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赫赫有名的洛克菲勒家族,總會令人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大家族是如何將財富順利延續到第六代的?

19世紀下半葉,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1859年,老約翰敏銳地從賓夕法尼亞州打出的第一口油井里嗅出了石油的潛力,在此后石油繁榮的年代,他又創辦了標準石油公司。1937年,老約翰與世長辭,留下了外界估值達14億美元的財富。
公開資料顯示,1934年,小洛克菲勒作為委托人,在他60歲的時候第一次設立了家族信托,受托人是大通國民銀行,受益人為其妻子和6個孩子。之后,在1952年他78歲時又為孫輩們設立了信托,受托人是Fidelity Union Trust。
我們可以從1974年洛克菲勒家族提供給政府的一份文件中看到,當時信托的總資產價值為7億美元,包括1934年的6億美元資產及1952年的1億美元資產,其中股票資產占90%。從持股情況中可以看出,受托人對信托資產進行了分散化的投資,但石油資產仍然占股票資產的44%。
家族信托是有效傳承企業股權的工具之一。從公開資料來看,小洛克菲勒在1934年的信托是通過公司的股票和房地產設立的。股權作為信托財產,會登記在受托人的名下,家族成員僅作為信托的受益人享受信托的分配,后代無法將這些股權進行分割。這保證了股權的完整性,避免失去對公司控制權的風險。
股權作為現代企業制度和資本市場的產物,是社會財富的一種重要類型。當前,股權信托已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種類,并成為企業融資以及個人財富保護與財富傳承的重要方式。
我國股權信托從國外引入國內,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直到2016年,原銀監會才明確了信托的八大業務,即按照資金運用方式兼顧資金來源將其劃分為債券信托、股權信托、標品信托、同業信托、財產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事務信托。
股權信托屬于信托公司的創新型業務。不同于在二級市場上的股票交易,股權信托是指投資于非上市的各類企業法人和經濟主體的股權類產品。和傳統業務相比,股權信托算是一種另類投資。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初期,股權業務被看成一種以資源為導向的機會型業務。起初,只有少數信托公司試水股權信托,不過,大多數信托公司還是將精力集中在傳統業務上。
和任何創新業務一樣,股權信托剛興起時,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近年來,原銀監會曾多次發文件規范股權信托業務。有意思的是,從文件規范的內容上,可以看出信托公司探索股權信托的步子在逐步擴大。
2008年,原銀監會下發《中國銀監會關于印發〈信托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托業務操作指引〉的通知》(銀監發〔2008〕45號),鼓勵和規范信托公司股權投資業務發展以來。隨后,探索股權信托業務的信托公司逐漸增多。
業績突出的團隊也開始嶄露頭角。從下面這組數據可略窺一二:
據統計,2010年股權投資信托主動管理項目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為國聯信托(174.19%);蘇州信托和湖南信托以75.53%和69.39%的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而中信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的該項數據僅為11.15%、17.91%和6.54%。
2010年,國聯信托跑贏了其他同行。但是,國投信托的股權投資團隊就沒那么幸運了,-13.78%的業績令其排在行業末位。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股權信托最大的風險是被投公司的成長性風險,也就是產業風險。比如行業選得準不準、對未來看得準不準、對團隊投得準不準等。
股權信托業務的推進沒有監管部門預想得順利。信托公司受到專業團隊、風控文化、激勵機制、投資者群體特性、退出渠道不暢等因素的限制,股權投資業務并沒有真正發展起來。
2009年以前,信托公司運用固有資金進行股權投資,僅限定為金融類公司的股權投資。2009年,原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部分信貸監管政策促進`經濟穩健發展的通知》,“支持符合一定監管評級要求、貨幣性資產充足的信托公司以固有資產獨立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投資額度上限為凈資產的20%。此次政策的調整,進一步拓寬了信托公司固有資金的投資范圍,也意味著監管層進一步鼓勵信托公司獨立從事私募股權投資業務。
盡管監管部門一直鼓勵信托公司將股權信托業務打造成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只有當信托公司切身感受到不得不轉型時,才開始重視股權投資業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14年的市場環境使得債權信托業務面臨多重壓力,部分信托公司開始將股權投資業務作為轉型重點方向著力推進。
2014年4月,原銀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4〕99號),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真正的股權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信托公司設立直接投資專業子公司。”自此,設立專業子公司受到信托公司的關注。
比如,中信信托于2012年成立了子公司中信聚信,重點涉足文化、航空航天等行業。另外,興業信托、上海信托等也都設立了子公司。
監管部門的鼓勵仍在持續。在2016年12月召開的信托業年會上,監管層更是鼓勵信托公司用投行的方式做股權信托,鼓勵投貸聯動。同時,也明確要嚴格監管名股實債、假股真債、期限錯配、信用轉換等現象。鼓勵歸鼓勵,監管歸監管,股權信托若想健康長久地發展,還必須要走合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