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飛,朱 敏,李秀雄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特需醫療中心,廣東 佛山 5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藥物治療首選吸入糖皮質激素和長效β2激動劑[1],但治療效果與正確吸入藥物有密切關系。本研究旨在探討同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慢阻肺患者院外吸入藥物正確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老年COPD患者,男38例,女32例,均使用信必可都保干粉吸入劑。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中診斷標準[2],神志清,可自行用藥,知情同意;照顧者與患者24h同住且不收取報酬、有正常的閱讀和溝通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障礙;不能自主用藥;不愿參與研究;照顧者未與患者24h同住或收取報酬;無法正常閱讀和溝通。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5例,實驗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67.2 ± 5.6)歲,病程(10.40±5.3)年;文化程度:文盲14例,小學文化5例 ,中學文化11例,大專及以上文化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67.1 ± 5.8)歲,病程(10.42±5.2)年;文盲14例,小學文化7例 ,中學文化9例,大專及以上文化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責任護士進行吸入藥物使用培訓,100%考核達標。
1.2.1 對照組 責任護士根據醫囑向患者發放信必可都保吸入劑使用方法資料,為患者詳細講解操作步驟,并利用道具進行操作示范,告知相關注意事項。護士跟進患者的吸入用藥全過程,確保患者熟練、正確用藥。患者出院后電話隨訪3個月。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同期護理干預。責任護士加強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溝通,建立良好治療關系,告知都保的作用原理,指導縮唇呼吸、深吸氣、屏氣的技巧及其必要性,取得他們的配合。詳細指導都保的操作流程,至少示范4次[3]后讓患者及照顧者親自操作,確保熟練準確掌握。患者每天用藥時責任護士進行巡查,對操作細節進行強化指導。鼓勵患者及照顧者提出疑問,及時解答。
采用自行設計《COPD患者信必可都保吸入流程檢查表》評估患者吸入藥物的正確性。檢查表包括:(1)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聯系電話等一般資料。(2)藥物吸入步驟及錯誤操作:①規范裝藥:旋松拔出瓶蓋,拿直都保,握住底部紅色部分和中間部分,向某一方向旋轉到底,再旋回原來位置,聽到“咔噠”聲。錯誤:都保歪斜、未旋轉到底,未聽到“咔噠”聲。②規范吸藥方式:呼氣,吸嘴放上下牙齒之間,雙唇包住吸嘴,用嘴用力深長吸氣,屏氣5秒。錯誤:對著吸嘴呼氣、吸力不夠、吸后無屏氣或屏氣時間<3秒。③用藥后規范處理:漱口。錯誤:無漱口。④遵醫囑用藥:規律、按時、足量吸藥。錯誤:私自減量、間斷用藥、自行停用。⑤藥物規范保管:吸嘴使用后及時擦拭,藥物密封和陰涼干燥的環境保存。錯誤:藥物使用后未清潔吸嘴,無放置陰涼干燥的環境等。本研究中患者在出院時及出院后3個月分別用該表進行測評。
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出院時,兩組患者的吸入藥物項目正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3個月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對照組出院后3個月的吸入藥物項目正確率低于出院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出院時與出院后3個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吸入藥物正確率變化[n(%)]
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信必可都保包含布地奈德和福莫特羅兩種藥物,廣泛應用于COPD患者的治療[4],其吸入方法的正確性和藥效、副作用密切相關。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為老年患者,有多病共存,文化水平較低,記憶下降,雙手欠靈活等特點。出院時兩組患者經護士培訓后均100%掌握都保的正確吸入方法,但出院3個月后,對照組患者在裝藥、吸藥方式、用藥后漱口、遵醫囑用藥及藥物保管的正確率明顯下降,與出院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患者容易遺忘用藥劑量及操作要領有關。實驗組因受過培訓的家庭照顧者24h陪伴患者,有效指導、幫助、督促患者吸入藥物,出院3個月吸入藥物正確率與出院時無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同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院外吸入藥物的正確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