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隱
我是個沒有恒心的人。
我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在高三開始補課的7月16日全面進入沖刺階段——晚睡早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結果,直到8月2日的時候,我還是每天踩著學校6:40關閉宿舍大門的鈴聲離開宿舍樓。
我想要學好數學,又無比厭惡數學,那些數列、三角函數,一個個都叫囂著朝我張牙舞爪。我無數次把試卷揉成一團塞進桌肚里,最后還是灰溜溜地把它掏出來展開壓平,繼續做題——我沒辦法跟數學真正“撕破臉”,畢竟我還要靠它扶持著自己考進大學。
作為期末考從前10名滑到200名之外的昔日尖子生,我很“光榮”地被“邀請”到周一的年級大會上作檢討。站上臺的那一瞬間,羞恥感頓時溢滿臉龐。我朝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望過去,看到無數張表情各異的面容,嘲笑的、驚訝的、同情的、冷漠的……最終,我的眼里滾出了羞憤的淚水。
還記得開學的第一次摸底考試,當我依然對著選擇題冥思苦想不知道該蒙哪個答案的時候,我旁邊的男生已經翻頁去做計算題了。他翻頁的聲音,讓我心碎。
過了兩天,去教室的時候經過公告欄,看到有新的年級成績榜,我的心開始忍不住撲通直跳,一時連呼吸都忘記了。飛快地掃了一眼,沒有我;又掃了一眼名字是兩個字的,還是沒有我。這時看到有同學走過來,我禁不住落荒而逃。我知道自己太自以為是了,但是心里并沒有感到不平衡,因為我知道,那些登上年級成績榜的人,肯定付出了比我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從那之后,我開始不斷地把睡覺時間向后推遲,不斷地把起床時間往前調整,不斷地背書,一遍遍地默寫單詞和知識點,不斷地做練習、收集錯題,不斷從一個老師的辦公室奔向另一個老師的辦公室……
我忘不了班主任對我說的“堅持才有希望”,我想,無論如何,都要為自己拼一次,即使結果不能盡如人意,日后想起時也不至于痛罵那個曾經貪圖安逸的自己。
嚴重不足的休息時間讓我的身體開始有些吃不消,先是腦袋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隨即就擴散到了全身,變得四肢無力、昏昏沉沉。課間上廁所的人很多,為了不把時間浪費在排隊上,我甚至選擇不去上廁所,從早上6點到中午12點放學,我幾乎沒有離開過我的座位。等到大家都離開去吃飯了,我才小心翼翼地往廁所走去。
經過復讀班的時候,他們正在掛橫幅,上面寫著“十年寒窗苦讀日,只盼金榜題名時”,然后一個女生笑著跟她們班長說:“我們都讀了13年了。”聽到這句話時,我鼻子一酸。
高考容不得失敗,而他們也沒有再重來一次的精力了。高考最讓人痛苦的,是它無法預計結果。假如這一刻你選擇了放棄,就意味著之前寒窗十幾載耗費的心血、付出的精力都白費了。
有時候晚上睡不著,我就站在陽臺上看著漆黑的夜色,心里對未來沒有任何的把握。遠處的樓房透出星星點點的燈火,在濃重的黑暗里顯得格外微茫。
傳說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三已經來了。
高強度的學習任務讓我幾乎喘不過氣來,比如學校規定每周要背800個單詞,然后默寫,考不到80分的學生就要補考。每天做著無數的試卷,機械地背著那些文言文里的實詞、虛詞,以至于我最后麻木到做完一張語文試卷后不是欣賞文字的瑰麗,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翻到最后幾頁對答案,然后給自己打分。
高三的日子很寂寞,每天都有著做不完的試卷。每個人都在沉默地做題,沒有人像以前一樣在課間的時候怪叫著大聲講笑話,沒有誰會聚在走廊聊天打鬧。我坐在窗邊,戴著我的黑框眼鏡飛快地在草稿紙上畫出一個個函數圖像。隱形眼鏡早就被我收起來了,我也不再在早晨對著鏡子打扮自己,甚至很多時候連頭發都沒有梳,隨便抓幾下然后扎起來就萬事大吉了。我始終記得英語老師說過的話:“也許在你照鏡子的時候你已經比別人少背了10個單詞,少做了3道題,而這也許會讓你與你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是高三改變了一切嗎?還是我們改變了自己,在高三這一年?
很多女生都曾在私下里哭過,可是哭也沒辦法,一邊抹眼淚還得一邊繼續背單詞。
整個教室里彌漫著風油精和咖啡的味道,參考書塞滿了課桌桌斗,還一摞兒一摞兒地堆在桌上,剩下一塊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用來寫字。很多時候我寫那些長長的政治問答題寫到手軟,抬起頭看到頭頂日光燈發出模糊的光,睡覺的想法便油然而生。但僅僅趴下去不超過3分鐘,我就會慌亂地抬起頭,看著周圍演算著題目的同學,心里升起一股內疚感,似乎因為這3分鐘,自己就比別人落下了一大截的距離。
每天我們在灰藍色的清晨里醒來,大家擁擠著,睡眼惺忪著,用嘩啦啦的水聲把天色沖刷明亮。
再也沒有人敢早睡,仿佛11點前睡覺的都是罪人,在凌晨5點多便頂著厚厚的黑眼圈起來背單詞。大家都知道,這才是剛剛開始,未來一年的路還會更寂寞更漫長。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就要勇于舍棄一些東西,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兩全之計。我們選擇什么,就要舍棄什么;得到什么,就要放棄什么。
世界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的。
堅持很難,努力很辛苦,但跟夢想比起來,一切都微不足道。苦,從來不是白吃的,只要你吃了比別人更多的苦,忍了比別人更多的痛,就值得擁有更好的未來。
這篇文章,給你,也給我,給所有奮斗在高三的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