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宛琪
【摘要】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業務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銀行業其發展水平和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由于中間業務收費自身存在的特點,如業務涉及客戶范圍廣、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強、銀行定價權限不同、市場秩序尚未規范,造成中間業務收費發展過程中問題迭出不窮,受到各方的關注,急需規范。面對這種現狀,本文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 收費問題 監管
在2014年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頒布以來,各行普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了依法合規收費,對中間業務等服務業務收費進行了系統、具體、明確的規范,順應了商業銀行費率市場化潮流,明確劃分了政府和商業銀行服務收費定價權限,賦予商業銀行部分中間業務定價權,極大地推進了商業銀行費率市場化進程。按照國際慣例和經濟金融發展的形勢商業銀行服務收費已是大勢所趨。評價一家銀行競爭力高低的指標最根本的是盈利能力。
但是根據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節目統計,目前銀行提供的服務超過3000種,而大大小小的收費項目,已經超過750種,由銀行收費項目而引發的諸多儲戶與銀行間關于銀行收費問題的官司和社會各界關于銀行收費問題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
一、我國商業銀行收費的現狀
(一)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
根據《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銀行的服務價格分為兩種: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實行政府指導價的服務范圍主要為人民幣基本結算類業務,包括: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本票、匯總、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其他服務一般實行市場調節價。這些服務基本都是直接影響到廣大居民利益的中間業務收費項目。其中支付結算業務、銀行卡業務、代理業務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始終保持較大比例,歷年占比穩定且不斷提高。
(二)從銀行的收費方式和內容來看
幾乎所有銀行都采取單方面公告的方式告知消費者收費項目、金額、收費起始時間,收費主權完全掌握在銀行手中。雖然《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銀行服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要公開標志,調整收費標準時應提前10個工作日在相關營業場所進行公告。但是往往銀行只在銀行營業廳內擺放公告牌,在公告牌被撤之后,銀行工作人員并沒有盡到告知的義務。
(三)從消費者對銀行業服務收費問題的反饋來看
消費者對銀行業服務收費的方式存在質疑并對收費項目所對應的服務質量水平有諸多不滿。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對收費項目都是自行商量定價。雖然我國商業銀行數量不少,但并沒有充分競爭,服務仍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質。銀行業協會聲稱,“調整ATM機跨行取款收費標準合法合規,建議客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交易。”可問題在于,大多大型銀行均已上調跨行取款收款,就他們所占有的市場資源來說,構成了事實上的壟斷。處于弱勢地位的客戶,只能接受“被收費“的事實。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點評的銀行業“霸王條款”,銀行業服務收費問題主要集中在單方面制定或修改收費項目和標準,強迫消費者承擔費用。這讓人們不得不懷疑是否銀行正在把越來越多的商業風險與成本轉嫁到廣大普通消費者身上。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收費過程在對收費標準執行不規范
許多基層業務辦理行為了吸收存款,增加信貸規模,尋求高利息收入,對于許多收費項目低收費,少收費,甚至不收費,造成中間業務收入的大量流失,事實上這部分收費是理所應當的,不應成為爭取存款和客戶的手段,是銀行基本金融服務應得的報償。
(二)現行銀行定價模式不合理
