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中彬 (陜西省西安工業大學附屬小學,710032)

當我在2017年10月的雜志上看見關于征集“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的通知后,心里既興奮又不安。
興奮的是,錯過了前2屆,這一次我終于在第一時間知道了此消息,意味著我有機會參與這一次的評比了;不安的是,畢竟這是我第一次參與全國性的評比,怎樣才能在高手如云中脫穎而出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呢?我有些不知所措。
雖然離12月31日的報名截止時間還有2個多月,但我時刻都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把我的參評案例準時發到組委會指定的郵箱。
雖然我做好了要參加本次案例評比的準備,但此時腦子里卻是一頭霧水。什么是“教育教學案例”?該從哪方面去寫?格式又有什么要求?
剛開始的我始終沒有弄清楚。于是我翻出了2016年訂閱的《中國學校體育》雜志,查看發表在“一線話題”欄目上的獲獎案例,期待著從中能夠得到一些信息。
當我認真拜讀了幾篇特等獎和一等獎案例之后,頓覺有茅塞頓開之感,除了被獲獎教師的案例感動之外,也初步知曉教育教學案例應該怎么寫了。
平時我有記錄課堂上一些比較經典或難忘瞬間的習慣,因此,可以寫的素材有許多,但該選擇哪一方面才能打動評委呢?苦想了許久,最終我選擇了發生在2013年甘肅地震災區跟一群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作為案例素材。選好案例素材之后,我就利用空余時間,開始撰寫案例全文,終于在截止日期前5天才將初稿完成。
可當我修改初稿時,總覺得哪里不對勁,案例雖好且真實,但依照目前的表述水平,自己都感覺獲獎的希望比較渺茫。怎么辦?
我想起以前曾多次幫助過我的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省小學體育學科的專家、慶華小學的王曉娥老師。于是我撥通了王老師的電話,請她指導。王老師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請求,讓我把初稿給她發過去,晚上在家幫我看。第2天清晨,我就接到了王老師的電話。
她不但對案例初稿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詳細的改進建議,而且還將案例中具體修改意見發到了我的郵箱,讓我感激不已!
于是我就根據王老師提示需要修改的紅色標注,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仔細的修改。經過加班加點的修改,終于在報名截止的前1天完成全文,并于12月30日提交到了yxht77@163.com郵箱。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2018年3月,離公布評審結果的日子越來越近,內心的焦急也越來越強烈。
當看到編輯部老師在QQ群里發來獲二、三等獎案例的名單時,我緊張地用眼睛不停地掃描著名單,沒見到自己的名字,一種莫名的焦急與不安頓時涌上心頭,沒評上?!但轉念一想,特等獎和一等獎還沒有公布呢!內心又多了幾分安慰。
在等待漫長的2天后,終于盼來了在QQ群里公布的特等獎與一等獎的獲獎目錄。當看到賀中彬《廢墟上的“特殊課堂”》獲一等獎,并收到了“一線話題”欄目組快遞過來的獲獎證書時,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在第一時間就給王老師打電話,分享了這一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的好消息。
回想自己的參評經歷,覺得收獲滿滿。案例撰寫準備階段,我梳理了平時積累的素材;撰寫案例初稿階段,我學會了案例撰寫的方法與技巧;案例初稿修改階段,又得到王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受益匪淺。投稿后對于我精心準備的案例,不敢有太高的奢望,但對于爭取一個獎項,還是比較樂觀的。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第1次參加全國性評比,竟然獲得了一等獎!我只能感慨地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是幸運的那一個。誰說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