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亞男
【摘 要】當今,我們電影市場中的女性主題電影創作日益增加。那么,以此為契機,我們應該思考,是什么樣的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才能獲得市場與口碑的雙重青睞,又是什么樣的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才能在電影發展的長河中獲得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讓我們重回電影史,在曾經的輝煌中發現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是以怎樣的力量獲得了時間的認可,并穿越時代而發散著持續的影響力,成為真正使人、現實及世界獲得改變的作品。今天,我們將視野定位于中國電影《秋菊打官司》及美國電影《永不妥協》,通過女性、英雄、法律等話題的研討,讓我們比較不同語境下,女性的選擇與女性在現實中的不同道路。
【關鍵詞】《秋菊打官司》;《永不妥協》;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J9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3-0083-02
直至今日,我們仍不得不承認,在電影的世界中,我們其實很少能夠看到女性作為電影的主角。因而,當我們發現近年來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的產量及質量均在悄然提高之時,這種心情是不足以用驚喜來形容的。以關注幼女為角度,我們看到了《嘉年華》;再現成長的鎏金歲月,我們看到了《七月與安生》;以魔幻重建歷史,我們看到了《妖貓傳》;以多條線索的故事展示當下女性的多維困境,我們看到了《找到你》……因而,我們可以發現,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創作其實也能夠在口碑和票房的雙重標準中得到認可。只需要通過有意味的內容呈現、恰如其分的形式選擇,女性題材電影足以給中國電影帶來別樣的風景,引發出我們更深層面的思考。
電影《秋菊打官司》是1992年由張藝謀指導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榮獲了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十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華語片等獎項。《秋菊打官司》改編自陳源斌的中篇小說《萬家訴訟》,該片講述了一個民告官的故事,以六進六出的情節活靈活現地展示了農村女性秋菊與村長之間的爭執、訴訟及和解的全過程。2000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永不妥協》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沒有任何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埃琳·布羅克維奇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獲得3.33億美元賠償的故事。該片在2001年的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榮獲最佳女主角獎,在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上榮獲最佳女主角獎,榮獲第一屆美國電影學會獎最佳影片獎。電影中的女主人公埃琳正是用自己無比堅韌的毅力,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向世人證明了一位普通女性的價值。
一、女性的力量
若單純以電影論,電影《秋菊打官司》及《永不妥協》都存在著許多命名方式。我們可以說電影《秋菊打官司》是西部傳奇、方言電影、農村題材;同樣,我們也可將電影《永不妥協》定義為生態題材、律政電影、人生傳奇。但就這兩部電影的最根本存在而論,我們首先要認可這兩部電影均是講述女性的電影。我們在這里提及的女性是指個體的形式存在,以及在女性的故事中展現出的勇氣、智慧、執著等生之張力。電影史上出現過很多優秀的講述女性的電影,如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百萬美元寶貝》,以及最近的呂樂導演的《找到你》……這些優秀的電影作品的共同特點是通過一些普適性的問題呈現了我們每一位女性現在正在面對或將來必將面對的問題與選擇,電影中出現的種種情況,隨時隨地都可能在女性中發生,卻又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因而這些電影的存在目的是展示女性的存現,表達被忽略的一切,張揚女性的聲音,這才正是這些表現女性的電影具有的不凡意義及彌足珍貴的所在。電影《秋菊打官司》《永不妥協》也同樣具有這樣優秀的特質而值得被我們反復的揣摩與體味。
電影《秋菊打官司》《永不妥協》均是以女性為主角,圍繞女性的生活、抉擇、行動開展的敘事,因而在這兩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的最突出的共性在于兩部電影所體現的女性的力量。這兩部電影均以女性角色為核心,以再現現實社會中女性的生活與命運的方式,塑造了典型的女性形象,表達了對女性生存及女性問題的關切之情,是對女性存在的追問與反思。
