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瓊 蔣麗
【摘 要】
目的:探討知信行管理模式對提高感染科護理人員手衛生的影響,為提高手衛生的執行率提供依據。方法:對的感染12名護士作為觀察對象,比較干預前后手衛生的執行情況。結果:發現對護理人員進行知信行模式的管理有利于手衛生的提高。結論:對感染科護士進行知信行模式的管理有助于手衛生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知信行模式;感染科;手衛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 on improving hand hygiene of nursing staff in infection department,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Methods: 12 nurses were treated as observation subjec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hand hygien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nagement of the knowledge and credit line mode of nursing staff wa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hand hygiene.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knowledge-line mode of the nurses in the infection department is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hand hygien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Knowledge of the line mode; infection ke hand hygiene.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2-03-015-01
感染科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手衛生尤為重要, 醫護人員的手衛生已成為引發醫院感染流行與爆發的重要因素之一[1],手部衛生作為醫院感染控制中一項重要措施,已引起各級醫療機構高度重視。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已被列為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之一[2]。手衛生是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及減少耐藥菌傳播的主要措施,依從率的高低是影響手衛生效果的重要因素,手衛生依從率較低是我國各級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3]。知信行模式是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模式之一,認為行為的改變可以經過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過程[4],我們將知信行模式應用在對感染科護士手衛生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3月和4-7月我科12名護土作為研究對象, 均為女性,年齡20-41歲(32.2歲+3.5歲);工作經驗為3-15年(7.4年+2.8年),學歷:大專8例,本科4名;職稱:護士4名,護師6名,主管護師1名,副高1名。所有護士均在知情同意下參與研究,并愿意積極配合完成相關調查。在年齡、性別、學歷、職稱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科室成立感控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在1-3月由感控成員跟蹤檢查護士手衛生的依從性情況,并記錄護士手衛生的執行情況、操作正確情況、洗手是否合格、無菌操作情況,并將考核和檢查結果做好詳細記錄。在4-7月,科室定于每周一晨交班由感控小組成員對12名護士進行手衛生知識培訓,每周三晚上八點下班回家后用二維碼掃描的方式進行手衛生相關知識的考核,上班時間由科室的感控成員進行手衛生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并將考核和檢查結果列人績效考核內容。
1.2.1 獲取知識: ①基本知識培訓:包括手衛生的概念、消毒概念、無菌概念、清潔概念、六部洗手法、手部正常菌群、手套的應用、速干手消毒劑使用方法等;②學習落實相關制度:加強對相關規章制度的學習。如《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等,要學透學懂,能夠正確執行和互相監督提醒;③學習與手衛生相關的報道和科研論文。讓大家了解和掌握學科前沿內容,以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技能;④以展板、墻上黏貼彩圖標識等形式宣傳手衛生知識和列出檢查結果,讓大家時刻關注自身行為,找出自身工作中和標準要求的距離,以逐漸改正缺點和不足。
1.2.2 確立信念和改變態度:前期對知識的學習,可以使護士從思想上建立手衛生概念,能夠正確認識手衛生對醫院感染、對患者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建立起正確的手衛生意識,主動接受領導和同事的監督和檢查,有意識的利用洗手設備和消毒劑,保證一絲不差的落實手衛生的相關規定。在過程的實施過程中,科室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要起到引導和監督作用,多檢查多溝通,及時給予糾正,促使護士盡早建立起正確的手衛生態度和行為。
1.2.3 完成洗手行為改變:幫助護士落實正確的手衛生行為。信念的確定和態度的改變可以促使護士認真工作,嚴格按規定要求使用洗手設施和清潔消毒用品,主動接受監督和服從業務指導,并能夠提醒周圍同事認真遵守手衛制度和要求。洗手操作要徹底規范,按要求使用洗手液、快速手消毒劑以及一次性擦手紙巾等,同時要勤修剪指甲,要求手指甲長度不能超過0.5cm[5]。
1.2.4 效果評價:對干預前后手衛生知識掌握情況、手衛生依從性、洗手液、快速手消劑以及一次性紙巾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學比較,以了解各比較項目間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
1.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進行比較后發現干預后對手衛生知識掌握良好、依從好、洗手的合格率、無菌操作合格率、手衛生執行正確率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觀察發現,護士對手衛生與醫院感染缺乏足夠認識,存在應付檢查的心理。通過觀察發現并分析出手衛生依從率的主觀和客觀影響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手衛生培訓、考核,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有效進行追蹤,從根源上提高醫務人員的手衛生執行意識,真正建立“知-信-行”的行為模式[5]。本研究按照知、信、行模式給予相應的教育干預,科室必須加強對護士知識培訓,培養慎獨精神,就是“信”的開始,信作為動力,要以堅強的毅力和自我約束力為基礎,從而幫助“行”的開始,可見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具有層層遞進、步步緊扣的特點,過程干預和質量控制在此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室感控小組要加強監督和指導,和績效掛鉤,能夠認真落實規章制度,嚴格遵循六步洗手法、認真執行無菌操作,不斷提高手衛生的正確率,同時科室領導也要加強科室人力資源的配備,合理安置手消毒液,給護理人員提供便捷的使用方法,使知信行理論模式對規范護士手衛生行為的效果得到充分發揮。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知信行理論模式指導下對感染科護士開展手衛生教育,提高了護士知識掌握程度和手衛生依從性,提高了無菌操作和手衛生的正確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徐敏麗,張友平,黎明等.進修人員衛生執行情況的調查與分析[0].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556-557.
[2] 梁銘會.2013醫院患者安全目標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1.
[3] 劉永平.手衛生現狀與干預策略[D].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9):105-107.
[4] 袁艷華“知一信一行”理論搞好實習護士手衛生的效果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74-75.
[5] 張秀平,張蘭梅,陸燕弟.應用知信行模式提高手術室護士手衛生依從性的研究.護理學報,2011,18:25-27.