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桔子(細胞生物學博士,“研究生”APP學科顧問) 編輯/小艷 設計/龐婕

一位孕媽媽向我發起弓形蟲系列問,最初的比較常規,像狗有沒有弓形蟲。后來愈發出人意料,比如坐過狗坐的地方會不會感染弓形蟲、葡萄干上一根毛是不是可能感染弓形蟲、貓有沒有可能在葡萄干上拉屎從而攜帶弓形蟲、抓過狗便便吃東西會不會感染弓形蟲……答問之余,勸她該解決的是焦慮,而不是弓形蟲。這幾個月,我被類似的問題包圍,大家似乎只關注疑問本身,而不覺得質疑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也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放松心情、感受幸福,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科研界對孕期焦慮的研究長篇累牘,隨便撿幾篇綜述,反復強調一點:對身體的關照充足甚至過度了,但對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關懷還遠遠不夠。在英國,圍產期精神問題是產后一年內媽媽死亡的第一原因,美國的統計顯示8%~12%孕媽媽遭受嚴重的抑郁困擾,由此可知其普遍和痛苦程度。當然也需提醒,下文提到的焦慮、抑郁,都是要經過診斷的,不鼓勵大家把日常生活中的不順心或情緒不高昂都歸為心理問題。
媽媽精神過于緊張、壓力過大,胎兒可能有立竿見影的響應,但影響程度不是很容易準確描述。因為人的實驗極難控制條件,要測量媽媽情緒對胎兒影響并非易事。
比如,科學家曾在地震后集結了一些驚魂未定的孕媽媽,發現胎兒心跳快。睡眠規律也有影響,例如安靜睡眠的時間比較短時,醒著或睡著的時候,胎兒的動作都比較頻繁。也有科研人員讓孕媽媽做題目,不僅需要集中注意力,還需要限時完成,結果發現孕媽媽做完題的短暫恢復期間,能明顯檢測到胎心變化。另一個研究卻得出不同的結論,科學家給即將生產的孕媽媽看生小孩錄像……好些媽媽都嚇哭了!但最后還是發現暫時的情緒刺激并不會顯著影響胎兒運動。
因此,胎兒會不會實時響應媽媽的情緒還沒有最終定論,但基本上科研界共同結論是,媽媽長期的焦慮水平和胎兒的心率以及胎動有關聯。至于對胎兒影響最大的時期則沒有定論,少數研究表明在孕中期,多數還是顯示在孕晚期,通過超聲波就能記錄到胎兒的反應。
胎兒在子宮里的生長壞境,能預先“編程”到發育過程中去,影響出生后的成長,這個幾十年前提出的概念,現在已經不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假說。研究最多的是媽媽的營養對后代的“預編程”,比如孕期營養過剩、過度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都可能讓無辜的后代生下來就比其他小伙伴更容易肥胖和患上糖尿病。如今更有不少人關注心理層面,多個調查顯示,孕期的焦慮和抑郁(統稱為精神壓力,也包括工作壓力導致的,如總上夜班或者過于疲勞),可能造成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新生兒身長過短(做這個研究的科學家論證說,輕點重點不是重點!身長才是關鍵,身體短小的嬰兒,到20歲也往往身材落后,而且有研究顯示出生身長過短和冠心病發病率有關),也可能影響小嬰兒認知、情緒和行為方面的發育,讓寶寶更容易患上精神和心理疾病,注意力也難以集中。
更嚴重的是,影響可能持續多年。一項研究讓一幫14~15歲的中學生做認知測試,結果發現其母親懷孕期間焦慮的孩子做題特別快,但錯很多……和其他孩子相比,“行為沖動”非常顯著,而且這些孩子在智力測試中得分也較低。更多的研究顯示孕期焦慮和童年以及青春期孩子的多動癥有關。
和壞情緒相反,好情緒和好心態可能有積極作用。一項調查發現,和焦慮相反,正能量滿滿的孕媽媽,胎兒出生后某些認知功能發育得好,比如他們更能從雜亂的背景刺激里分辨出真實的刺激,而不去關注一切雜亂而重復的背景雜音。
人的研究只能在不改變孕媽媽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做調查,但動物研究就能人為制造極端條件。科學家給懷孕的猴子施加緊張情緒:先把“猴媽”從“家里”拉出去,單獨關在運輸籠里,拖進小黑屋,然后10分鐘內三次冷不丁用115分貝的高頻噪音嚇唬它們,一周五次!
