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湖南農業大學牽頭建設的“南方糧油作物協同創新中心”暨“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現場評議會獲悉,油菜高效可持續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獲重大突破,成果在南方區域示范推廣超2200萬畝,新增收菜籽3.5億公斤,新增直接經濟效益20億元,帶動湖南乃至南方油菜種植面積穩定提升。僅湖南,油菜播種面積就由2013年的1890萬畝,增加到2018年的2050萬畝。
目前,我國食用植物油自給率僅35%,每年缺口達2700萬噸。如能充分利用好南方4億畝冬閑田資源發展油菜生產,有望大大提高我國食用油安全保障能力。
該團隊選育出了4月25日以前成熟、畝產可達150公斤的特早熟油菜新品種5個,填補了國內特早熟品種空白,有效解決了南方稻稻油三熟制種植的茬口矛盾,為提高南方冬閑田油菜種植面積,實現稻稻油三熟制周年增產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研究還探明了稻油輪作條件下稻田養分變化規律,提出了稻油輪作養分高效利用的途徑,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這一原創性自然科學成果,為南方稻油多熟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團隊自主研發的南方稻田油菜機械起壟栽培技術體系,使油菜畝均增產10%以上、節本增效200元以上。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