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國卿
遼海之地多溫泉,其中最有歷史和最有名氣者當屬被稱為“狗兒湯”的本溪溫泉寺。它深藏在長白山西緣的太子河邊,群山環抱,霧繞云蒸,早年只有通過太子河航運才能與外界溝通,然后有了運煤與運木材的小火車,后來又修通了“小小線”,再后來又發現了與此僅隔7公里的著名景觀本溪水洞。但盡管如此,每每到這里,入山見寺,寺邊滌泉,還是多少有些桃花源般“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感覺。深山藏古寺,古寺名溫泉,再加上那只狗的傳說,溫泉寺的靜謐與神秘就更給人以出塵的愉悅和神話般的遐想。
? 第一次到溫泉寺,是從沈陽坐火車到本溪,再從本溪坐小火車來這里。
? 說是小火車,即因為這條鐵路是從本溪開出的支線,叫“溪田線”,從本溪市到“田師傅”,全長僅有75公里。火車從本溪車站駛出,沿著太子河,溯流而行,穿山跨橋,蜿蜒東北。車窗外是郁郁蒼蒼的山巒溝谷,太子河水一會兒從鐵橋下洶涌流過,一會兒又仿佛貼著車輪蕩漾,一會兒又突然于遠山間飄出。河谷時而逼仄如罅,車行其中,如穿山裂谷;時而平坦開闊,峰巒起伏,遠山一覽無余。漫山草木,或一片楓林深紅,或幾株柞樹淺黃,或滿坡松柏翠綠。紅、黃、綠交織的山谷如同一幅寫意的大油畫,鋪展在九月高藍的天空下,雄闊而深沉。火車一路吐著白色的蒸汽,轟鳴著經過小堡、沙巴嶺、牛心臺、老官垃子、磚瓦窯、二加嶺,三次穿過隧道,四次跨過太子河,40多公里的路程,火車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溫泉寺站。
? 溫泉寺火車站可稱得上是袖珍型的車站,這樣的小站,在我遼西老家通往寶國鐵礦的鐵路線上有,但那不叫車站,叫“乘降所”。遼東半島最南端的旅順也有,但它比溫泉寺的更精致、更氣派。溫泉小站背靠群山,旁臨太子河水。車站的紅頂小房子是那種典型的日式建筑,寧靜素雅,依然保存著古樸的韻味。人還沒走出站臺,小火車即一聲長鳴沿著太子河向大山深處駛去,小站寂靜一片,秋日的陽光泛著金黃色灑在站臺上。下車的人們慢慢走出站口,站臺上只剩下我一個人。幾株蒼翠的松樹掩映著紅色的屋檐,一群灰喜鵲追逐著在樹上飛來飛去。我順著火車駛去的鐵軌,望向遠方的盡頭,那太子河的深處不知有著怎樣的風景。
? 出得站臺,迎面即是二層樓的“狗兒湯”洗浴中心,還有不遠處最該顯眼但卻極不顯眼的溫泉寺。順著山坡柏油路上行,兩邊有多家溫泉療養院,還有農家飯莊。路旁有山羊在吃草,小豬也在樹叢間穿行。不時有“咕咕”叫著的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出現,有的在草窩里匍匐,有的在草棵間覓食。此情此景,讓我一下想起了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中的詩句:“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在這樣一個地僻紅塵飛不到的地方,多想攜一二知己,炒一盤笨雞蛋,燉一鍋山羊肉,再溫一壺老酒,對著滴翠的山影,酣暢地喝一壺,然后跳進“狗兒湯”中淋漓地泡一次。一邊泡著,一邊侃著溫泉寺的歷史,述說著努爾哈赤與“狗兒湯”的故事,豈不大快哉!
