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坤
【摘要】中部地區崛起及長江經濟帶規劃的實施為中部地區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湖北省處于區域中心位置,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本文在湖北省區域合作發展的研究基礎上,基于省際視角、區域視角,采用價格指數法,通過構建市場一體化指數,利用2005-2015年相關數據分別對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資本品市場三大市場一體化水平進行測度,研究顯示:①開展省際區域合作時,市場一體化在推進過程中存在顯著地空間差異性;②中三角地區在推動商品市場及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進程中較優于京津冀及長三角地區;③中三角地區三大市場一體化潛力較大,但資本品市場相對于其他兩大市場而言,市場一體化水平偏低,存在一定阻力;④宏觀政策對于加速區域合作,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上存在一定的時效性和局限性。
【關鍵詞】市場一體化 市場分割 區域合作 中部地區
一、引言
中部崛起戰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提出與實施為長江中部各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點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湖北省作為長江中部地區的中心位置,起著重要的連接作用,解決好相關區域的市場分割問題,將有助于推動中部地區區域合作的進展,加快中部相關地區要素流動與合理配置,對于長江中部地區的經濟騰飛起到關鍵性作用。市場一體化指數是衡量一個地區內部或對外開展經濟活動互動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本文將著重測算湖北省市場一體化指數,并與相關區域進行對比,為省際區域合作的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
在市場一體化與市場分割方面,學者們在市場一體化研究上多從區域視角進行展開,徐現祥、李郇(2005)以長三角城市群作為研究樣本,對地區市場一體化研究進行探討;周國富等(2016)以京津冀地區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地區市場一體化的相關影響因素;李雪松、孫博文(2013)對長江中游城市群市場一體化進行測度。其他學者如孫元元、張建清(2017)以OTT線性框架為基礎,認為隨著市場一體化的深化以及技術外部性的強化,地區生產率差距也會隨之擴大。而在市場分割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國內市場分割是在不斷加劇還是走向緩和。Young(2000)認為中國各地的GDP結構和制造業的產出結構存在著收斂趨勢,而各地的商品零售價格、農產品收購價格以及勞動生產率差異隨著時間有擴大的趨勢,中國各地區的市場分割愈演愈烈;鄭毓盛和李崇高(2003)認為,具有明顯地方分權特征的中國改革造成了地方分割和市場扭曲,而且省際間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加劇,也顯示出地區間的市場分割日益嚴重。xu(2002)認為,盡管中國區域市場一體化還不充分,但正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Park and Du(2003)也認為中國的市場分割程度在逐漸減弱;桂琦寒等(2006)利用價格指數分析了中國相鄰省份的商品市場整合進程,也發現中國國內商品市場的整合程度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趙奇偉和熊性美(2009)同樣利用價格指數法對中國消費品市場、資本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市場分割程度進行了研究,發現中國各地區三類市場的分割程度都呈現出穩定的收斂趨勢,認為中國市場日趨整合。
二、市場一體化測度
(一)商品市場
本部分用全國各省市的商品零售價格分類指數來計算相應的市場一體化指數,然后通過求平均值的方法分別計算京灃冀、長三角、中三角等各個區域的市場一體化指數,并對比分析。通過選取商品零售價格分類指數來測算市場一體化程度,包括糧食、肉禽及其制品、水產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紡織品、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文化辦公用品、日用品、燃料共計10類商品。采用相對價格指數的分析方法,需要3維(t×mXk)的面板數據,其中,t為時間,m為地區,k為商品類別,包含了2005 2015年共計11年30個省份10類商品的價格指數(西藏數據沒有納入),所有數據來自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
在得到各個省市的市場一體化指數之后,用區域內所有省市市場一體化指數的均值來表示這個區域的市場一體化指數。
通過對比分析三個地區商品市場一體化指數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區商品市場一體化指數波動幅度最大且指數相對較低,這表明京津冀地區在推進商品市場一體化進程中結果不太理想,并存在這一定的阻力。長三角地區商品市場一體化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同樣存在不穩定的波動??傮w而言,中三角地區無論從商品市場一體化指數而言還是從指數波動而言,其一體化程度及變化幅度遠遠優于其他兩個地區。因此,中三角地區的商品市場一體化推進具有較大潛力。
(二)勞動力市場
