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適合話題:
積累;靜心;
內涵
1919年,張大千從日本返回上海,結識了上海書法家曾熙。曾熙很欣賞他的才華,準備收他為弟子。曾熙仔細地看了他的畫后,便問他平時讀什么書。
張大千說自己看的多是繪畫方面的書,曾熙點了點頭說:“我沒有猜錯,你的作品有‘三氣——俗氣、浮氣、匠氣。如果有‘三氣存在,你只能做個畫匠,而當不了畫家。”
張大千連忙問曾熙,怎樣才能除去“三氣”?曾熙說,只有多讀書、讀好書這個辦法,你自己去思考吧。張大千想了一晚上,終于得出了答案:文化是畫作的靈魂,多讀書才是改變氣質之道。要想成為畫家,需要博覽群書,不僅需要看專業方面的書,還要熟悉經、史、子、集等書籍。
從那以后,張大千開始手不釋卷,他看的書多且雜,不僅看藝術類書籍,還讀藝術之外的學術著作,由此積累了很多知識。
對那些向他請教的年輕人,他教導他們: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畫家畫得多,但真正靜下心來看書的人少。多讀書可以提高文化品味和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創作出有靈魂的作品。
每個人都有“三氣”,怎樣消除“三氣”,讓事業發展順利,多讀書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對所有人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