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巴索里諾(Francis Bassolino)(美國)

2018年蘋果手機全球銷售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被其CEO蒂姆·庫克指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這對不對呢?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本身沒有錯,但是,由于經濟體量巨大,今日中國GDP的年度增量,仍然是相當驚人的。而且,目前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經濟發展上,追求的并不是速度。
事實上,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中國仍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消費市場,且已經持續增長數十年之久。
庫克沒有指出蘋果手機銷售下滑背后更為關鍵的原因:在創新方面停滯不前,才導致消費者不愿更新換代、購買新型蘋果手機。“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根本不是蘋果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蘋果也不應否認,其產品在中國市場吸引力下降,也是因為中國本土手機品牌的崛起——價格比蘋果低20%~50%,質量和性能卻同樣出色。
但話說回來,即使中國手機性價比更高,也并不會立刻導致蘋果手機的市場份額顯著下降。原因在于,蘋果在中國擁有一批忠實擁躉。蘋果本可以通過降價來維持甚至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但他們擔心,這么做會使其從“頂尖品牌”的“神壇”上跌落下來,所以遲遲不愿降價,導致蘋果手機在中國銷售欠佳。
蘋果風光不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沒能跟上中國市場特有的產品周期和需求模式的變化。如果想在中國市場長盛不衰,蘋果可能需要研發出一個“扎根中國、專供中國”的產品群和大戰略。當然,要這么做的話,就意味著蘋果要變動整個組織架構和策略了。
另一個知名品牌通用汽車的高層也與蘋果一樣,試圖把營收下降歸咎于在中國市場銷售欠佳——中國是通用汽車的全球第一大銷售市場。
事實上,蘋果和通用出現問題的核心原因,并不是所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是其企業發展戰略不適應市場需求。
《紐約時報》近期刊發了一篇中肯的評論,題為“美國企業需要中國消費者”。文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速確實在放緩,但從長遠來看,中國消費市場還將持續增長,哪怕增長速度不如從前那么迅猛。任何跨國公司如果想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都必須對這個市場“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