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
【摘要】文化產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栽體,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也是新時期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和產業結構升級重要方向,本文探索促進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創新路徑,來有效化解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約束。
【關鍵詞】陜西文化產業 金融支持 金融創新
2010年5月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提出了《關于金融支持陜西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貫徹落實了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把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加快陜西文化產業發展,既是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又是金融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當前陜西金融支持程度仍難以適應其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需要,成為陜西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因此,加快對陜西文化產業金融支持體系創新研究,促進陜西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源的融合,對推動陜西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陜西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獨特的現代文化環境,發展文化產業的條件是得天獨厚的,但陜西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不甚理想,金融資源匱乏是阻礙其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需要進一步拓寬文化產業融資渠道,從而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促進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推動多元化、多層次金融市場的發展
①引入投資基金。建議相關部門積極引進國內外各種天使基金;政府牽頭,行業參與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鼓勵風投基金、私募基金等風險偏好型投資者積極進入處于初創期但市場前景廣闊的文化產業。②推動文化企業在創業板或者中小板的上市。培育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市場的后備文化企業;建立創業板和中小板上市企業資源庫,篩選優秀企業上市融資;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可以通過上市公募、私募等方式融資。③要發揮商業銀行主渠道作用。當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夠成熟,文化企業融通資金的主要渠道依然是商業銀行。因此,為了更好發揮文化產業融資主渠道作用,商業銀行應加快適合文化產業信貸產品、貸款模式的創新;商業銀行努力探索聯保聯貸等方式對中小文化企業提供金融支持。④加快專營文化產業業務的中小金融機構的建立與發展。根據文化企業的特點,建立專營文化產業信貸業務的中小金融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信用業務,能夠提高文化企業融資效率、降低銀行信貸成本、為文化企業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并能保證文化產業專款專用,該類金融機構的建立能發揮銀行配置資源的強勢,引導文化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全面提高文化產業的建設效率。
二、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步伐,滿足文化產業發展需求
①版權質押貸款。版權往往是文化企業的重要資產,文化企業可利用版權、著作權等向銀行質押獲得貸款。版權質押貸款能夠解決文化企業缺乏抵質押物這一難題,降低金融機構信貸風險。②團體貸款。為了降低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和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貸款約束,可以建立政府、企業、銀行和市場四位一體的融資平臺,促進金融交易的順利進行。文化企業之間性質、特點、業務相近,彼此之間互相了解、信任和依賴,通過文化企業問的自我篩選的方式形成團體貸款,相互監督并督促合約的執行。③文化資產證券化。將文化項目或知識產權打包并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形式出售給金融機構,轉換成為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有價證券,經過保險、擔保和抵押、信用評級后的交給證券承銷商,通過公開發售或私募的方式銷售給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
三、健立促進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由于缺乏統一的資信和信用等方面的配套服務體系和政策資源協調平臺,政府、金融機構以及文化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政府無法了解文化企業的需求,文化企業對政策支持反應滯后,導致資源無法實現有效配置,因此,應當建設文化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①建立征信體系。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建立文化企業征信體系,通過企業上傳自身財務狀況、運營狀況、資金應用狀況、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等,可以使投資機構或金融機構迅速獲得該文化企業全面信息,進而了解和監督該文化企業的經營狀況、資金運用狀況等,幫助文化企業更好的獲得資金。②建立文化企業優秀項目備選庫,文化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和發展方向申請進入備選庫,政府組織技術專家、投資專家,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優選發展前景好、有潛力的文化企業入庫。定期召開項目推薦會,向創投基金、金融機構等推薦發展前景好、有潛力的企業,促進文化企業發展壯大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③建立文化企業信用風險評級體系。在建立征信體系和優秀項目備選庫的基礎上,考慮建立文化企業信用風險評級體系,利于投資者對文化企業的了解和風險分析。基于以文化企業特點的信用風險評級體系,針對文化企業發展的程度、經營規模、信用記錄、風險程度等確定不同的信貸政策,降低金融機構貸款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