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宋微
作為歐盟第四大經濟體和G7成員國之一,“南歐鎖鑰”意大利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發掘商機。除傳統的旅游、食品、服裝和汽車產業合作,一些新的經濟領域也涌現出投資機會。
擁有悠久商業文化和較高工業水平的意大利具有許多獨特優勢。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心,緊鄰國際能源供應重要來源地中東及北非地區。同時,意大利在歐盟框架內與22個國家和地區簽有自由貿易協定,貿易通暢程度很高。在人才方面,意大利有20多所排在世界前500強大學之列的高等院校,平均每年提供近30萬高質量大學畢業生。意大利勞動力素質整體水平較高,專業技術水平較強。意大利專利數位居第六,注冊商標數位居第四,擁有40個現代化科技園。很多意大利企業掌握行業領域世界領先技術,并且在全球擁有廣大客戶網,是外國企業技術升級和拓展市場的上佳選擇。此外,意大利沒有設立專門針對外國投資合作的法律,外國投資者在意大利投資享受國民待遇。
在投資方面有兩大值得注意的領域。一是電商物流相關領域。此次中意兩國上周簽署的《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為雙方電子商務合作打開了便利之門。一方面,中國企業可以投資意大利的物流產業,暢通意大利國內電商與跨境電商的運輸通道。當前,物流業占意大利GDP的7%,但發展不平衡,南部地區物流業不如工業集中的北部地區發達和完善。南部地區處于地中海中部,在歐洲和北非貿易中地位重要,加上歐洲商貿走廊計劃的實施,物流發展潛力很大。中企可考慮特許經營貨柜碼頭和支線船舶,在港區設立歐洲分銷中心、以及投資物流用不動產等。另一方面,在商品供應方面,中國投資者可以考慮在意大利政府重點引資的地區進行投資。對于在南部巴西里卡塔、卡拉布里亞、坎帕尼亞、普里亞、撒丁島、西西里島六個大區投資的外國企業,意大利政府提供包括贈款、免稅、低息貸款和政府信貸擔保等優惠政策。
二是信息通信產業。意大利的固定寬帶市場起步較晚,發展狀況落后于德、法等國。意大利政府于2015年8月通過了總額達120億歐元的“超寬帶”計劃,希望在境內建立一個可覆蓋1000萬用戶、800座城市、400家醫院、2000所學校以及5000個政府行政部門的寬帶網絡。
此外,2016年底意大利政府推出“意大利工業4.0規劃2017-2020”,主要圍繞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九大支柱技術,希望全面普及工業4.0概念,培養相關人才,提高新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和管理水平。意政府為此推出130億歐元減稅計劃,并投入100億歐元支持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企業可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投入到云計算、綠色信息以及相關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意大利法律體系繁冗復雜,而辦事人員工作效率較低。加之行業協會影響力大,司法周期長,平均案件訴訟周期長達7年,卷入法律糾紛的企業將面臨高昂訴訟成本。此外,意大利融資難度較高。為應對債務危機蔓延可能對銀行業的沖擊,意大利各大銀行近來收緊信貸條件。合同履約風險也較高。意大利企業拖延付款的情況較多,很多中小企業借這一手段周轉資金。荷蘭Atradius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歐洲規定的付款時間為60天,而意大利企業平均為74天左右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