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淮南高新區管委會
2018年2月28日,淮南高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級高新區,成為安徽省第六個國家級高新區。批復面積5.64平方公里,實際管轄面積63.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3平方公里,入駐各類企業約1300戶。大數據產業基地被長三角數據智能合作(上海)峰會組委會授予“長三角大數據應用(智慧城市)服務貢獻獎”。淮南高新區在2017年度全省開發區綜合考評中位列第17位,邁入全省前30強。


淮南高新區積極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圍繞“項目建設提速年”的發展目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2018年,謀劃實施各類項目108個,總投資499.89億元,其中續建項目50個,總投資350.29億元,當年新開工項目36個。淮師附小、山南十四小、十五小、十六小和芙蓉苑九年一貫制學校等14個項目已建成投用。拓基廣場、碧桂園、雙創綜合服務中心一期、玫瑰苑二期等17個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山南綜合醫院、三和鎮中心衛生院和三和中學等一批社會事業類項目得到有序推進。
淮南高新區按照“招商引資突破年”的工作部署,完善高新區“5+1”招商引資政策體系,圍繞主導產業,加強工業項目招商、堅持全員招商、突出以商招商,提升招商實效。淮南市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期、互聯網經濟產業園一期和高新區產業園(標準化廠房)等招商引資平臺相繼建成投用。2018年,淮南高新區簽約項目16個(其中工業項目15個),總投資32.1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個。中車淮南電機研發和生產、瑞科瑪新能源電池組件生產、安徽省智能制造·3D打印生產基地、3D手機蓋板生產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簽約落地。海爾集團凈水機產業園等12個工業項目正在積極爭取。
淮南高新區圍繞“以大數據產業為特色,以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發展目標,加大配套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制定“1+5”產業政策扶持體系,落實創新政策扶持措施,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集聚。相繼培育出安徽珂禎、圖聯科技、中意之旅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推進了達實智慧醫療、恒天易開新能源分時租賃、萬維衛星數據處理、圖聯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冠東科技等一批大數據企業入駐。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入駐客戶達1746家。江淮云產業平臺、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優e車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壹土眾創空間等4家單位獲批安徽省信息消費體驗中心。中意之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安徽專利信息服務(淮南)中心建成使用,蓋天力醫藥產業園、中國電科八所光電產業園等快速發展。

淮南高新區圍繞科技企業孵化器“1+3+8”的發展戰略部署,印發《淮南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入孵優惠政策暫行辦法》,加快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逐步形成了“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較為完整的創新生態。淮南高新區建成了2.24萬平方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并正式投用,建成了18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并分棟投用。擁有省級備案眾創空間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市級備案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市級備案眾創空間5家,入駐企業和創新團隊115家。平安煤炭開采工程技術研究院深部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電子束焊接項目成功獲批安徽省特種焊接技術重點實驗室。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劉海生等8人獲評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江淮云青年創業園順利獲批安徽省青年創業園。
淮南高新區的道路、供水、燃氣、電力管網、污水管網等工程建設步伐加快。2018年,南經十六路、南緯五路和南經七路等重要道路加緊建設,投資4億元的商合杭高鐵淮南南站站前廣場及周邊道排工程項目施工招標。污水管網建設長度約30公里,基本實現建成區污水收集全覆蓋。按照“先進、長遠、超前、留白”的要求,編制淮南高新區綠化規劃,實施水系整體治理工作。推進加油站建設,和暢街加油站已建成投用。
淮南高新區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互聯網+政務服務”,探索審批“直通車”“綠色通道”,逐步建立從項目簽約到建成達產全過程的服務體系。嚴格兌現優惠政策,依法依規加快融資,打造親商安商的營商環境。2018年,完成供地803畝,出讓土地685畝,征收集體土地2755.2畝,拆遷房屋13.68萬平方米。繼續開展“歷史遺留問題攻克年”活動,定期調度解決因行政區劃調整、項目實施、征遷安置補償和國有土地征收等產生的歷史遺留問題,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目前,淮南高新區經濟發展總體形勢持續向好,但與省內先進高新區相比依然存在明顯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工業招商亟待加強,二是扶持政策有待完善,三是城市品質有待提升,四是基礎設施仍需加強。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淮南高新區迎來發展的“春天”,爭創發展黃金期。下一步,淮南高新區圍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數據產業新城的發展目標,在經濟發展模式上,加快以招商引資為主向招商引資與創新創業雙輪驅動轉變;在園區空間形態上,加快由產城融合初級階段向產業社區、高技術社區、知識社區轉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加強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社會事業等方面持續發力。用足用活國家級高新區相關政策,創新高新區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提升高新區管理專業化水平。凝聚發展動力,大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切實推進高新區建設發展。促使淮南高新區為淮南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努力建成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先行區、皖北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安徽創新改革發展試驗區、淮河流域綠色崛起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