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博群
摘要:高中生涯是每個學生正值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的年紀,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對衣食住行有著追逐潮流的趨勢,在社會中消費水平頗高。然而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都是家庭給予經濟支持,若養成大量鋪張浪費的習慣,就會對其優良品質的形成產生相應影響。故培養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意識是尤為重要的。
關鍵詞:高中生?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問題
消費心理決定著消費行為的能動性。對于賣家而言,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并無多大關聯,消費者看重的是商品的質量問題,而實際證明抓住消費者的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消費者在行為上都是受消費心理的影響進行的,因此牢牢抓住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對賣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會處于不敗之地。
一、高中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間的關聯
在高中階段是學習生涯中壓力最為突出的時刻,學生們肩負著學習的重擔、心里承載著家長的寄托,在這枯燥乏味的生活中能夠使其輕松的時刻便是消費的過程。因此,許多學生為了得到一時的開心快樂,就失去了原有的理智,對一些不必要的物件進行盲目的購買,使其完全散失合理消費意識,進而形成拜金主義,使其不能養成良好的品格修養。以下我們就高中生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兩者之間的聯系進行闡述。
(一)高中生心智未熟,因一時快感入不敷出
高中生常常會因為這件物品外表光鮮亮麗,比較博人眼球就對其進行購買,而實質上這些物品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的次數寥寥無幾,而對于這種情況,每次都不能得到相應的控制。在這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檢討,在以后的行為中合理的控制自身消費心理,不被琳瑯滿目的商品誘惑;而另外的一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盲目消費觀念無動于衷,仍然不思悔改,屢屢再犯,對自己的這種消費行為不加以總結,甚至是家長給的生活費不夠的情況下,在網上進行借貸,比如:螞蟻花唄、借唄等等。這樣長期以往的發展下去,就會造成自我控制力極差、入不敷出的現象,使得學生對此產生煩惱和擔憂的心理,進而影響學習質量[1]。
(二)消費心理改變高中生心目中商品的性價比
每個人對同一物品的評價是有差異的,由于使用的方式和使用的目的不同,導致對商品本身的價值有了過高或者過低的看法。例如:在高二6班,小劉認為價值7888的戴爾電腦實際上只值5888,而小高則認為這臺電腦值8888,兩人因為消費觀念的不同,對同一商品的價值也有了不同的看法。這就造成了一些高中生對消費觀念的錯誤判斷,誤認為價格越高的商品其性價比越高,在這種扭曲的心理狀況下,使高中生的消費行為也有了各種各樣的變化。
(三)消費心理出現問題,導致超前消費行為的發生
心有所想就會付諸于行動。在高中生消費這一方面也是如此,有了消費的想法就會對此想法進行落實,兩者是息息相關的。高中生在消費心理的促使下就會使得原本的消費觀念發生改變,進而形成與之相呼應的消費行為。比如:在某一班級,形成了蘋果手機的跟風潮流,班里很多同學都拿了蘋果手機,而王東一直比較喜歡安卓系統的手機,對于自己一千五的手機已經很滿足了,但是同學們課后經常一起討論蘋果手機的各項性能的優勢,在攀比心理的驅使下,王東丟棄了自己的手機,在蘋果專賣店按揭了一部蘋果手機,王東想著只要自己每月節省一點,其他的都不是問題,這樣的做法就是超前消費,自己經濟能力沒有達到相應的消費水平,盲目追風使得自己最終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無法進行全身心的投入學習。
二、對高中生消費心理的分析
目前高中生的消費現狀已經引起社會及各個家庭的高度重視,由于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不是很成熟,對事物的價值觀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認識,因此只有對高中生的消費心理進行有效的掌控,才能夠對其消費行為起到相應的作用。下面我們就高中生的消費心理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攀比心理較強
高中生活是一個競爭急劇嚴峻的過程,學生之間不僅是學習過程的競爭、卷面分數的競爭,還會涉及到家庭經濟狀況的攀比等等,其中不乏還有消費水平之間的競爭。只要有消費就會有相互之間的攀比心理,對于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學生,其消費水平比其他學生要相對較好,家庭給予足夠的生活費讓其可以肆無忌憚的進行消費,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比其更好,這種學生通過攀比的方式來獲得心理上的充實感,產生這種想法是極其可怕的,同時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學校學生應該將過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更應該講究自己的道德修養,不能因為虛無縹緲的攀比心而誤了自己的學業,以致給本就辛苦的父母再徒增煩惱和經濟壓力[2]。
