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芽

音樂節拍游戲(比如《丟手絹》就是音樂游戲)
身體樂器(比如ABC字母身體律動)
打擊樂器(像我家Eric報的在家學非洲鼓的音樂課程)
音樂欣賞(多聽一些經典曲子)
這些活動都很合適孩子從最早期多接觸了,而且經常我們都會交叉進行,孩子通過聽覺、視覺、觸覺和身體動作來進行活動,會有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里我們需要了解的一點是,大小肌肉的協調性對孩子學音樂是很重要的。舉個例子,很多人問我孩子幾歲開始學鋼琴,其實這里需要回歸理解的一點是,孩子是否具備小肌肉的協調力。鋼琴練習,充分運用的是手指的精細力量,對孩子的小肌肉協調力要求是高的。
當孩子的小肌肉能力沒有發揮充分的時候,過早讓孩子學習太精細的樂器,容易產生反效果,孩子練起來不僅累,而且難以發揮。
所以一般來說,當孩子處在4~6歲期間,可以接觸鋼琴,我家Joshua是5歲前后接觸的。但這只是一個范圍,更關鍵的是我們要觀察孩子的身體、生理和心理狀況是否合適。
低齡啟蒙階段的孩子,比較合適的樂器還是大肌肉的節奏樂器和敲擊樂器。比如木琴,孩子可以用錘子在木琴上敲打節奏;比如非洲鼓,孩子可以動用全身的力量敲打和舞蹈,中國傳統的鑼鼓也是合適的,可以讓孩子聽著音樂拍打節奏,都是不錯的選擇。
現在音樂班的名目真的很多,但我覺得,如果你發現孩子在家里其實挺喜歡聽音樂,也會很享受音樂,互動性也很強,那么其實早期多跟孩子在家進行親子音樂活動,之后配合學校的課外音樂班,其實就已經很足夠了。
以我所了解的廣州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現在的學校課外音樂,其實更強調的還是多元的音樂游戲活動,比如融合了律動、肢體動作、音樂節拍、身體樂器和打擊樂器等等綜合的教學活動,這才是對孩子最合適的。
我家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玩過一個游戲,是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變化,來改變自己的動作速度。
其實要想孩子更深入地走近音樂,讓孩子學會節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前面提到的身體樂器、打擊樂器也都是節奏感的重要體驗形式。
但當孩子真的需要進行專業的音樂學習的時候,當然也是可以參加音樂興趣班的,比如我家Joshua的鋼琴學習其實也是一對一的鋼琴培訓,但坦白說,對于早期練琴來說,只要孩子感興趣,哪怕每天只練習5分鐘我也是很開心的。
因為很多時候萬事開頭難,孩子能夠主動而愉快地學琴,是支撐孩子克服練琴難關的重要信心來源。所以在最早期的時候,拋開練琴時長的約定,關鍵是看到孩子主動嘗試的心意,及時發現,及時鼓勵,讓孩子有繼續的信心。
今天的分享其實環環相扣,又循序漸進:我們只有知道音樂的初心在哪里,才不至于走歪而不自知;而我們只有懂得孩子的發展規律在哪里,才不至于瞎焦慮;當孩子能力和狀態都準備充分的時候,我們當然可以給到孩子更多的支持,讓孩子更進一步,深入地走得更遠。
希望我們都能夠享受音樂,真正地愛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