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裴利娟
【摘 要】泗州戲是蘇皖兩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優秀戲劇,素有“拉魂腔”之稱,其唱腔美,旋律動聽,唱響了淮河兩岸。本文認真總結了泗州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其成因,并提出了推動泗州戲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泗州戲;存在發展;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J82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4-0047-01
一、泗州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泗州戲從“唱地攤”的簡陋演唱形式發展成為一個優秀的地方劇種,其根源就是擁有較雄厚的群眾基礎。解放后,國家十分重視地方戲的新生與發展,在政府的扶持下,泗州戲表演的設備更加齊全,表演的陣容更加嚴整,從農村走上了城市的舞臺,并多次在各級各類文藝表演中屢屢獲獎。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泗州戲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一)人才流失、斷層現象嚴重。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市場經濟要求回報率高,青年人大多想從事易學易會且回報高的職業工種,而不愿意學習傳統的泗州戲,這導致泗州戲的演出人才以中老年為主,后備人才儲備不足,泗州戲的演員也大幅減少,這就導致泗州戲的觀眾減少,演出虧損,技藝瀕臨失傳,生存出現危機,戲曲遺產面臨失傳。
(二)劇目老化,新創劇目太少。近年來,由于演出人才的流失、觀眾數量的銳減、經濟效益的降低導致泗州戲新創劇目偏少。泗州戲的表演形式陳舊、單一,受眾面狹小,對現代人群缺乏吸引力。
(三)宣傳力度不夠,覆蓋面難以擴大。長期以來,社會各界對泗州戲的宣傳力度不夠,泗州戲作為安徽四大劇種之一,其知名度與同為四大劇種的黃梅戲不可同日而語,全國很多地方的群眾都不知道有泗州戲這個劇種,其覆蓋面比較狹窄,對泗州戲的推廣和發展有很大阻礙。
(四)改革不力,難以適應新形勢。受大劇種的擠壓,小劇種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給泗州戲的改革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泗州戲想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那就必須不斷地改革,否則將難以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
(五)經費不足,發展缺乏動力。長期以來,經費問題一直是阻礙泗州戲改革開展的一道難題,其直接導致泗州戲缺乏改革動力,缺乏創新所需的經費。泗州戲要想有更大的知名度,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大對泗州戲改革創新的經費投入。
二、 推動泗州戲發展的幾點對策
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對保護這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不夠、投入不足,部分劇團體制不順,創新力度不深,生產自救意識不強。那么,泗州戲如何才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生存的發展之路,如何使這份民間的藝術瑰寶永放異彩,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統一認識,抓住機遇
目前,保護和發展泗州戲面臨著很好的機遇:一是我國已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二是國務院辦公室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著力加強對農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項目;三是各級地方政府為豐富和提升旅游文化內涵,己將挖掘民間民俗文化、打造節慶文化品牌擺上了議事日程。為此,我們要抓住這一契機,力促泗州戲的發展更上一級臺階。
(二)認真規劃,精心包裝
一是開展一次對泗州戲的普查、搜集、整理工作,形成詳實的文字史料,提出發展泗州戲的方案;二是推陳出新,打造出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三是對泗州戲進行改革創新,逐步走向市場,要利用春節、端午龍舟節等中國傳統節假日開展一系列有關活動,利用網絡宣傳、廣告、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廣泛宣傳,擴大影響。
(三)加強領導,增大投入
各級職能部門要建立泗州戲人才庫,對有專長的民間藝人予以關心幫助和一定扶持。通過不斷加大對保護泗州戲的經費投入和政策引導等措施,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對泗州戲保護工作進行資助,從而形成保護泗州戲的長效機制,確保對泗州戲的保護傳承有系統性、全局性。
(四)以人為本,培養人才
泗州戲作為一門藝術,從事泗州戲表演的人員需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因此我們要統籌地方文化資源,打造泗州戲文化品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批編劇、舞美、導演、演員等人才是使泗州戲走向繁榮的首要條件。
(五)繼承傳統,借鑒創新
要實現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就要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如今,泗州戲的發展保留本劇種特色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其他優秀劇種中汲取養料,為已所用。
(六)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可以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中積極開展對泗州戲的傳播和展示;鼓勵和支持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對泗州戲進行宣傳展示;普及泗州戲戲曲知識,培養保護意識,在各種社會活動中造成影響,培養自己的觀眾群體。
三、結語
泗州戲要發展,其唱腔也要創新,但是不要忘記,創新不能拋棄、游離傳統,要在保持泗州戲傳統唱腔的旗幟下進行改進,思考這些問題,正視現實,是我們重新調整對泗州戲研究思路的起點。同時對如何保護與發展這一文化瑰寶提出了新的命題、新的對策。本文存在統計數據的匱乏、沒有進行系統調研等不足之處,有關泗州戲的一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泗縣志[M].泗縣地方志編袋委員會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8月:28-77.
[2]文教史蹤[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10月:43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