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趙蘇麗*,張 崢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壓瘡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是長期困擾護理領域的難題。2009年美國壓瘡咨詢委員會(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更新了壓瘡的定義:指出壓瘡是一種皮膚和(或)皮下組織的局部損傷,通常出現在骨隆突部位,常因壓力或壓力與剪切力或摩擦力聯合所致。
《中國壓瘡護理進展及指南》中明確指出,手術患者壓迫超過2小時發生率為4.7%-6.6%[1],手術持續時間是組織損傷的重要指標。由于手術過程中,無法通過改變患者體位而緩解局部組織壓力,手術患者已經成為院內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在各種麻醉方式中又以全身麻醉患者發生率最高[2]。而患者年齡在65歲及以上,極度消瘦,術前又有貧血、低蛋白血癥及黃疸,就成為高危人群中的重點人群。為此,我們在預防壓瘡的護理措施中不斷總結經驗,自2016年起,將3M切口保護膜與凡士林紗布聯合應用于40例腺肝膽胰手術患者,手術時間8+3h,效果滿意,介紹如下:
選擇我院在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80例肝膽胰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地將這些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共計有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年齡在65~78歲之間,平均(75.41±1.03)歲;在觀察組患者中共計有男17例,女23例,患者的年齡在67~78歲之間,平均(74.15±1.12)歲。在年齡、性別、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相比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標準:術前存在影響皮膚觀察的因素,如破損、壓瘡、紋身、大片色素、皮疹等。
1.2.1 對照組按常規方法擺放仰臥位。患者麻醉后 ,雙膝關節下墊半圓柱枕, 足跟處墊軟墊保護。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在患者清醒時,協助患者翻身側臥,沿骶尾部骨突明顯處、雙側肩胛部骨突處貼尺寸適宜的凡士林紗布, 再貼3M切口保護膜保護。
兩組患者均于術后即刻0.5h、2h、4h、6h、>12h檢查尾骶部、肩胛部皮膚情況,按皮膚受損程度判定壓瘡分期,Ⅰ期為壓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紅斑,Ⅱ期為表皮和部分真皮缺損,局部組織淤血、腫脹、水泡,Ⅲ期為全層皮膚組織損傷,全層表皮組織損傷,伴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不可分期壓瘡、可疑深部組織損傷壓瘡。皮膚受損程度均由護理組長判定。
所獲數據按統計學方法統計分析 ,各項統計數據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術中尾骶部、肩胛部皮膚壓瘡發生情況

表2 兩組受壓皮膚壓紅消退時間比較(例, %)
術中壓瘡的發生不僅與患者自身情況有關,溫友紅等[3]研究發現, 糖尿病、惡性腫瘤、血容量不足、貧血、低蛋白血癥、心血管疾病、癱瘓、腎功能衰竭、脊椎損傷等手術患者極易發生壓瘡。還與麻醉、手術時間、手術類型、手術體位、血液動力學改變等因素有關。《中國壓瘡護理進展及指南》中明確指出采取預防性皮膚護理,保持皮膚完整是預防壓瘡的重要環節,經觀察組和對照組研究比較,3M切口保護膜與凡士林紗布聯合應用能明顯降低手術患者壓瘡發生率。
減少手術過程中的壓力和剪切力。凡士林涂擦在皮膚,可使摩擦系數減小到原來的1/8-1/10,從而降低了摩擦力。凡士林在皮膚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皮膚、肌肉水分過度蒸發,保持皮膚的柔軟性和較好的彈性,可以維護皮膚屏障功能。但在手術前僅使用凡士林一是容易被 鋪在病人身下的中單吸收和擦拭掉,起不到潤滑作用 ;二是減少剪切力效果不理想 。而3M切口保護膜可以保持受壓部位微環境的濕潤,同時維持受壓部位的氧分壓,促進微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氧[4]。這樣兩者聯合使用,既起到潤滑、降低摩擦力防止皮膚及肌肉水分蒸發、維護皮膚屏障功能作用,又減少了剪切力,維護了受壓部位的氧分壓,促進了微循環。表 1、表 2 顯示, 觀察組尾骶、肩胛部皮膚用凡士林紗布加 3M切口保護膜 保護 , 壓瘡的發生率為22.5%、7.5%,較對照組術中壓瘡發生率 97.5%、77.5%明顯降低, 12 h 內患者皮膚壓紅全部消退, 證實凡士林紗布加3M切口保護膜預防壓瘡效果肯定。
在患者骶尾部、肩胛部等壓瘡好發部位,將患者局部皮膚用溫水洗凈待干,貼上凡士林紗布,之后粘貼3M切口保護膜,粘貼時注意趨盡空氣,使敷料與皮膚緊貼,外層保護膜必須將凡士林紗布全部覆蓋 。
壓瘡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面臨的難題, 它一方面給患者不僅在肉體帶來了痛苦 ,嚴重時危及生命,而且精神上帶來不良情緒,浪費醫療資源;它一方面影響醫護質量,造成不和諧的護患關系。降低術中壓瘡的發生率是衡量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5],也是術中護理的難點。 凡士林紗布加3M切口保護膜聯合應用能明顯降低圍術期壓瘡的發生,且此法安全、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