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歡
【摘 要】進入21世紀,就是進入了高科技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變,在文化藝術領域更是如此,對于一直從事古箏教學和演奏的我們,也深深體會和感受到了科學技術帶給古箏的變化。本文就科技發展對古箏發展的促進作用談談具體的表現。
【關鍵詞】高科技;古箏;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3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045-01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高科技時代的中國,先進的科學技術除了用于生產制造生產、生活、交通用具以外,帶給文化藝術上的變化也有目共睹,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本文結合古箏的發展談高科技帶給古箏的變化。
箏,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已有至少2500年以上的歷史,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的長河中,曾出現過多種樂器,有些曾經繁榮但未流傳至今。
科學技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帶來了巨大的變化,21世紀是高科技的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是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古箏藝術乘著時代東風,也大踏步的向前發展著。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古箏指甲的發展。關于古箏指甲的記載,有魏晉南北朝時期蕭綱的《箏賦》:“”提及梁朝人陸太喜用鹿骨做的指甲彈箏。唐代,彈箏義甲有竹制:唐代李匡文著《資暇錄》:“今彈琴或削竹為甲以助食指之聲者……若能去假還真,其聲宛美矣。”宋代程大昌著《繁演錄》:“箏,鼓弦竹聲樂也,今箏未有以竹為之者。”
從古至今,指甲的材料一直在演變,鹿骨、竹、象牙、牛角、賽璐璐,人們現在找到目前來說適合彈奏的材料:玳瑁。玳瑁是海洋中較大而兇猛的肉食性動物,經常出沒于珊瑚礁中,主要捕食魚類、蝦、蟹和軟體動物,也吃海藻。外殼堅硬,用來做指甲耐磨損,音色透亮。隨著科技發展,機器打磨已經代替了人工手工制作,制作的工藝精細,形狀圓潤,甚是精美,有些可以收藏。但玳瑁被國家列入二級保護動物以后禁止捕殺,玳瑁的數量減少,但是指甲的需求增大,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研發其他材質的指甲代替玳瑁,于是,百聯古箏制作研究院研制出了純手工打磨、航空級用料(ABS高分子樹脂和PA6美國杜邦尼龍搭配)來制作指甲,測音結果是音色醇厚,接近玳瑁
二是古箏樂器的發展。傳統箏的琴弦在近代由絲弦改為了鋼弦,這樣的改革并不是莫無須有,而是適應時代和審美的需求,箏由獨奏樂器過渡到伴奏樂器,尤其是給唱腔伴奏,在沒有音響設備,人聲噪雜的環境中,絲弦的音量顯然是不夠的,加之絲弦工藝復雜,價格昂貴,用鋼弦代替不僅價格實惠,而且音量比以前大了許多。上世紀60年代,改良古箏時將琴弦也改為尼龍鋼弦,即在鋼弦外面加一層尼龍,聲音便柔和了許多,鋼弦箏也依舊存在,但僅限傳統16弦箏使用,21弦全部采用尼龍鋼弦。即使這樣,依舊滿足不了古箏擴音的需要。
近年來,古箏是當今中國民族器樂中學習人數最多的樂器,但問題隨之而來,演出和比賽時,音響設施遠遠跟不上,演出需要特別專業的音響設備,對擴音要求很高,但實際演出場地的設備層次不齊,導致擴音有很大局限性,嚴重影響了古箏音色和音量,這成為困擾古箏演出者的一個突出難題,多年來不得解決。也成為制作古箏者需要攻克的問題,有樂器廠嘗試如何增加古箏的音量,擺脫擴音的困擾。揚州市板橋琴箏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潘珠軍先生,對此深入探討、研究和實踐,“彈過吉他的朋友都知道,有一種電箱木吉他,通電時沒有雜音,不改變音色,原理是在吉他六根弦下安置帶拾音效果的弦橋,各音區音色、音量可調節,很均衡。不通電時和普通吉他一樣,與古箏相比,吉他的弦橋是平直的,古箏的弦橋(前岳山)是有弧度的,而且不同廠家古箏岳山的弧度也不一致,如何將電箱吉他的原理移植到古箏上,讓古箏發出理想的電聲呢?”① 2005年一個偶然機會,潘經理遇到了某世界知名拾音器制造企業一位設計人員(韓國人),談了他的想法和愿望,彼此都有興趣,若干次溝通,若干次實驗,損壞了若干臺箏,形成了如今區別與以前電聲古箏的新型電聲古箏,原理是:在前岳山竹條(牛骨條)下,裝置美國進口拾音繩,這樣,21根弦的振動,通過竹條,傳到拾音繩,再轉換成電聲,拾音很均衡,再配上進口拾音器,接上進口音響,經過合理調節,可以這么說,一點不失真不可,但失真程度已降到目前科技水平的最低點(用最好的話筒也不可能一點不失真)。后來,國樂大師方錦龍先生將其技術用于制作電子古琴,增加了古琴的音量和表現力。
有了電聲古箏以后,古箏的擴音不再成為問題,讓古箏登臺演出的機會更多了,古箏也因此可以嘗試多種演出形式和演出作品,如近年來古箏演奏通俗歌曲改編的作品數量大大增加,讓業余愛好者更加領略到了這個古老樂器的魅力。無論從古箏指甲、古箏膠布、琴弦還是古箏樂器本體,如各類轉調箏的研制,均得到了高科技的支持和開發,這些都受益于科學技術的先進,這一點是必須值得肯定的。未來,相信科學技術的力量能夠作用于各個領域,人們應利用高科技的優勢,盡量避免它的缺點,為全人類造福。
注釋:
①板橋古箏潘珠軍的博客,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d957d10100bn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