一部分“猴媽”在孕早期接受恐嚇45天,另一部分在孕中晚期持續恐嚇45天。待小猴出生后,做一系列“認知水平發育測試”。比如把米老鼠舉在不同地方、再變換方位,看小猴視覺能不能追蹤刺激、注意力能集中多久。再比如看它們趴著或躺著的時候脖子能不能挺起來,身體協調性如何,這是測試運動神經元的成熟情況。基本上不管孕早期還是中晚期,驚嚇“猴媽”都會造成小猴認知發育方面的影響,在這個實驗中,孕早期的精神壓力影響更大。
我并不想鼓勵任何心情糟糕的孕婦都去做抑郁或焦慮量表,或把正常的情緒波動都歸結為心理問題,然后再因為不存在的焦慮而焦慮,只想提醒,需要關心的不只是給身體灌輸營養,還有疏導心情。
一份研究通過對上千名孕婦的調查發現,老公的作用是最無可取代的,其次是自己的媽媽,甚至媽媽在孕媽媽成長過程中的支持,也能影響孕期的精神狀態—當然誰是你的“精神支柱”,肯定是因人而異,但總之要尋求愛和支持,肯定沒錯。
我的孕期極其順利。身體和生活方面幾乎毫無改變。沒有太餓也沒有胃口不好,照常AA和運動,甚至從背后也看不出懷孕,每次產檢是讓護士們羨慕的“辣媽”。顧有容有一次說,我看上去就像淘寶上那些賣進口孕婦裝的模特一樣—對于一個不會逛街不懂時尚的人來說,我覺得這是最高評價了;公司的同事從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早上和我一起小跑去打卡,我偶爾給飲水機換個桶裝水也沒人覺得怪;爸媽從沒盯著肚子問東問西,一切由我做主……盡管如此幸運,卻做不到得意淡然,反而時常被恐懼、不安和厭倦所偷襲,覺得肚皮里像鉆了個“小妖怪”。
某天晚上一人在家,我打開好久沒看的孕期軟件,“還有46天”赫然出現,突然莫名忐忑,兩個人的世界不知道怎么多加上一個。1月2日是試紙上一條紅線;第一次產檢,B超的一個視野里能裝下全身,那時還不到20克,聽到醫生用臺灣腔說“宮頸夠長,比較不會容易早產”;現在已經半個米兜那么大了;再過46天就會從一個翻滾的肚子,變成會哭會鬧的小活人兒;然后不費吹灰之力從我這里奪走老公的愛。
好在類似的時候,總能想起顧有容說,“愛你,我是和你在一起的”;能想起懷孕28周的時候一起爬流石灘找植物,在我疲倦絕望、說不出話來的時候,他折回來找我,說“靠在我肩上,歇一下”,我感覺到讓周圍一切黯然失色的安全感;一個人坐飛機遭人欺負,我大哭,他沒辦法,發來消息,沒有抒發憤怒,而是說“不高興的事情就不要反復想”;想起我們約好8月30號要給米兜做生日蛋糕,他說要是小娃和米兜同一天生日就好了,可以一起過……這些無法與他人分享的、滲透著甜蜜的糾結的瞬間啊。
說實話,并沒有什么辦法能保證孕期心態平和,隔絕焦慮。我的進步就是能夠給自己講道理,說那個小娃并不是來分割我們的生活,是一個可以讓我們遠遠欣賞的生命的延續。相信你也可以和你愛的人一起,找到自己的癥結,和讓自己釋然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