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華
【摘要】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中的支持策略。一、創設適宜的游戲情境,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二、提供有效性的運動器具,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三、運用多樣的學習方式,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四、運用有效的指導策略,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幼兒 戶外體育活動 支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222-01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體育運動是幼兒的本能,是直接受他們的生、心理發育的規律所支配。同時,參加運動是幼兒探索客體環境的最有效手段,他們不僅需要通過運動來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過運動來積累經驗,從而為他們的心理發展打下基礎。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幼兒動作發展的基本途徑之一。以下是我們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四個因素。
一、創設適宜的游戲情境,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指南》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為幼兒創設一個游戲情境,對于幼兒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二、提供有效性的運動器具,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在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中,所使用到的運動器具可謂是豐富多樣。器具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幼兒體育活動,達成教學目標。同時,器具的加入,能促使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戶外體育活動。器具的合理使用,能提升戶外體育活動的鍛煉價值。
(一)提供物化教學目標的運動器具。
物化教學目標,是指將達成教學目標的方法和手段物質化,具體而言就是將目標要求蘊含在體育器具中,活動中幼兒通過與體育器具的互動,借助器具調控自己的動作和行為,完成鍛煉任務,達成活動目標。如小班體育活動《小松鼠撿松果》的教學目標是:幼兒學習雙腳靈活交替向前走,我們用紙板制作了一條20厘米寬的“小路”,在“小路”兩邊都栽上花,小朋友為了不踩到花,他們就必須眼睛看前方,兩腳交替向前走。如果器具的設計稍有偏差,活動目標就無法達成預訂目標。
(二)提供彰顯趣味性的運動器具。
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賴于運動器具的趣味性。為此,我們自制了許多趣味性強的體育器具。如在練習“雙腳并攏向前推”活動中,我們用紙板和毛線等材料制作成運動器具小馬,讓幼兒騎上小馬練習雙腳并攏向前跳。幼兒在使用這一器材具時,仿佛置身于騎馬的情境中,想象自己騎在馬背上,輕松自然地練習雙腳并攏向前跳。
(三)提供具有探索價值的運動器具。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動作水平不斷提高。到了中班,幼兒出現合作游戲的萌芽;而大班幼兒則喜歡競技類的游戲及需要體力和智力相結合的游戲,同時,合作類游戲更多。為此,我們要多提供一些能滿足合作、挑戰、創造等運動需要的器具,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運用多樣的學習方式,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不是通過書本、通過記憶大量抽象的符號來學習,而是通過直觀、親身體驗,去模仿、感知、探究,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建構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正如日本幼教專家本吉圓子所說的那樣:“孩子僅僅聆聽語言的說明是不能學到東西的。孩子要通過自身整個身體與外界事物的接觸才能得到教育,透過手及身體的接觸使身心和頭腦運作起來。”因此我們要用幼兒喜歡的方式,讓幼兒在學習中發展。
四、運用有效的指導策略,支持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我們常說,一個好的教師應該確立兩個意識:發展意識和課程意識。發展意識指教師對幼兒的日常行為所體現出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能夠隨時做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課程意識指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隨時發現和利用可以影響幼兒發展的教育因素。因此戶外體育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教師要在活動中用教育的眼觀來觀照幼兒的行為,在最適宜的時候支持、滿足幼兒在活動中的各種需求,積極推進幼兒在運動活動中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郭巧春.巧用圖示開展幼兒體育活動[J].早期教育,2014(3).
[3]吳彩霞.由《指南》透析體育活動的價值[J].學前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