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興,甘楚明,劉梅芳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廣東 佛山 528000)
程序化管理是指科學地按照工作中的邏輯關系編成具有嚴格確定性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并在此基礎上實施管理的一種管理模式[1],手術室備物班是手術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手術科室發送的電子手術通知單,分析手術特點,評估手術種類,手術間空氣凈化級數,手術所需的體位,結合手術醫生和麻醉醫生要求,合理安排次日擇期手術的排序,排房和當日急診手術的安排。根據手術方式準備、發放手術布類、手術器械到指定的手術間,合理安排調配儀器設備的使用。當今手術變化趨向縱深、疑難、微創、專用配套器械設備增多,手術具有很高的專業性、復雜性、靈活性、護士配合難度大大提高。如何面對多學科、多層次手術醫生,工作做到準、快、有序,確保單位時間的工作質量和效率[2],2017年2月我科針對備物班現存的護理問題,依照程序化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重新設計、整合、排序、制表。
強化過程管理,明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降低工作缺陷,現報告如下。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手術臺33張,年手術量2萬多臺次,其中大、特大手術占65%,應用工作程序表前后我院日均擇期手術一百多臺,急診手術十多臺。主要承擔婦科腔鏡手術、胃腸外科、肝膽外科、胸科、整形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小兒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產科、神經外科、心臟外科、甲狀腺外科、血管介入科和器官移植等手術。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點科室,手術量多,手術難度大,對手術護理配合提出更高要求。手術室備物班由工作十年以上的主管護師擔任,每人一個月輪崗,從人員、機器、環境、物品、方法5方面列出備物班現存的護理問題,依照程序化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重新設計、整合、排序、制表。根據手術工作時間,對次日擇期手術排序,排房,及時安排應對當天急診手術,提前計劃供應室所需供應的布類、器械物品,準時準確發放器械物品到指定的手術間。我科設計、制定手術室備物班工作程序表取得滿意的效果,見表1。
實施前召開質量管理小組和各專科組長會議,針對現行備物班存在的問題分析,對改進措施的落實,評估執行后的效果,對備物班班種職責整改,實施程序化管理,確保每位當班護士能遵從程序,按步驟落實,實現既定目標。應用工作程序表實施程序化管理后,數據采用百分率,X2檢驗進行相關描述和統計檢驗。手術排程日均所需時間由60~105min減少到45~60min,麻醉醫生、手術醫生滿意度由92.21%~上升到96.75%,無菌手術器械、布類發放日均所需時間由118~135min減少到60~103min,手術器械發放準確率由84.34~%上升到98.5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工作程序表之前手術排程更改率由42.53%下降到9.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0.619,P<0.05)。
3.1 工作程序表的設計科學,直觀易懂。程序化管理是一種過程管理,明確完成任務的具體方法和程序,并力求使其標準化。根據時間節點執行,避免工作的隨意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的滿意度。手術室備物班以往當班人員是根據手術的難易程度,以及護士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實施護理工作。隨著手術量的增加,面對多學科、多層次手術醫生,原始的班種職責雖可完成工作,但醫護配合默契以及工作內容重復、工作效率上存在不足。手術室備物班工作程序表的設計是根據工作內容邏輯關系、工作時間,設定工作目標,設計班種職責的護理行為線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結束前根據工作程序表每項內容對當天工作進行查漏、反饋、檢查效果,做好交班,保證工作質量和護理工作的延續性,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
3.2 程序化管理需要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相互配合,良好溝通。程序化管理本身表現出一種高度的相關性,流程內部或相關部門必須進行有效溝通充分發揮團隊作用[3]。手術的排程的質量和效率跟醫護配合和有效溝通息息相關、環環相扣。術科醫生每天上午10:30分前根據該科次日手術安排發送電子通知單到手術室電子排班系統,備物班護士根據各專科特色,手術醫生安排的手術次序,種類,所需手術間層流凈化級數,手術體位,結合手術醫生和麻醉方式,合理安排調配手術排序和排房,對重、大、新開展的手術、器官移植手術及時與手術醫生溝通,提前準備手術所需的特殊器械物品。及時與麻醉排班老總溝通匯報調配手術排程的變更情況。良好的溝通是醫護配合的重要橋梁。
3.3 工作程序化是一個動態過程,實行科學化流程管理,對實施過程實行監督和指導作用,定時對工作程序表進行效果評價及時反饋、調整。每周四早會進行專科小組會議,對各專科周會總結,對手術醫生手術習慣、器械變更情況及各專科手術配合的新動態,及時對備物班工作程序表進行調整和更進,使備物班工作程序表更科學、內容更完善、配合更有效。

表1 手術室備物班工作程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