(二)求異心理較重
在學校中往往有一些學生喜歡講求個性化,通常把自己擺放在與眾不同的位置,只要同學中有人跟自己的相同,就要竭盡所能進行自我改變,表現在穿衣服、用化妝品等等諸多方面。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就會使其不斷的購買價格昂貴的化妝品、衣服等較為奢侈的產品,來滿足自身的求異心理。對于這種情況應該及時的給予制止,讓其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現階段真正需要的,才是適合自己的。
(三)從眾心理較嚴重
高中生對于自己的自尊心看得極其重要,在學校中只要其他同學有的東西自己想盡一切辦法都要得到,因為這關系到在班里會不會被人嘲笑或是被人視為異類,這種心理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盲目消費、從眾消費。比如:班級里的大部分學生都用的是最新款的蘋果手機,而小張拿的還是幾年前的款式,害怕被其他同學排擠、嘲諷,小張讓本就不寬裕的父母給自己買了相同款的手機,其實小張心里對其根本不喜歡,但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心,小張仍然選擇購買。這樣不僅使自己覺得過分虛榮,更是給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所以,對于高中生的這種從眾心理應該要及時的給予治理,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三、養成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的重要性
(一)合理消費意識行為的培養
就目前我們的經濟水平而言,已經得到了相對較大的提高,人們不再是衣不果腹的生活,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仍然不能忘記今天的好日子是先輩用熱血和汗水換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科學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消費理念,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根據自身的家庭條件,購買符合自己條件的商品,避免因超前消費給自己和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對生活中必須要用的物品進行購買,把物品的實用性放在首要位置,做一個理智、科學的消費者。
(二)規劃開支,培養理財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給孩子變相的進行理財觀念的灌輸,讓孩子感受到做一個合理消費者的快樂。孩子在消費過程中如若出現盲目消費的現象,父母此時要及時的給予提示,讓孩子對消費觀念有所認識,并為此進行反思。首先,對于每周所用的生活費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正常使用情況支配,不應該給孩子過多的零用錢,讓其夠用即可。其次,父母要培養孩子主動存錢的習慣,讓其適當的學會理財帶來的好處。比如:小王想要買一輛山地車,父母可以借助這件事引導小王去攢錢,讓其明白錢的來之不易,積少才能成多,讓孩子明白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是可以實現愿望。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對金錢有了新的認識,也會對消費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而提高孩子的消費價值觀[3]。
(三)學校應發揮引導作用
在學校,學校管理方應該對這種盲目消費的現象進行大力整治,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將這種萌芽扼殺在初始階段,例如:在校期間必須統一穿校服、不許染發、戴耳飾等等,若有違紀學生應給予相應的懲罰。其次,教師對班級學生要正面的進行引導和灌輸正確的理財意識,讓學生對理財有更加深入的認識,而不是遇到此類問題就將其回避,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應及時糾正。
四、結語
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高中生還不能正確的進行消費,對消費觀念的意識還不夠到位,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消費心理。面對生活中各方面的誘惑,對高中生提倡科學消費,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是高中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節課。
參考文獻:
[1]侯開元.淺析高中生的健康消費理念[J].低碳世界,2018,(10):313-314.
[2]余簫.關于高中生的消費行為和理財方法思考[J].報刊薈萃,2018,(02):66.
[3]宋詠澤.高中生消費觀念的正確培養[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3):281.
(作者單位:萊蕪市第一中學58級1級部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