目前各行在服務定價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定價機制不完善。有些銀行定價政策不統一,分支機構擁有較大的定價權,致使同一客戶同一類服務在同一銀行不同分行機構之間,收費標準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銀行定價決策機制不規范,行內部幾個部門同時擁有一定的定價決策權,且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銀行服務定價缺乏有力的信息系統支撐,無法提供大量的所需信息等。二是定價能力急需提高,目前大多數銀行都是采用市場跟進型定價,而占據一定市場優勢的大銀行的服務定價,也普遍缺乏科學的定價理念,遭遇到科學定價方法的考驗: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法無法準確計算作業成本,采用市場跟進定價不能接近國外同業的價格水平,采用客戶導向或價值定價法不能有效地觀察客戶行為以及客戶對價格的敏感性,定價方法較為粗糙。
(三)銀行業無序競爭造成服務市場混亂
根據邁克樂.波特的競爭優勢理念,在與五種競爭力量的抗爭中,蘊涵著三類成功型戰略思想,這三種思路是:1、總成本依靠戰略;2、差異化戰略;3、專一化戰略。這三種戰略是每一個公司必須明確的,因為徘徊其間的公司處于極其糟糕的戰略地位。這樣的公司缺少市場占有率,缺少資本投資,從而削弱了“打低成本牌”的資本。但是我國銀行業,戰略思想不明確是最大的問題,在競爭上也是主要依靠低成本的途徑,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收費市場混亂。
(四)國家關于中間業務收費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
自《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以來,服務收費價格的執行有了一定的依據,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商業銀行的收費行為,但是現行的法律法規不成體系,許多法律法規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實際,還有許多立法的漏洞存在,商業銀行在具體的實施上也存在許多困惑,需要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加以指導。
三、我國商業銀行收費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從監管機構角度加強管理
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經營的穩健程度和市場競爭力,銀行創新能力,能力市場競爭能力以及抵御風險能力,從根本上講取決于銀行的定價能力。建議銀監會在維護商業銀行服務收費自主權的基礎上,出臺商業銀行服務定價指引,對商業銀行完善服務定價決策與執行機構、建立科學的服務體系,信息系統支持和服務定價執行機制進行原則性規范,指導商業銀行增強服務定價意識,完善服務定價體系,提高服務定價能力。搭建多層次的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平臺,構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聯動機制。
(二)從銀行自身角度改變思想觀念并加強費用成本會計核算
首先,領導層要建立服務創造價值的觀念,把中間業務放到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同等重要的地位,樹立中間業務發展的戰略規劃,建立中間業務發展的完整的確業務體系,融合各種資源,系統發展中間業務;其次,要加強人員隊伍的培訓,學習國外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了解它們轉型的原因,發展背景、成功的措施與管理經驗,方法等,同時認識我們自己所處階段的特點,發展趨勢,以及中間業務在商業銀行中的地位,重要性等,從思想觀念上轉變中間業務是副業的思想,在業務上努力踐行服務意識,用良好的服務帶動中間業務的發展,收益的增加;再次,加強成本費用核算,建立中間業務獨立的成本核算流程和指標考核體系,嚴格執行收費標準進行收費,將收費收入與發生的成本加以明確,對一段時期的成本,費用歸集,考察費用標準的執行情況,并以此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使中間業務在制度的規范下穩定發展。
(三)商業銀行建立完善的定價體系,形成科學的定價機制
銀行創新能力、市場競爭能力以及抵御風險能力,從根本上講取決于銀行的定價能力。建議銀監會在維護商業銀行收費自主權的基礎上,出臺商業銀行服務定價指引,對商業銀行完善服務定價決策與執行機構,建立科學的服務體系,信息系統支持和服務定價執行機制進行原則性規范,指導商業銀行增強服務定價意識,完善服務定價體系,提高服務定價能力。
(四)完善銀行業監管模式,加強宏觀調控與管理
(1)對銀行現行各種收費行為進行清理。對國家明令禁止的收費行為要堅決取締,對有政府指導價的收費項目,要嚴格按照國家指導價執行,對市場調節價收費,檢查是否在相關部門備案,價格是否在規定范圍內浮動,對國家尚未規定,而銀行新推出的服務收費,應在合法的基礎上,調查市場對價格的反應,進而作出是否合理的判斷。
(2)對發現的不合法不合規行為,要嚴格查處。對于銀行的不規范收費現象,不能聽之任之,要依法懲處,對于發現的亂收費,不合理收費現象,核實后要依法懲處,產建立備案制度,對備案銀行進行嚴格地考察,堅決糾正銀行業的不正之風
(3)明確銀行收費方式,方法與原則等定價體系有關的規范。定價體系的明確對銀行行為的規范更具有約束力,對銀行的市場調節價,政府指導價定期商討,如果需要進行調整,可發布更新價格提示,充分尊重公眾知情權。銀行收費的原則應該是成本效益原則、保本微利原則、自由選擇原則,只要銀行切實貫徹收費原則,并結合《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規范收費的法律法規來執行,充分做到銀行的合法收費,公眾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