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其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指引著全世界勞動人民實現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奮斗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哲學核心,它堅持辯證法和唯物論的統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內容。只有全面解讀辯證唯物主義,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才能夠賦予辯證唯物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因而本文主要從馬克思為切入點,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探究辯證唯物主義的內涵以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馬克思 哲學體系 辯證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創立是在1948年,以《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為標準的。在俄國的十月革命中,列寧領導十月革命,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隨著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中共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其中就包含著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體系,辯證唯物主義是指導社會發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堅持以實踐的觀點為基礎,合理的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從而帶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是科學的思想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學說是一門系統的全面的學說,其揭示了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如資本主義的本質和規律,如物質社會發展規律等等。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組成。政治經濟學主要分為兩個模塊,第一個模塊是研究一國國內市場與經濟運行方式的國民經濟學,第二個模塊是研究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運行方式的世界經濟學。在政治經濟學說中,馬克思提出了剩余價值學說,解釋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本質,提出資本主義經濟帶來的經濟危機,解決的方法只有計劃經濟。科學社會主義的觀點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闡明了社會發展的本質內容,提出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第二個是提出無產階級是作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所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是現代社會變革的巨大動力;第三個是提出無產階級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產階級社會的過渡;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學說,它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堅持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合理的解釋了社會發展的本質關系問題,特別是唯物辯證法的創立,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學說是不斷繼承發展的學說,其并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基于實踐發展,在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體系,具有時代性特點。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內涵以及應用分析
(一)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堅持辯證法和唯物論的統一,主要是由辯證的唯物論和唯物的辯證法、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個部分組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來源是馬克思在批判性繼承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的基礎項,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內核以及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所創立起來的。同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相比,辯證唯物主義堅持世界的第一性是物質性,同機械唯物主義相比,辯證唯物主義堅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世界變化,其真正是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從內容劃分上來看,辯證唯物主義①是解決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強調存在是世界的第一性,并且我們的思維能夠認識現實世界,也許現對于現實世界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還未被認識、被解答,但是早晚有一天,人類的思維能夠認識到這些問題;②是肯定了意識對于客觀世界具有能動性,即人類的思維能力能夠對客觀世界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即人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握世界發展規律,并且有效的應用規律;③是肯定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即認識對于實踐具有反作用,如果接收到錯誤的認識,則人的實踐活動則是錯誤的、不科學的;④是揭示了真理的條件性,即真理是有具體的條件的,任何真理并不是穩定不變的,而是根據主客觀變化,理論和實踐變化而產生的歷史的統一;⑤是提出認識的過程是曲折前進的,人們對于世界發展的認識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認識具有繁復性,人們要將對一個事物的認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活動來分析該認識活動是否是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的認識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⑥是創立了唯物辯證主義方法,強調在世界發展中要求能夠以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在解決問題時,要突出主要矛盾中的主要問題,如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而在我國的發展中,必須以提高社會生產率,為人民生活提供平衡的、充分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由此可知,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發展史中的兒科學總結,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進步發展,其不斷地豐富發展,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構建,正是在現代科學支持對于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繼承基礎上實現豐富發展的,并且能夠支持我國社會的進步,協助我國早日進入社會主義高級階段。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應用
辯證唯物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在于在基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認識的基礎上,用以指導社會實踐,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它,豐富它。目前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在中國中的實踐應用為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正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具體應用。我國最初在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時候,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導致在第八次反圍剿的失敗,為我黨帶來嚴重的損失,在此情形下,毛澤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的特點,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其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中國發展并不能夠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成果,而是要根據我國革命的實踐情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入實踐,在實踐中逐步檢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否具有積極作用,是否能夠反哺到理論發展中。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逐步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經過三年的長征成功會師之后,我國共產黨的發展迎來了新的階段。這也標志著基于我國實踐發展和認識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初步形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后,我國初步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毛澤東采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提出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在于生產關于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在社會發展中,要求以主要矛盾為主,切勿將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當做是社會發展的重點,而是要能夠基于社會實踐情況,認清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情況,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在當時主要是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緊接著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我國主要采用實事求是,一切動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踐,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鄧小平旗幟鮮明的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重新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明確指出不管是哪種體制,能夠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的體制就是符合我國發展的體制,并且實施改革開放重要決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是辯證唯物主義指導發展下的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鄧小平理論是與時俱進的,開拓創新的嘗試,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實現了更深層次的發展,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拓展到其他方面的體制改革,采用了認識循環性的方法論實現對社會主義的在認識,從而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觀念特點。另外還有“三個代表”重要事項和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以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要求能夠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推動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由此才能夠實現長遠發展,要求能夠統籌兼顧,利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基于各個方面的實際發展需求展開各項創新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光輝的一生,他同恩格斯所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關于人類解放的科學,而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的哲學觀,其肯定了世界發展的物質性和規律性,挖掘了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展,要求在實踐中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發現了社會中的矛盾性特點,只有把握住主要矛盾,才能夠不斷的推動世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慶元,李江璐.“青年馬克思”與辯證唯物主義[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8,20(02):44-50.
[2]徐雙溪.馬克思的實踐認識論研究[D].華僑大學,2017.
[3]楊耕.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的內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與審視[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6,53(02):5-25+157.
[4]楊耕.當前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五個重大問題[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4,51(04):5-22+157.
[5]安啟念.馬克思與辯證唯物主義[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4,(03):69-79.
[6]陶富源.論實踐主導的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精神新解[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04):73-83+160.
(作者簡介:楊致遠,山東省淄博市第七中學,高中,研究方向為哲學與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