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開頭,表現(xiàn)煩躁的情緒,直觀而形象。
寫奶奶煮粥的動作簡明直接,直入主線。“糾纏”形象,為寫粥的狀態(tài)變化埋下伏筆。
聲音變化豐富,用熟悉的事物比喻,親切形象。動詞“叩”寫出聲音的感染力。這些描寫讓下文“我”有了不同感受更合理。
窗外,高一聲低一聲的蟬鳴似乎把炙烤的夏日都送進了室內。剛剛記住的冗長文字,演算完的繁雜公式又雜亂地在大腦中跳躍起來。我不勝煩悶,腦袋里再也裝不下一個詞語,手中也無法生出正確的答案,于是憤憤地扔下筆離開了房間。
一直在外忙碌的奶奶見我出來,拉過我的手,欣喜地說:“啊,累了吧!奶奶正要給你煮粥,快來瞧瞧!”我坐在凳子上,看爐火燒得正旺。鍋里的水已經沸了,咕咕地冒著泡。奶奶將洗凈的米放入沸水中,水和米便糾纏在一起。
時間慢慢地流逝,米和水也在變幻著狀態(tài)。先前煮沸聲激越如萬馬奔騰,如銅管齊鳴,直叩我煩悶的內心。一會兒之后聽不到翻滾聲,一切都變得緩慢而安靜。這時候,奶奶把火調到很小,小到只保持鍋里能持續(xù)發(fā)出咕嘟的聲響。
我側耳傾聽,那聲音如呼吸般均勻,仿佛融化了塵世的喧囂,融解了彼此的爭斗。“咕嘟,咕嘟,咕嘟”,那聲音輕輕的,柔柔的。它們又好像被一根無形的指揮棒牽引,聲韻悠揚,節(jié)奏和諧,悄悄地鉆進了我的心里,并用一種溫柔的方式,爬山虎般地纏裹了我的心靈。我頓時覺得,世事遠了;心,也靜了。
我又回到了書桌前。之前的煩躁消失殆盡,課本也散發(fā)著油墨清香。“咕嘟,咕嘟,咕嘟”,熬粥的聲音在我腦海中回響。我打開練習本,學著奶奶,耐心地熬煮著屬于我的“清粥”。不激越,不沉淪,氣定神閑地面對困難。哦,學習也要有熬粥的沉著冷靜。
那個午后,陽光恣意地釋放光熱,廚房中飄散出濃郁的清香。米粥酣甜,粘稠,潤澤。書房里,我端坐在書桌前,安靜且愉悅。終于,我體悟到了學習的快樂。
“咕嘟,咕嘟,咕嘟”,我要感謝這輕柔的響聲,是她讓我學會靜心地傾聽,讓我在沉靜中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愿我們都能學會在紛繁的世界里熬制屬于自己的清粥。
傾聽是描寫的重點。小作者反復摹聲。聲音細切而且輕柔,使“我”心靈純凈。這是“我”感受的轉折點,修改后顯得很自然。
簡潔的議論揭示了敘事和描寫的內涵,點明了中心。
再寫聲音與傾聽,感受的意義升華,主題也更加鮮明而深刻。
綜合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更能體現(xiàn)記敘文體的特點,以生動具體的描寫含蓄地表現(xiàn)主題。搭建好內心與外物之間的奇妙通道,是這篇作文構思的巧妙之處。小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摹了熬粥過程中的聲響變化,并據(jù)此觀照自身內心世界的情緒起伏,頗具創(chuàng)意。“聲音”“傾聽”與“快樂”是全文的著力點。小作者通過反復渲染,使主題表達含蓄而不失明確。
小試牛刀
請以“老房子”為題寫一篇作文。注意內容充實、主題鮮明、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