市場一體化是推進湖區域合作的重要內容,而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又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試圖描述和解釋在區域一體化過程中區域內不同地區勞動力市場的工資、就業和失業率、勞動力流動等主要指標的截面差異和動態演變路徑。勞動力價格指數采用的是來自《中國統計年鑒》的環比職工平均實際工資指數(上年等于100),包括國有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指數、城鎮集體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指數和其他單位職工平均工資指數。通過對相關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分析進一步發現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方面存在的問題。
同商品市場一樣,我們選取3維(tXm×k)的面板數據,來估算勞動力市場的分割程度的相對價格方差,其中,t為時間,m為地區,k為商品類別。數據來自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30個省市(不包括西藏),并最終得到相關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指數。
對比分析三大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指數變化可以明顯看出,2010年以前,京津冀與中三角地區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程度持續走低,而長三角地區則在2010年時一體化程度達到最高,2010年以后,京津冀地區出現了短暫的上升趨勢,一體化程度加強,波動幅度較大,一體化較不穩定,中三角地區雖在整體一體化程度上不及其他兩地區,但在2010年后呈現上升趨勢,并在2014年后超越其他兩地區,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程度居于三地區之首。
(三)資本品市場
資本品中固定資產投資品需求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情況,因為當投資增加時,會增加對投資品的需求,而固定資產投資額是監測投資變化的重要指標,是經濟運行熱度的重要測量器。固定資產投資品價格指數,包括建筑安裝工程、設備工程和器具、其他資本品三類,利用固定資產投資品價格指數包括建筑安裝工程、設備工器具購置、其他費用三類對湖北省及相鄰地區、京津冀、長三角、中三角三大區域資本品市場一體化進行測度與分析,所有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整體而言中部四省資本品市場一體化水平不高,特別是在2014年以后,均呈現大幅下降趨勢,四省份在資本品市場分割上程度加深。
從三大區域資本品市場一體化指數變化來看,總體上,一體化程度表現較好的為長三角地區,中三角地區居于中間,2008年以前京津冀地區資本品市場一體化程度遠高于其他兩地區,而中三角地區在2012年以前,資本品市場分割嚴重,中三角各省份在資本品市場開放上缺乏相關合作機制和政策激勵,長三角地區則始終保持著波動上升態勢。
(四)中三角地區三大市場協同發展比較
基于對三大市場一體化指數的測度,結合上述相關數據對中三角地區三大市場對比分析,以便更加直觀的了解中三角三大市場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中三角地區三大市場一體化程度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市場分割程度在逐漸減小,三大市場一體化程度在逐漸增強,但資本品市場波動較大,且在2015年出現了下降現象。從三大市場一體化指數上來看,資本品市場一體化程度高于商品市場,商品市場一體化程度略高于勞動力市場,因此,中三省在加強區域間合作時,應繼續加強資本品市場的一體化進程,同時保持商品市場一體化程度的穩步提升,并大力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區域問流動。
三、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價格指數法測算了湖北省及其相鄰省份、中三角地區與京津冀、長三角地區間三大市場一體化指數,并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三大市場一體化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從三大區域對比上可以明顯看出,京津冀地區三大市場一體化程度相對較弱,長三角地區在資本品市場一體化程度較高,中三角則在商品與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程度上略高于其他兩個地區,因此,中三角地區應在資本品市場一體化進程上借鑒長三角地區相關做法,提升該地區一體化水平。(2)從三大市場協同發展上來看,中三角地區一體化動力潛力較大,尤其是在商品與勞動力市場上,有希望加快一體化進程,但在資本品市場一體化進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阻力與障礙,這可能與當前各地區保持中高速經濟發展的目標有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資本品的流動,加劇了地區間各行政單位市場分割程度。因此,在推動省際區域合作發展中,首先要加強區域交流,達成合作共識,必須要從宏觀進行把控,落實好區域合作項目及相關產業,從頂層設計上與相鄰地區達成合作共識,從而有助于為地區間區域合作提供方向指導。其次,要發揮區域優勢,由點到面突破,根據地理和空間格局的相對優勢,因地制宜的推動相關市場的一體化進程;此外,要完善合作機制,落實保障措施,從市場一體化的變化上可以看出,政策性導向對于區域間合作具有一定推動作用,但刺激時效不足,這也表明宏觀政策在各行政單位間展開區域合作過程的具體指導上略顯疲軟且動力不足,因此,制定完善相關合作機制,建立落實相關各方利益協調機制,同時加強公共服務、公共物品的聯合建造,保證相關合作的基礎性軟硬件設施落實到位,特別是在行政交界地區,對于具備開發、合作潛力的毗鄰地區,應進行科學合理規劃,達成宏觀共識、微觀落實,要在省級相關單位的協調與指導下進行籌備、建設與發展,從而減少因行政壁壘及地區經濟實力不足等相關問題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