談及這兩部電影,我們最常想到的是這兩部電影中所塑造的熠熠生輝的女性形象,這兩部電影也正是因為其間女主角極富張力和激情的角色詮釋榮獲了多項大獎。在這兩部電影中,主角秋菊和埃琳都是自帶人物弧光的人物。在她們最初出場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她們都不約而同陷入了人生的窘境,生命中的低谷。身懷六甲的秋菊在丈夫被村長踢打命根后,不顧一切地要向村長尋求一個說法。單身母親埃琳剛剛在律師事務所找到一份打雜的工作,沒有任何法律背景的她卻陷入了種種無奈和窘迫。秋菊和埃琳的另一個相似之處在于兩人的性格均是執拗的,她們在周圍所有人的反對聲中,從未屈服,卻面向著自己制定的目標不斷地前行。最終,在種種波折之后,秋菊的訴訟被檢察院接受,村長被閃耀著警燈的警車帶走,秋菊以一名民婦的力量實現了“民告官”的不可能的任務。埃琳也是執拗的,她拒絕了醫藥公司以兩千萬和解的條件,憑借個人魅力拿到了水務局的檢測報告,單槍匹馬來到制藥工廠外得到了一手數據,最終完成了美國醫療訴訟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無數因制藥廠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獲得應有的賠償。在電影的行進中,無論是秋菊的土氣,還是埃琳的性感,其實都不是創作者們想要傳達的女性形象,在種種表象之下,兩部電影追求的是兩人獨特的女性意識,是以女性視角呈現出的女性的精神及情感,全面展示了女性的生命體驗和價值追求,表達出了強烈的女性立場,這是以女性為立場表達的對女性走向自我實現的呼喚及期盼。
二、英雄的命名
《秋菊打官司》是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農村為背景的一部電影作品。秋菊生活在一個貧窮落后,以村長為中心、自給自足的鄉村社會中。電影一開始,我們從村長王善堂和秋菊的爭執中就能看到在這個偏僻閉塞的小山村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都仍帶有著濃重的宗法社會色彩。而秋菊則是時代發展中產生的標簽性人物。表面看來,我們看到的是秋菊的執拗倔強、單純樸實、自尊自強;實質上,秋菊是一種時代的化身,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中,意識到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等現代意識的新一代農民的代表。正是秋菊的覺醒與秋菊的堅韌讓她成為了時代中的英雄。整個故事是以秋菊執地要向村長討要說法下展開的故事。最初,村長王善堂踢斷了秋菊丈夫王慶來的肋骨,秋菊找到村長要個說法,村長卻拒不認錯;接著,秋菊到鄉鎮政府去告狀,派出所李公安從中調節讓村長賠償二百元錢,村長卻把二百元錢扔到了地上,讓秋菊在撿錢中向自己低頭,秋菊沒有接受;最后秋菊到市中級法院起訴,最終使村長被拘留。在這個曲折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秋菊步履蹣跚地走在上訪的路上;秋菊身懷六個月的身孕,拉著板車,踏著積雪把丈夫送到鄉里的衛生院;為了籌措告狀的費用,秋菊在集鎮上叫賣辣椒……以對傳統倫理的挑戰,在真實的農村場景中,秋菊作為一個自我及權力意識覺醒的農民,讓我們看到了個體英雄的出現與成長。
電影《永不妥協》被視為影星茱莉亞·羅伯茨表演事業的巔峰。故事講述的是埃琳從生活的弱者向強者轉變的現代女性傳奇。電影最令人關注和感動的是,埃琳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負載的意義,她代表了當代女性從窄小的自我空間中走出,面向社會承擔更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這一層意義上,《永不妥協》具有超越《秋菊打官司》的格調,它關注的是群體而非個體。埃琳這一形象是在男性話語中突圍的女性之聲。就這重意義上,埃琳的奮斗是以對現代女性命運的關注中產生的。無論埃琳還是秋菊都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中實現了自我的認證,她們以自己的努力、奮斗、對愛和正義的堅守等種種,成就了自己,完成了夢想,并最終成為了英雄。
三、公共性的影響
在上映多年后,《秋菊打官司》和《永不妥協》仍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其實在于它們身上所具有的影像公共性。哈貝馬斯認為文學公共領域是“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領域前身”①,那么,電影也能形成這種公共領域。阿倫特指出,公共表現“最常見形式便是講故事,或者更一般地說,對個體經驗的藝術轉化”②。《秋菊打官司》通過農民對法的執著呈現了電影表達中的公共性的影響。電影中涉及到我國的很多法律法規,包括《刑法》《民法》以及《治安法》等等,并牽涉到法院、公安與律師等多個相關的執法部門。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部普法的故事片。《永不妥協》則講述了一起因環境問題導致的集團訴訟。該片對普通大眾了解如何展開集團訴訟,展開訴訟、司法實踐中的舉證等方面均有所了解,并傳達了法律作為維護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以最公正的手段,保障人權,并避免悲劇發生的有效手段。因而,以電影為手段對公共話題的關注,不僅為電影的表達提供了獨特新穎的素材,并以電影這種輕松的傳達手段能夠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同時,這些有關公共性話題的電影作品的出現會關注到現代社會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問題,會在大眾生活中產生重要的漣漪作用。
任何一部作品,一件事,一個現象,都可以衍生出不同的話題。那么通過事物的疊加,話題的數量獲得倍級的增長,因而,我們將《秋菊打官司》與《永不妥協》并置,不難發現:從人物形象到題材選擇,從現實表達到女性呈現,從英雄蛻變到公共性的傳達,《秋菊打官司》與《永不妥協》在各個方面均具有極大的可比性,我們將這些話題細分出來,并進行分別的討論,將會收獲更多。那么,以這兩部相似的電影為起點,我們以本體性分析、進行異質文化間的對話,從題材的處理、形式的展現等外部元素出發,進而對中、美電影發展中的不同路徑有所展望,以關聯與差異的表達對電影的出現及緣起進行深度的追問與探究。
注釋:
①[德]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曹衛東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第34頁.
②阿倫特.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C].劉鋒譯.載汪暉,陳燕谷主編,文化與公共性: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