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人
20年前被老師欺負,20年后攔路再打回去,乍看這翻舊賬的情節,將矛頭對準打人者是許多人的本能反應。但有些后續卻推動了網友態度的扭轉,也推高了此事的輿情熱度——疑似打人男子常某16日晚在網上“解釋”,這樣做只因20年前被該老師欺負,對他的心靈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一時間,很多人為其套上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劇情框架。
但問題是,20年后報復當年的老師,真的就是“君子報仇”嗎?首先,需要被重復的常識是,暴力不該被推崇,也不應被抹上“快意恩仇”的色彩。如果說昔日老師施暴極不可取,那現在“以暴制當年之暴”同樣不可取。
其次,“卯算寅賬”絕非討說法的正確打開方式,只會顯出個人的器量促狹、格局不夠。時間縱然不能撫平一切,也足以熨平絕大多數的創傷,因為經歷得越多,格局眼界也會被撐得越大,包容度也會越高。都說仇恨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雖然我們未必能做到“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可多些對暴力的克制,少用施暴的代價“懲罰”自己,多用時間抹平傷害,卻并不難做到。
“20年前被老師欺負,如今攔路打回去”是病態做法。為這種“行私刑”喝彩,更是一種是非的倒置、價值的混亂,帶來的只能是戾氣,而不是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