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黨員教育與管理是提高黨員素質的根本措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內容提供。
魯南某縣地處山東省南部,與江蘇搭界,長年在外闖市場的農民近30萬人,主要從事蔬菜種植、運輸、加工、銷售。2001年8月成立首個駐外流動黨支部,2008年6月成立全省首個駐外流動黨委,2012年起在全國率先成立了滬、蘇、浙、京駐外流動黨員紀委,目前全縣4個駐外黨委、33個流動黨組織,覆蓋3360名黨員,占全縣流動黨員總數的96%,駐外黨組織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個榮譽稱號。
一、當前黨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工作合力不強。當前縣鄉各級和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措施過于籠統和單一,尚需進一步細化、優化。組織部負責黨員管理和教育,黨校負責黨員輪訓和主體班次培訓,鄉鎮黨組織開展活動較為單一。容易造成有的黨員培訓早澇不均。
二是黨員外出務工多,流動性大。在江浙滬地區的長期務工黨員約3500名,占比全縣黨員總數的7.6%。在市區、縣城流動務工的青年黨員更是達到90%以上,大量的中青年黨員外出務工,缺乏對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是農村黨員老齡化現象較為突出。我們對36個村進行調研,目前數據顯示,支部老齡化現象突出,支部委員平均年齡49.71歲,107名支部委員中40歲及以下22名,占比20.6%,35歲以下14名,占支委總數13.1%。村黨支部的人員梯隊沒有形成。36個村委中有16個村黨支部存在年齡在40歲以下且有十歲年齡差的現象,占調研村黨支部的44.4%。
三是沒有時間教育管理。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生態環保、綜治維穩、安全生產、征地拆遷等方面的工作任務繁重,哪頭的時間緊任務急就去抓哪頭,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無法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開展教育管理工作。
三是村干部限于文化程度、年齡結構等因素,能力還有所欠缺。按文化程度劃分,在調研的36個村,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比62.5%,高中(中專)學歷的占比32.5%,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5%。有的認為所有的制度都是掛在墻上讓別人看的,與己無關,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還有的熱衷于謀求小團體利益,以權謀私。
二、黨員教育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建議
(一)網格化抓面,實現黨員的全覆蓋。
組織部、紀委、宣傳部、黨校、機關工委等單位成立黨員教育管理領導小組。結合黨員教育管理的實際和全縣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現狀,推行黨員教育培訓網格化管理機制。小組要按照‘網中有格、人盡其責”的原則,將全縣鄉鎮(街道、開發區)、所有縣直部門單位劃分為5大網格,在每個網格建立起網格管理服務架構,實行領導班子成員幫包,專人具體負責。深化干部教育管理改革,要求網格工作人員每月主動到網格內的單位聯系對接、上門走訪,及時了解網格內各單位培訓需求情況,征求各單位對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建議,督導各部門單位落實黨員教育干部培訓計劃,協助做好黨員干部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同時,發揮黨校教師的政策理論優勢,根據網格單位的需求,積極開展送教上門、送學上門。領導小組加強對各網格的督導調度、檢查指導和考核點評,確保網格化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建立黨員干部培訓管理網格化責任體系。
(二)機構化抓線,實現黨員教育形式的全覆蓋
(1)抓好“鄉村線”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一是抓服務指導。成立鄉鎮(街道、開發區)黨校分校、村居社區分校教學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對下級單位業務指導,統一制作分校門牌,統一制定了《培訓管理辦法》、《學員考勤制度》、《主體班教學質量評估辦法》等7項制度,并連同有關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上級文件匯編成冊下發到各基層黨校。二是抓宣講授課。發揮宣傳部、黨校講師團作用,每到上級有新的政策精神和活動開展,組織教師深入各級分校開展好宣講活動。抓住每年冬季農閑和外出打工人員返鄉過年的有利時機,以基層黨校及社區教學點為依托,積極開展好農村黨員冬訓。
(2)抓好“縣鄉線”機關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一是突出主業。按照縣委關于干部教育培訓的規劃和有關規定,積極辦好各類主體班次、專題班次,緊緊抓住科級干部進修班、青年干部班、新聘任事業單位人員培訓班、中層干部班等班次的培訓,完善培訓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高質量地完成干部輪訓培訓等任務。二是培植綠業。在辦好主體班的同時,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緊密結合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全縣干部職工教育培訓的薄弱環節,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的作用,及時了解各網格單位的培訓辦班需求,掌握培訓線索,加強與單位和部門聯合辦班力度,全面抓好縣內“綠業”培訓,以補充主體班次培訓之不足。
(三)抓好“縣外線外地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
一是依托駐外流動黨支部,成立駐外流動黨校分校和教學點。借助黨校分校、教學點開展活動和送教上門,通過遠程教育系統、微信、黨校網站開展遠程互聯網教學。二是整合黨性教育資源。根據干部教育培訓的特點及需要,本著雙贏甚至多贏的理念,拓寬思路,面向縣內外,積極開發整合干部培訓的師資資源、現場教學資源,積極用好兄弟黨校和流動黨委的優質培訓資源,實現流動黨委和縣內黨委的相互交流和學習。
三、通過責任化抓點。實現黨員管理形式的全覆蓋
一是細化分解任務。將每一項目標任務細化分解成具體的項目,建立“一項工作、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學習檔案,從黨小組會議到黨員大會,定人員、定責任、定標準、定獎懲,所有目標任務能量化的要量化,無法量化的要制定工作任務推進。時間表”,定出節點目標和完成時限。二是加強監督檢查。領導小組加強對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的日常跟蹤和督查,建立日常匯報、月度交流、半年展示、年度測評考核的責任落實機制,實現工作落實的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防止“一陣風”。三是加強考核獎懲。建立黨員教育管理評議評價制度,逐步形成推動工作落實的目標任務分解、績效考評、督促檢查、獎懲激勵和組織領導等長效機制,年底對全年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考核結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