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山格 王純璐 劉鈺瑤 肖玉瑩 殷林森 褚紅素
【摘要】如今,社會快速發展,經濟穩步增長,金融行業呈現科技化、現代化、創新性趨勢。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養老體系仍不完善,本文結合投資理財與金融服務的創新,通過金融工具和金融技術增加養老供給,對著力利用養老金融解決部分現下難解的養老問題提出一些設想與思考。
【關鍵詞】金融 養老 養老金體系
一、引言
一直以來基于我國本國國情之下金融與養老的不斷碰撞,有所建樹卻也仍面臨著很多難題和挑戰。而我國現下仍不太完善的養老制度體系,尚不足以輕松應對急速步入老齡化階段后將面臨的一系列復雜難題。應對老齡化離不開金融的媒介融通作用,通過金融工具和技術更好地增加養老供給,是在傳統養老方式面臨很多難以解決挑戰的背景下,拓展新的養老模式,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方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大力發展養老金融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我們當如何創新彌補養老機制的不全,在結合投資理財與金融服務的創新下,金融行業能否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一大助力,與老齡化社會下的養老體系擦出新的火花?
二、養老現狀分析
由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后幾十年一直堅持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本世紀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明顯。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14歲及以下人口數占總人口的16.60%,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降6.29%,60歲及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的13.26%,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上升2.86%,且超過了國際通行標準,表明中國已進入了老齡化階段。此外,2006年至2017年,老齡人口撫養比一直呈增長的趨勢,從11.0%增長至17.3%;少兒撫養比則呈下降趨勢,從27.3%下降至22.7%。
人口撫養比主要反映勞動力人口的撫養負擔,老齡人口撫養比直接地反映了勞動力人口的養老負擔,由此可見,近年來我國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形成了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并存的局勢。并且,據有關人員推測,從2017到2035年,中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41億增長到4.18億,占比29%,中國老年人口將嚴重超標。
三、國際經驗經典方案參考借鑒
縱觀世界范圍內各國養老金制度的發展,不難發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養老基金的資本化運作以及政府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然而,對于我國而言,養老基金制則是一個新產生的事物。這就要求我們對國外多年的實踐經驗加以學習研究,并結合我國國情加以運用。
此段將就美日兩國的養老金融相關情況案例進行分析。
(一)美國的企業及個人退休金計劃
1960年以來,美國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美國社會各界都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探索中,美國政府也建立了一套基于美國社會現狀的較好的養老制度,主要分為個人退休金計劃和社區養老兩個方面。
根據調查,401K,IRA在養老收入主要來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401K超過了美國人養老收入的一半以上。那么現在我們具體了解一下401K、IRA和Roth IRA。
筆者認為這三種退休金制度都是對政府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并且對我國以政府養老金作為主要退休金收入來源的國家有重要的參考借鑒價值。
(二)日本的養老基金
號稱“銀發之國”的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就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比率高居全球第一,在老齡人口比過大的挑戰下下,日本可以打破養老金不足的瓶頸,實現“全民皆有年金”,隨著老人們“越來越長壽”,日本財政也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多得數不清楚”這是為什么呢?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將年金與新形勢下金融投資有機結合。日本養老投資基金(GPIF)是全球最大的養老基金,總額高達1.2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養老基金與挪威主權基金。為推動該基金更大的投資收益,日本政府投向國內外債權債務上,但其在股票上運作不算激進,采用被動投資為主、主動投資為輔的投資策略,逐漸拓展投資渠道,豐富投資工具,合理配置基本養老基金的資產組合,確?;攫B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養老投資基金中35%為穩定的日本債券,國內股票的持有比例從14年12%上調至23%,占國內股票市場的7.64%。作為“安培經濟學”(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臺后加速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最值得注目的就是寬松貨幣政策,日元匯率開始加速貶值。安倍晉三推出的一系列新刺激政策不僅給金融市場注入活力,也開始讓企業和消費者振作起來。)第三只箭的一部分,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動該基金更多的資金投向風險資產,以獲取更豐厚的回報。
再者,作為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由36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并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成立于1961年,目前成員國總數36個,總部設在巴黎。)成員國的日本的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模式還有一大特點:法定機構運營模式(法定機構運營模式:即政府將養老保險費集中至一家公共管理基金,由政府主管部門或專門成立的政府機構進行直接投資管理。)和法人機構投資者運營模式(法人機構投資者運營模式:指政府將公共養老基金委托給專門的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并對受托機構的經營活動進行評估與監督。)結合。其管理目標更加簡單明確,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部門對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過度干預,投資機構能夠進行相對獨立自主的經營管理,也可以較為靈活地聘請專業人士對養老基金的投資運營進行指導,這種管理運營模式的透明度相對較高,機構的責任感較強,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投資機構的市場運營情況對未來的投資業績進行較為準確的評估。
(三)我國養老基金可在日本吸取的經驗
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資金除了預留兩個月的基本養老金支付費用外,大多用于購買國債或存人專門賬戶,投資的方式過于單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了解和借鑒國外成熟經濟體在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方面的經驗做法,確保養老基金投資收益的長期穩定性,力保養老金的實際購買力,這也是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宗旨所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養老基金的籌集與運作,是日本公共養老金制度得以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障。
四、適宜我國國情的養老方案思考與探析
(一)適度放開養老基金投資限制,促進養老基金投資渠道多元化,“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要適度開放養老基金的投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養老金投資機制?,F階段我國的養老金投資過度強調安全性,局限于銀行定期存款、國債等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方式,并沒有真正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我國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新政,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開放更多的養老金投資渠道,允許一定比例的養老金可以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股票、債券、基金等投資,通過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增長。
(二)積極創新適應養老投資的金融產品,加大特殊產品支持力度
目前我國適宜養老投資的范圍狹窄,幾乎僅限于基礎的國債等風險極低收入極低的金融產品,而此情況導致的資金貶值也較為明顯。如何在求穩求保的前提下拓展投資范圍、增加投資選擇成為一大難題,也是必將攻克并有所建樹的金融創新方案。
為養老基金的市場化、國際化的運作創造有利條件,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可考慮:信用債券指數基金、商品期貨指數基金、信用衍生產品、外匯衍生產品等。
(三)加強政府監管,規范金融中介機構的投資行為,提高金融機構資信度
建議國家盡快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監管主體,同時基金的監管主體與運營主體必須保持獨立,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形成分權制衡機制,才能有效抑制養老金運營中的違規違法現象,共同管理好養老基金,真正造福于人民。并且要做到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切實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信息披露也應該使用公眾易懂的方式,從而加強與社會公眾的信息溝通,能夠做到公眾隨時查閱,自覺接受監督。與此同時,我國政府對養老基金的投資也要做出嚴格規定,限制過度投機行為,控制投資風險,從而形成養老基金安全投資的全方位管理機制。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眾多中介服務機構在養老基金方面的服務十分薄弱,應盡快改變此種局面。加強對金融市場中的金融中介機構養老基金投資行為的評估,建立服務質量分級體系,為養老基金的規范化和穩健性投資提供重要參考,從而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的資信度,規范其投資行為,建立起一個良好的養老基金投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