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稽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98-02
石獅石光中學是“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福建省文明校園”,“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學校在管理中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營造寬松工作氛圍,建設和諧人際關系;關心教師健康,豐富精神生活,以實際行動提高教師的幸福感,打造幸福學校。
一、對教師的人文關懷與領導的管理方法緊密相連
1.管理者與教師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比物質的獎勵還要重要,其管理原則就是強調對教師的精神層面的滿足,強調對教師的尊重和理解。一個好的學校管理者不僅要在工作上壓擔子,更要在生活上關心教師,切實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領導的關懷就如點點甘霖溢潤教師心田,用“真心換來誠心”,用“熱情換來激情”,讓教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忘我工作。
2.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
需要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學校領導應從多方著手,盡可能地充分滿足教師的合理需求。除了要做到六個關心:一是關心教職工專業技術職務的晉升和崗位聘任,二是關心教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三是關心教職工的住房,四是關心教職工的婚煙大事和生育,五是關心教職工子女的上學和就業,六是關心教職工的生活和身體以外,還要做到:
(1)滿足教師繼續教育的需要
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教師迫切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手段來適應新形勢。近年來,我校為滿足教師這一基本需求提供最大的支持,例如:滿足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需要,組織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全員培訓;滿足教師參加教學研討的需要,組織教師外出學習交流活動;滿足教師提高學歷的需要,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相關的進修;從前年開始,每年拿出一定經費組織部分教師到北京參加高級研修學習,計劃3年之內讓全體老師輪訓一次,以此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2)滿足教師走向成功的需要
學校要發展,領導就要給教師搭建平臺,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成長。我校定期舉辦中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通過公開課、說課或制作課件,讓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評選或推薦各級各類“教壇新秀”、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及優秀拔尖人才;大膽使用青年教師,讓青年教師“挑大梁”,擔任實驗班或畢業班的教學任務。每位教師都有相當的潛能,領導要給他們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最終會使他走向事業的成功。
(3)滿足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需要
讓教職工當家作主,參與學校的管理,關注學校的發展,是教師的民主權利,也是教師的精神需要。教師參與學校管理,不但增強了主人前意識和集體凝聚力,還能為領導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參考,提高了領導的決策水平,從而有利于學校工作的改革和發展。
(4)滿足教師培養健康心理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家長對教師期望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才能成為“人民滿意的教師”,這一切都在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因此,如何切實減輕教師過重心理負擔,讓教師擁有健康的身心作為工作之本也十分重要。
二、規范辦學行為,依法治校是對教師人文關懷的基礎
1.以規范的辦學行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
學校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規范辦學行為,通過有效的培訓途徑,提高教師素質,打造適應時代要求的教師群體。從教師的師德師表、班級管理、課堂教學、教育科研及活動輔導等方面入手,通過評選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師德標兵等形式,促使教師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 2.在制度化建設中體現人文關懷
學校在制訂各項規章制度時,既要遵循教育的規律,又要給教師提供一種相對寬松的環境,而不是人為地制造一些條條框框,使教師整日忙于應付具體的指標無力進行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在制度建設中,應當給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學會柔性管理,鼓勵廣大教師把個人的發展同學校的興衰榮辱緊密的連結在一起,樹立“校強我榮”的意識,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蓬勃的奮進力。領導應該有寬以待人、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度,多講究一點管理藝術,努力造就一個團結、祥和、奮進的校園人文環境。
總之,學校管理工作是理性的,管理的真諦在于發揮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只有在教師管理中堅持“人文關懷立校”的辦學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促進學校良好的教風、學風的形成和鞏固,才能真正達到構建和諧校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宋乃慶等.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