? 好好的溫泉寺,好好的溫泉,干嗎要稱“狗兒湯”,不明白的人還以為這是在罵人——“狗泡澡的溫泉”。
? 然而,熟悉溫泉寺歷史的人都知道,這里的溫泉本來就是從“泡狗”開始的。1935年刊行的《奉天通志》曾有這樣的記載:“寺前有溫泉,曰狗兒湯,有冷熱之泉,同時涌出,混成溫水,適于澡雪,泉周甃石為池,遠近來浴者,接踵于途。”民國時成書的《東三省古跡遺聞》中的“狗兒湯”條也曾記載說:“本溪縣東五十里,溫泉寺之前,有狗兒湯存焉。其泉溫而不熱,相傳清太祖蒞臨時,有御犬時患疥瘡,浴之于池,數日后毛革日新,霍然痊復,因命名曰狗兒湯。厥后寺僧筑室三間,遠近人士,有患疥瘡寒癥者,輒往洗澡,罔不奏效,而狗兒湯之名遂至今存焉。”史籍和當地的傳說記載是一致的,它將溫泉寺的歷史拉回到了清前時期。
? 1619年3月,明朝調集14萬大軍討伐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掌握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殲滅6萬多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大捷之后的努爾哈赤心情舒暢,帶著親兵衛隊打獵到了溫泉寺這個地方。那時,這個地方歸清河堡所轄,稱“溝兒湯”,意即這里溝中淌有溫水,熱如沸湯。此時努爾哈赤身邊帶有一只愛犬,不知從哪天起,這只愛犬渾身長滿了疥瘡,百般治療,均不見效。忽有一日,愛犬不見了,努爾哈赤于是急忙派人四處尋找,后來發現愛犬竟臥在溝兒湯的熱泉之中泡癢。幾天之后,愛犬身上皮毛一新,疥瘡竟然不見了。努爾哈赤非常高興,當即就將溝兒湯命名為“狗兒湯”。他自己此后也常來這兒沐浴休息,于是“狗兒湯”就成了他的療養之地。
? 在溫泉寺,還有另一種版本的傳說,說是當年努爾哈赤來此游獵,在一種叫作漆木的大樹下乘涼,不幸被樹所“咬”,渾身起皰,請了很多醫生也沒有治好。偶然的機會在溫泉里泡了一回,竟然痊愈了。此說或許為真,因為當地人都知道漆木咬人一說。所謂的咬人,其實不過就是一種過敏現象。
過后我又打聽“狗兒湯”原址,人們告訴我,那個火車站前有三個鈦金“狗兒湯”大字的二層樓洗浴中心就是。原來的“狗兒湯”就是個露天的熱水池子,后來在池子的原址上修起了這座嶄新的洗浴中心。“狗兒湯”后面就是溫泉寺。因為屢遭劫難,寺院十分破敗,只有寺前的兩座古舊石碑和寺后的一棵虬枝蔓展的古松還在證明著這里曾是一座古寺。
? 據相關史料記載,歷史上的溫泉寺是頗有些宏偉氣勢的。因為“狗兒湯”之名氣,廣慧、廣智兩位僧人開始于此建寺,最初名為“三官廟”,后又因泉改寺,稱湯山寺,清初則更其名為溫泉寺。又因溫泉寺地區在明末清初之際歸清河堡管轄,所以此地溫泉又稱清河泉、清河湯泉、清河溫泉等。據康熙三十七年(1698)《重修溫泉寺碑記》所載,康熙年間,廣慧、廣智二僧之徒輝元曾籌募資金,從康熙十三年開始到康熙三十七年,前后歷時24年時間進行修葺擴建,使溫泉寺“金碧交錯,旌幢琳瑯,獅座蓮臺,莊嚴起敬”,初具規模。其寺旁溫泉也“浴之能祛病,故遠近有病者就而浴之,果不藥而廖者亦甚伙”。乾隆二十一年(1756),溫泉寺發生了一場罕見火災,寺內建筑物遭到嚴重破壞。后在僧人主持下進行重修,經過一年,工程告竣。據乾隆二十二年《重修溫泉寺碑記》所記述:“前有太水,清波環繞;后有層巒,聳翠照臨。左右諸嶺,實為壯觀,故東山之第一盛境也……維摩月殿,群瞻貝葉千尋;迦葉云廚,行睹蓮花十丈。”此次重修,在寺內還建有“湯房三間”“有病者就而浴之”。
? 清末民初時期,溫泉寺又大修過一次,廟宇占地面積不斷擴大,除了溫泉寺,還建了其他祠廟,北有天王廟,南有龍王廟,西有娘娘廟,東有山神廟。香火鼎盛,成為本溪地區著名的宗教圣地。
1949年之后,溫泉寺經過不斷整修,增加了多處療養院,成為本溪地區著名療養地和十大風景名勝區。近400年的溫泉歷史和獨特的山水風光,再加上帶有皇家色彩的渲染,不僅使溫泉寺具備了名勝之地的必然之要素,同時也有了更吸引人審美鑒賞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