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林
自2016年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啟動以來,成果豐碩,但試點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努力解決。
一是把“文化消費”等同于群眾文化藝術素質提升,忽略了該項工作要求的“推動我國文化消費總體規模持續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帶動旅游、住宿、餐飲、交通、電子商務等相關領域消費”。
二是把“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創建”混同于“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建設”,主要依托財政資金、公益性文化機構展開工作,在運用市場手段、以企業為主體等方面辦法不多,有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宗旨。
三是把“擴大文化消費”理解為“做強文化產業”,忘記了試點工作應注重培育城鄉居民文化消費觀念和習慣,以及從“需求端”調整文化產業結構、提質增效。
四是各地促進文化消費升級的方法、方式、渠道、手段還不多,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本位、企業主體的文化消費長效機制勢在必行。
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政府文化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是相關部門對文化消費的內涵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同時促進文化消費的思路和能力也亟待提升。
從當前的世界形勢看,在“反全球化”勢力抬頭、出口拉動變數較多的背景下,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升級應成為常態性的戰略手段,而不是一時之需。
從國內情況看,我國城鎮化建設仍將持續和快速發展,消費經濟是城市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主流,文化消費作為消費經濟的高級表現形態,也必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的重要杠桿。
在今后一個時期內,應特別注重認識研究文化消費對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方面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將文化消費工作真正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賦予其更高的期待,發揮其更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以后,未來應從國民經濟“消費升級”和文化領域“文化消費升級”融合發展的角度,認真研究文化消費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機遇,制定符合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律和國家文化戰略預期的中長期規劃,為文化消費更高質量地融入國民經濟主戰場創造有利條件,為文化消費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支持。

2018年各類文化產品受歡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