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姚雨
大學里的“小別離”
進入商學院前,我做過一年的工科生。
高考結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我在報考時將考分價值最大化,剛好夠上了這所省外的“211”。得知自己被“南師大”錄取時,我多少有些慶幸,但專業選擇上就毫無余地了。開學報到時,家人與我心中便都有些陰晴不定。
我被調劑在機械工程學院,一個想都沒想過的專業。
學院所在的紫金校區,地方很小。可在對校園初始的失望后,卻也慢慢發現了它的可愛。不同年級的學長學姐“抬頭不見低頭見”,剛在球場照面,下一分鐘又在公共浴室門口碰了頭,晚上又一不小心在同一個教室上自習,熟悉得好像仍在高中。因為地方小,整個校區才一棟教學樓,演藝大廳就設在一樓西北角,有活動的晚上,響動稍大,就能旁聽到節目聲。
可那段恣意的日子過后,我卻開始意識到內心的“兩難”。因為隨著期末臨近,一旦轉專業成功,我就要轉校區,離開這些可愛的朋友了。如今的我,還能堅守“離去”的初心嗎?那些日子,我一邊努力畫好每周的機械制圖作業,一邊自學商學院的宏微觀經濟學教材,讓內心像一部設定好了的機器,不問來路和去處。有一晚熄燈后,上鋪的室友忽然問我:“你還轉嗎?”黑暗里,我不知如何回答。
那時我會想,就讓轉專業考試的日子永遠別來了吧,就讓我一邊享受紫金朋友的陪伴,一邊充滿希望地往仙林追趕。是啊,有摯友可依,有希望指引——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才懂得,那時光飛逝的三百多天,已是我日后不再復現的溫暖年華。
記得轉專業結果出來那天,我一邊和媽媽匯報好消息,一邊涌起落淚的沖動。紫金小道上那蔥郁的梧桐葉影,覆蓋了我來南京第一年的點點滴滴,仙林寬闊的大馬路上,再也看不到這樣濃密的樹影了。
后來,很多學弟學妹問我轉專業的經驗,我總在末尾加一句,哪怕最終沒有成功,你也并沒有失去太多。
我和其他幾個轉專業成功的同學一起請大家吃飯。雖然要離開紫金,但只是“小別離”。我們干杯,為這一年,為相識相知。時至今日,我仍記得這細微又切膚的痛。那曾是我無比想逃離的地方,如今午夜夢回,卻總會回到最初的那天。那一天,白云流轉、晴空湛藍,我又回到19歲,重新站在了它面前。
有面墻記得我“到此一游”
大學里必做的就是參加各種感興趣的社團。
當時,“南師大”校園廣播Young Radio(青春廣播)已是華東高校群里的品牌廣播,喜歡聲音藝術的我,把它認定為第一選擇。
在紫金,我就是廣播臺成員之一,但因為紫金人少,海選時競爭也相對小,加上校區之間沒有直接的“轉臺”通道,有過一年經驗的我來到仙林后,依然要和眾多新生一起參與招新PK。
猶記得離開紫金時學姐對我說:“去了仙林更要好好表現,做出好聽的節目,給我們紫金爭口氣!”
我就是懷著這樣的理想,一路跌跌撞撞,直至收到了仙林臺編輯崗錄取短信。
廣播臺設在化成樓三樓。那條長長的走廊上貼著密密麻麻的海報——從夢露到安妮·海瑟薇,從“電臺司令”到里昂那多·科恩,從《肖申克的救贖》到《星際迷航》……迷幻、張揚、絢爛。海報墻印證著前輩對我說過的話:一定要多看多讀多聽,才能寫出有內容的節目。
大二下學期,一年一度的南京高校廣播臺交流活動來臨。南京十多所高校的廣播人將聚集“南師大”,在多媒體教室輪播節目。之前我將自己的節目作品報送臺里,如果臺長選中,就可以作為本校代表作品在全場播放。
如果能被選中,是不是就實現了“爭口氣”的理想?我帶著一絲志在必得的憧憬,甚至有點信以為真——因為我上交的,真的是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了!
輪到我們了。可緩緩響起的聲音,卻讓我定在原地。
不是我的節目。
為此我難過了好幾天,但也正是這次挫折,促使我將老臺員電腦里所有的電影、音樂拷貝過來,開始踏踏實實地積累、品析。努力記憶越來越多的陌生名字,在深夜的床頭單曲循環,揣測音頻剪輯的精妙創意。
漸漸地,我和前輩有了更多的話題。我們一起分享在摩登天空音樂節的經歷,一起去小劇場看非院線電影放映,也會在讀到主持人馬世芳的句子“廣播就是一個人心里有很多話,然后想把它分享給大家”時會心一笑。
一年多下來,我的影音積累越來越多,質量稿子越來越好,后期制作也越來越熟練。大三那年,我成了廣播臺主編,甚至因此通過學姐推薦,獲得了去江蘇廣電總臺參與《非誠勿擾》記者場的機會。
那是我第一次來到現場觀看綜藝。結束后,臺長對我說,從你進臺到現在,一直看得到你的努力和熱愛。你馬上大四了,畢業后如果有意往媒體方向發展,我可以多帶你來這里,結識圈內的老師。
一時間我感動得無以復加,也因此獲得提醒:畢業在即啊!我該選擇與經濟專業相關的工作,還是依興趣走上傳媒道路?
經歷了整整半年的思考,我婉拒了臺長的邀請。
我想,還是把心里的熱愛留給業余吧。我不知道選擇媒體行業,是否可以更好地發光散熱,但我能夠確定的是,用業余的時間來熱愛它,一定更熱,也更愛。
如今,我已畢業,離開南京,回到杭州。許許多多陪伴過、幫助過、指引過我的人也都散落天涯。青春就是如此,盛放了太多交匯與相逢,才把記憶雕刻得斑斕而繁復。我的大學和青春被一同留在了南京,無數記憶也沉淀在身后深深淺淺的腳印里,但只要我回頭,總會立刻看到那座城、那條路、那些人……
是他們吧?
一直都是。
他們在那里熠熠生輝,成為我此生不忘的溫柔與慶幸。
南京師范大學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祥地之一。截至2018年3月,南京師范大學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為地理學;國家重點學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原理、學前教育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動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