會環境三個方面,內外條件的優化組合決定其成長的速度和質量[2]。學者傅建明認為:“教師發展,內因是主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外在環境的刺激,大多數老師不會主動發生改變。”[3]總結中外已有經驗,發現從各位特級教師的成長歷程上看,這些優秀教師大都有以下的共同特點。
(一)熱愛教育事業
有人問錢守旺老師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堅定地說是“愛”;北京實驗二小的李烈校長也提到:“走上講臺上一節課是我生命里痛大的樂趣……可能就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愛,成就了我的特級教師之夢”。“愛”是這個人世間最偉大的字眼,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透過它去享受世界的溫暖,去感受存在的價值,去領悟生命的真諦。特級老師們強調:“愛是教育的真諦,是成功的秘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就是教育。”這里的“熱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對所教學科的熱愛以及對學生的熱愛。
(二)豐富的教育實踐
我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學更是如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只有了解學生在各個階段的特征,了解學生的愛好特長和發展需求,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從整體上把握學生,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三)優秀的綜合素養
優秀的教師并不只是在自己所教學科有所建樹,他們通常都有多方面的愛好,這些學科之外的興趣會幫助他們進行教學。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結合在一起,不僅加強了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還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
(四)外部的條件支持
特級教師之所以稀少而珍貴,是因為國家對特級教師的要求很高,他們不僅在理論素養上有著深厚的功底,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成長于教學實踐中,在教學的第一線做出了巨大的成績,并且對教育行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出這樣一位特級教師,其成長的環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勤奮的反思寫作
勤于思考,筆耕不輟,及時記錄自己教育實踐中的所感所想、所失所得,是特級教師共有的良好習慣。平時點滴的記錄,或許是零散的、隨意的,但只要堅持下來,這些零散的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
每一位特級教師都在不斷的寫作,用文字記錄著他們在教育教學中的新思考、新感悟,在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也讓更多的教師從他們的研究成果中受益匪淺。
(六)不斷的終生學習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都使得社會加速前進。作為以傳遞知識為重任的學校,更要走在時代的前列。作為教師,應成為學生的示范,不斷地學習新的理念、理論、技術,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與社會發展要求的學生。
二、對師范生教育的啟示
(一)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培養奉獻精神
教師是一個需要奉獻的職業,是一個需要付出愛的職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當今的許多年輕教師進入教師隊伍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無奈,為了就業。對未來就業方向十分明確的省屬免費師范生的職業理想調查發現,他們報考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有保障”“上學不要錢”,而非因為喜歡教師職業,愿意“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比例也不高,鑒于此,職業理想教育應作為在校師范生培養的重點來抓,而且要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的始終。通過一線優秀教師的現身說法、師德模范宣傳資料的學習,優秀教師、師德楷模、教育專家的切身感受、為師情懷可以感染學生、啟發學生,使他們逐漸喜歡教師職業,熱愛教師職業,產生職業認同感,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職業理想和信念。
(二)強化實訓環節,提升從教能力
作為未來教師的師范生,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為了更好地輸出。不管教育如何改革,教師的關鍵任務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織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搞好學生的管理工作。要使師范畢業生能夠順利實現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盡快適應教師職業,在校期間不僅要掌握堅實雄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扎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和基本的學生管理、班級管理能力。這些能力都來源于在學校期間的勤學苦練和不斷地實踐,所以學校應當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給學生。
(三)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教育,提高終身學習能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無論學什么專業,教授哪一學科,作為教師,寬廣的知識面、淵博的知識都會使他的課堂生動有趣,效果大增,課下也會深受學生喜歡和尊重。相對而言,大學階段是人生讀書、豐富自己的最好階段,此時既沒有太大的升學壓力,也沒有生活、工作的羈絆,只要心有所向,就能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學習、去讀書。為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學校應盡的職責是為其提供經典的閱讀書目,包括文學的、史學的、哲學的、教育的等,有計劃地安排教師給予專業指導,并用讀書報告會、主題演講、知識競賽等形式推進讀書活動,使這些活動成為常態。幫助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習慣。
特級教師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成長的標桿,是教師行業的領路人。他們不僅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教育理念,還能幫助我們發現教師成長的關鍵因素,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幫助提高師范生的教育質量,從而為整個教師行業和教育質量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秀梅.費斯勒與格拉特霍恩的教師發展影響因素論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2(05):35-38.
[2]王榮德.特級教師的成長規律與成才途徑[J].人才開發,2006(01):55-56.
[3]傅建明.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3.
作者簡介:
董甜(1995-),陜西咸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學學科教學論。
楊亞強(1978-),陜西寶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論,數學建模和優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