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娟
【摘要】自2002年起,我國第一次提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到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歷時十六年,期間一系列惠農政策的頒布和實施使得全國各地一個個美麗鄉村逐步涌現,蘭陵縣也涌現出了眾多新農村建設的典范,這些都是我們在鄉村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與實在成就。本文以蘭陵縣大仲村鎮為例,意在結合當地發展實際,借鑒先進典型,為大仲村鎮鄉村振興探索可行性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 創新人才 產業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的號角響徹全國,目前,蘭陵縣鄉村振興戰略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已經形成了以卞莊街道代村國家農業公園為主體現代農業旅游,以蒼山街道壓油溝村為主體的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以尚巖鎮惠東社區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等等一系列的鄉村振興樣板。在當前我國正處于精準脫貧的攻堅時期,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實現基層發展轉變、人民生活富裕仍然是意義重大。
一、蘭陵縣大仲村鎮基本情況
大仲村鎮位于蘭陵縣北15公里處,轄48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人口8.8萬人,黨員2478人,耕地面積9.7萬畝,區域面積146.6平方公里。近年來,大仲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的決策部署,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民生持續改善、事業更加進步的良好局面。目前,新建山東蘭陵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項目、觀光旅游項目、木業加工園等一批項目均已規劃投產建設,為鎮域經濟增添新活力;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戶戶通工程覆蓋面逐步擴大;環衛一體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村莊環境變得更加整潔;移風易俗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文化站及文化大院等場所逐步健全,文化建設取得重要實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深入開展著實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與幸福感;社會治安也獲得極大提升。
二、大仲村鎮鄉村振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在于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大仲村鎮雖然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業績,但是鄉村振興的任務依然是任重而道遠。主要表現為:
一是班子軟,集體無收入。據全縣摸底數據顯示,全縣基層黨組織結構不均衡,年齡46歲以上黨組織書記占比72.7%,整體年齡偏大;學歷在初中以及下的占比62.2%,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僅占8.3%,學歷層次偏低。大仲村鎮同樣存在類似情況。受年齡和學歷因素的影響,村級領導班子整體表現為接受新事物能力弱,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不足,再加上部分受村級勢力等因素影響所造成的不公平不公正基層選舉現象的存在,存在部分村委班子不能為村集體創造收入,無法擔當起村級帶頭人的重任。
二是鄉村治理有效性不夠。近幾年,全國各地廣泛興起的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使得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貌換新顏,道路村村通,但是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備,如教育、醫療、商貿點的建設還未能及時跟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經過調查走訪發現,目前依然存在發展相對滯后、生產相對落后的村莊。因此鄉村的發展與城鎮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產業形式單一,缺少支柱產業。大仲村鎮煙葉種植比較發達,煙葉稅也成為鄉鎮的重點稅源,但全鎮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財政壓力大,保工資,保吃飯和促發展的矛盾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以我為中心的小農意識嚴重,農業增產不增收,村民主要收入是外出打工,缺少產業支撐;工業經濟缺乏大項目、好項目的支撐,發展后勁不足;現代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村莊里多是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空心村現象嚴重。
四是教育缺失,人才培養不足。鎮域整體教育質量不高,對人才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缺少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的專業化、技術化及創新型人才。
三、大仲村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析
(一)解放思想,規劃先行
振興鄉村,首先必須要解放思想,充分認識到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是組織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五大振興的融合,只有把握精髓才能把握發展的方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其次必須要有規劃,規劃是基礎性的東西,合理與否,直接決定鄉村振興的前景,因此,鄉村規劃不但要在全局性上著眼,更要在導向性、差異性和動態性上用力,而且要“一張藍圖干到底”。比如,不能人云亦云,隨大流,應該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結合地區特點規劃地方發展,并結合時事發展適時調整。比如道路交通建設、農田水利設施、電力輸送系統、文化廣場建設等,都要融合在鄉村振興、鎮域經濟振興這個大的規劃下,集合全鎮之力,實現鄉村振興新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堅持實踐性學習,只有走出去才能開拓眼界,才能知道我們與其他地區發展的差距,為何有差距,如何縮小差距,實現跨越發展,并積極從發展較好的地區吸取經驗教訓,以全新的視角引領和帶動當地鄉村振興新發展。
(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打造過硬基層堡壘
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一是要有健全的體制機制,如嚴格的“三會一課”及“主題黨日+”制度保障學習;公平的競選、換屆制度保證基層黨組織素質和能力;完善的“四議兩公開”制度,保證基層黨組織活動規范有序;嚴厲的獎懲制度,獎優懲劣等,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二是發揮好“頭雁”效應。通過創先爭優、樹立標桿、對標發展等方式讓其他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力戒形式主義,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以好的作風確保好的工作效果。三是加強對年輕黨員的吸收培養,及有真本領的本土優秀領導干部及年輕干部的重用,尤其是高學歷年輕人才的引入,充實基層黨組織的年輕力量,增強創新活力。
(三)挖掘文農資源,發展特色旅游
大仲村鎮文農資源濃厚:農業特色鮮明,擁有黃煙、黑木耳、金銀花、豐水梨等特色種植基地。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藍印花布、索村泥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始建立于東晉336年,被譽為“古瑯琊郡群寺之首”的大宗山朗公寺,氣勢恢的漢代吳王漢墓,源遠流長的城子崖遺址,廣茅無邊的萬畝放馬嶺;另有澇坡溫泉、柳河溫泉、金水湖等景點,水資源充足,生態環境優勢突出。如此眾多的優勢資源只有充分利用起來才能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并形成鄉村振興的重大推動力。因此可以依托環境優勢,建設各種集觀光旅游、采摘于一體的農產品采摘園,藍印花布、索村泥陶、吳王漢墓博物館等一系列景觀景點,完善周邊基礎設施,并形成產業帶發展模式,帶動農民增收及旅游發展。
(四)整合小作坊,實施產業集群發展
鎮域企業發展現狀就是各自為營,自謀發展。如今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已高速發展,并己融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開放吸收先進發展理念才能在新時代嶄露頭角,實現新的飛躍。因此,實施產業集群發展勢在必行。比如大仲村鎮的板材加工業、煙葉種植業、木業加工業等,均可以實行戶戶聯通、企業聯合互動發展模式,或以企業聯盟方式融合百家之長,實現產業發展新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新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五)重視教育培訓,注重人才與創新
人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發展觀主要來源于他所接受的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日本教育水平非常高,連普通平民都能理解外國的新技術和新思維,這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人力支持。因此,我們要重視增加教育投入與教育培訓,優化教育體系,不斷提升公民素質,培育和造就多層次、多樣化的優質人力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及鎮域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還要注重企業家素質,鼓勵企業創新及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方面使本土企業認識到鄉村振興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同樣也是企業發展的機遇,不要以一己之利為主,應跳出狹隘的利益圍墻,相互合作,共同發展;另一方面,為前來投資的企業解決后顧之憂,不僅提供多方面的政策優惠措施,還要充分考慮建設生活、休閑和文化配套以及環境優美,讓企業園區不僅僅是工作的地方,也是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讓他們愿意來且留得住,真正實現人盡其才,讓其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